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税务总局:营养保健食品制造收入同增6.9%

    7月16日,税收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银发经济发展呈现三大亮点。从生产制造看,营养保健食品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9%,较全国制造业平均增速分别高出1.7个百分点。健康消费增速亮眼,上半年,助行助听产品、老年营养和保健品、健康监测设备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2%、30.1%、7.5%。健康消费预防性支出显著增长,反映出健康意识从被动医疗向主动管理转变。(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21小时前
  • 奶酪消费迎来复苏迹象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六届奶业大会“中国奶酪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凯度消费者指数业务总监廖为新在此次研讨会上分享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奶酪品类市场销售呈现复苏迹象,渗透率有所上升,但与其他乳制品相比,仍有较多增长空间。截至2025年6月13日,奶酪销售额同比下降幅度已缩小到0.1%,市场渗透率也从2025年3月的28.8%提升至2025年6月的29.2%。(新京报)

    21小时前
  • 天猫健康官宣青少年营养品新商策

    日前,天猫健康保健行业资深专家昭觉透露,母婴、药企、营养品品牌正在加速上天猫健康,布局儿童及青少年营养品赛道。对此,天猫健康加码推出专享新商政策,母婴品牌跨界营养品赛道,将可享受一对一,一日开店等新商专属服务。天猫健康还针对新手、进阶、高阶品牌推出三档新商成长政策,包括50%淘客佣金,20%流量加码等,单店最高可享受150万元经营激励金。

    21小时前
  • 伊利三赴链博会发布品质公约

    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交流平台,本届链博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50余家企业与机构参展。伊利集团作为中国奶业“链主”企业,已连续三届应邀亮相,并在本届盛会上重磅推出全产业链供应链成果展。开幕当天,伊利携手中国国际商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国研网、搜狐网等,共同发布了以伊利为样本的《中国奶业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系统梳理中国奶业的实践成果与发展路径。同时,伊利首创奶业AI互动演讲,以前沿科技手段沉浸式讲述中国牛奶的品质跃迁与产业变革,并联合全球合作伙伴缔结《中国奶业供应链品质公约》。

    21小时前
  • 贝因美:控股股东申请预重整

    贝因美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浙江小贝大美控股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16日向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预重整申请。截至公告披露日,小贝大美控股共持有公司股份132,629,47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28%。其中,被质押或冻结的股份数量为131,105,171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98.85%。小贝大美控股的预重整申请尚未被正式受理,小贝大美控股后续实施重整程序,可能导致其在公司的股东权益发生调整。

    21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母婴店“药店化”好还是不好?

产业

察察

阅读数: 5261

( 0 )

( 0 )

( 0 )

2020-06-28 10:31

导读:早前,正是因为母婴店私自把“固体饮料”当做特医奶粉推销,才出现了湖南郴州“大头娃娃”事件。基于此,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明令禁止母婴店、电商及其他普通商店销售“特医奶粉”,已进入流通渠道的“特医奶粉”由生产厂家召回。随着母婴行业监管越来越严,未来母婴店有可能向药店模式发展吗?


一直以来,母婴用户对于产品安全的诉求始终放在第一位,婴幼儿食品尤甚,安全品质保障才是重中之重。但就目前来看,有很多不规范的母婴店仍然乱象丛生,不可控的货源、不可控的供应链加之逐渐式弱的平台效应使得有关部门也难以监管。因此,在监管趋严之下,有不少声音表示,未来母婴零售渠道可能会进入类似“药店模式”的职业资格从业时代。


与母婴店相比,药店零售行业确实有一定的优势:


1、药店零售需紧扣“医药”两个字做文章,因此,药店导购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药理知识,不仅要必备资格相关证书,在上岗前还要进行岗前培训等;


2、药店导购必须要传递正确的药物知识,不能夸大药品的功效。对于如何准确地销售药品(对症治疗,疗效确切),同时正确地介绍药品的疗效、禁忌症和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要十分清楚;


3、药店产品售卖系统完善,包括货架排列、药品结构、指示牌、重点药品说明小卡片、药品价格、休息场所等。


好的地方应该借鉴,母婴店可以在某些方面适当的药店化:


1、导购专业:开门做生意自然少不了两样最基本的东西,一是产品,二是卖产品的人。就母婴店来说,因为面向的是特殊的母婴群体,因此,这个卖产品的人必须专业。在销售的过程中,我们的导购人员一定要去加强母婴类专业性知识。店长在对导购人员的日常管理中,一定要重视奶粉、纸尿裤、辅食等母婴一类的专业内容板块的学习和知识获取。一名销售人员是否专业不仅是体现在礼仪,是否热情,是否能说会道等层面上,究其根本,对门店内所有产品的功能、特效、价格及差异化等知识极其熟知才是关键。


2、产品陈列:现在母婴店进入精细化、系统化连锁运作时期,对运营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以产品陈列为例,目的在于抓住消费者的眼、手、心。陈列生动化,可以增强门店气氛,吸引消费者眼球;对比陈列,更是方便消费者直接体验和感受;而诸如药店般的规范统一陈列,则会给人一种专业的感觉,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因此,母婴门店也要依据门店面积选择性的进行分门别类,针对部分品类要加强规范性。


3、宣传得当:宣传和营销的本身是信息点的传播,母婴店导购在向消费者传达信息时必须是准确的,而不能存在夸张和欺瞒。诸如药店,导购对于药品疗效从来都是有一说一,不能妄自加入自己主观性的想法,母婴店导购也是如此,特别是在奶粉、零辅食、营养品等入口的产品中,一定要进行正确宣导,不能将固体医疗当特医粉卖,也不能将营养品和保健品当万能药来卖。


但是,母婴店要想完全实现药店化,可能性微乎其微。


1、从在售品类来看,药店所售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无一例外都是标准化商品,而纵观母婴店,多以母婴用品综合为主,除奶粉、营业品需要专业知识辅助销售外,诸如纸尿裤、玩具、洗护用品、婴儿车床等品类过多过杂,大多是日常消费品,很难进行统一管理。


2、从消费群体来看,药品售卖是按照消费类型来划分,如清热解毒、感冒止咳、皮肤用药、滋补调养等,面向的都是大众。而母婴店则是聚焦在特定的母婴群体,以这类人群的需求展开,从而进行销售,因此,想实现统一的人群管理也是不现实的。


3、从国家监管来看,国家药监局曾明确表示,药品零售企业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并在执业药师亲自管理和监督下运行和开展业务,这是保障用药安全,是国际惯例,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而对于母婴店来说,即便在儿童食品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但实际上并没有十分规范的法规文件来进行约束。此外,诸如玩具、车床等消费品,国家更是没有比较明确的进行生产和销售的标准,因此,就现阶段而言,母婴店药店化还是不太现实的。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母婴店

分享至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