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母婴行业观察
 热文
忽然一周 | 5个系列婴配粉批件信息公布;政协委员:建议将法定婚龄调至18岁;达能最新财报发布,爱他美表现亮眼
2025-03-03 17:06
AI技术赋能母婴育儿迈入深水区,哪些品类有望最先爆发?
2025-02-26 10:59
2025母婴行业新风口!五大消费趋势驱动行业增长
2025-02-24 10:44
灵魂发问:“奶粉会不会集采?”
导读:8月19日,“中国飞鹤”电话会议,一名高盛研究员犹豫半天,鼓起勇气问了一句:“奶粉会不会集采?”这是近期投资圈中热议的一个段子。
而在整个行业内,也有不少人在讨论婴幼儿配方奶粉集采和限价的传言。目前来看,大部分从业者还是咬紧了“绝无可能”,但在政策明确出台之前,终归是心里没底。而从一些消费者的反馈来看,也并非所有人都认为集采就是好事。
大家怎么看?
首先说结论,奶粉行业限价和集采的概率极低,不会对正常的市场行为造成重大影响。
从中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来看,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降低养育成本的政策着力点也主要是聚焦在休假与保险制度、税收和住房政策、教育公平、女性就业权益等几个方面。而奶粉是市场化产品,在信息加速传播、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消费者选择奶粉往往有自己的考虑,不同营养功效、不同价格档位的产品可以满足不同需求,与住房、教育等相比,奶粉还算不上“阻碍生育的绊脚石。”
在行业内,从头部企业、业内专家到相关从业者,很多人都明确了这一点。例如8月13日澳优上半年业绩会上,澳优董事长颜卫彬对于奶粉集采限价传言重点表述了他的看法。颜卫彬认为,“第一婴配粉是刚需,第二其价格带非常宽,想购买质优价廉的产品并没有限制和障碍,因此进行最高限价的必要性不大。从政策层面来看,我们认为中国婴幼儿奶粉还是会遵循市场化原则发展的方向。”同时,在一系列优化生育政策出台的环境下,颜卫彬认为中国婴配粉企业还有不少机会点可以去把握。
在日前2021第七届全球母婴大会上,行业分析师宋亮对于奶粉集采限价也提出了明确看法。在他看来,“第一,国家对于婴儿配方奶粉确实要采取集采,但是集采的数量不大,不会对正常的市场行为造成重大的影响。第二,政府不会就婴儿配方奶粉采用所谓限价政策,大家不可听信谣言。”
而从消费端来看,对奶粉集采也并未“一片叫好”。此前四川省攀枝花出台相关政策, 对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对此,很多观点表示:“一罐奶粉钱意义不大,3岁以后才要真正开始花钱。”
从2008年以来,中国家庭对奶粉质量始终存疑,为了保障宝宝口粮安全,高端奶粉逐渐成为很多家庭的选择。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形成一种认知,便宜的就是不好的。在网上搜索“奶粉集采”,很多宝妈表示:“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家庭,集采也不会选择便宜的奶粉。”
因此设想一下,即使真正出台少量集采的政策,冲击的也是中低价位段的奶粉。而对于大部分中高端消费者来说,价格低的不放心,不仅是对品质安全不放心,更是怕产品达不到相应的营养需求。
透过现象,重点关注些什么?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奶粉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的刚需品。一方面我们倡导母乳喂养,另一方面须得承认,奶粉在育儿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约60%的妈妈是母乳和奶粉相结合。大部分妈妈在宝宝6个月之前可以做到纯母乳喂养,但6个月后,随着妈妈身体原因奶水减少,或者工作原因不得不断奶,奶粉就成为必要的选择。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数据统计,目前早产儿在整个出生人口占比已经高达10%,对于早产儿及部分无法完全母乳喂养的特殊婴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就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约束会促使更多乳企将重心放在产品研发和安全。此前新华社发表《专家提醒警惕配方奶粉营销影响母乳喂养》一文,在奶粉行业掀起不小的波澜,也意味着政府或将加强对奶粉市场的宣传管理。的确,近几年乳企之前营销战、价格战不断加剧,但也不能“一刀切”彻底禁止宣传,毕竟奶粉作为宝宝入口的产品,父母学习了解相关知识也有益的,企业适度的宣传教育也是有必要的。而国家对此进行约束,一方面减少了大量的营销投入,可能促使奶粉价格回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状态,也将促使更多企业将重心真正放到产品研发上。
培育乳粉奶业民族品牌。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培育乳粉奶业民族品牌,国家对国内品牌的支持鼓励是显而易见的。将中国宝宝的口粮掌握在自己手里,解决婴配粉行业自给率不高的核心问题,是当下政策端的明确导向。可以预见,除飞鹤、君乐宝、伊利等国产品牌外,一大批中腰部品牌借势也将迎来一轮增长。
总之,一系列优化生育政策的出台,对母婴行业是利好的。让年轻人少一些负担,让企业有更好的竞争环境,最终促使行业从极端走向平衡。无论品牌还是渠道,能持续稳定发展才是关键。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