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母婴行业观察
 热文
忽然一周 | 5个系列婴配粉批件信息公布;政协委员:建议将法定婚龄调至18岁;达能最新财报发布,爱他美表现亮眼
2025-03-03 17:06
AI技术赋能母婴育儿迈入深水区,哪些品类有望最先爆发?
2025-02-26 10:59
2025母婴行业新风口!五大消费趋势驱动行业增长
2025-02-24 10:44
关税增至245%?“仙乐健康们”正各显神通
导读:当地时间4月15日,美国白宫在官网发布声明称,部分中国输美产品征收的关税高达245%,主要是注射器、针头类医疗用品。从34%到84%再到所谓的245%,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关税方案一变再变,全球贸易“乱成一锅粥”,而中国营养企业又做出了哪些反应?
美国健康原料进口占大头
金达威、新和成、晨光生物均涉其中
关税战对营养健康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在于原料。从全球范围来看,包括维生素C、氨基酸、辅酶Q10在内的大部分基础营养品的原料主要来自中国。美国天然产品协会(UNPA)主席Loren Israelsen也表示,美国基础补充剂原料80%采购来源于中国,中国在许多关键营养材料供应上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在制造营养素和其他成分的起始材料方面几乎拥有垄断地位,这意味着美国补充剂行业高度依赖中国的原材料供应,关税的增加将直接导致进口成本上升。
而高占比的原料进口,也迫使美国在前期加码关税的同时颁布了关税豁免名单,维生素、氨基酸、辅酶Q10等营养原料赫然在列。
而在此次美国关税频繁施压下,国内部分头部原料企业也作出回应。比如辅酶Q10巨头金达威先是在4月10日发布《关于近期关税相关政策对公司影响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公告内容主要指向几点:
一、表明由于公司生产的辅酶Q10、维生素A、D3、K2皆在4月2日和4月9日加征的关税的豁免清单范围,因此实际税率为20%,关税并不会对公司造成较大影响;
二、表示会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来抵消辅酶Q10原料产品20%关税带来的影响。
据了解,全球 95%以上的辅酶 Q10 原料由中国生产提供,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辅酶Q10消费市场,约占全球市场需求量的 50%。作为全球最大的辅酶 Q10 原料生产供应商,金达威2024年出口到美国市场的辅酶Q10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0.06%。
而在4月15日的业绩说明会上,金达威进一步表示,为了应对当下的关税形势,公司将采取应对措施:
一、根据年度销售预测增加美国仓库的库存,尽可能采取现货销售,根据征收关税成本及时调整销售价格,弥补关税成本带来的影响;
二、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以及美国以外国际市场。
此外,公司已将美国子公司Doctor's Best品牌保健品通过进口跨境电商在抖音、天猫、京东等各平台销售。
除金达威外,新和成、晨光生物也针对关税问题作出回复。新和成在4月7日和4月12日回复投资者时表示,公司主要维生素系列产品以及辅酶Q10 系列均在关税豁免清单中,且公司营业收入虽有约50%来自海外,但出口美国的销售收入占总营收比的10%以下,从美进口设备原料占比约为0.01%,因此中美关税政策变化对公司生产经营不会造成重大影响。晨光生物在4月14日回应则称,2024年公司向美国客户销售的收入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0.1%以下。
代工企业风险机遇并存
仙乐健康、百合生物发力海外工厂
关税战对健康原料行业的影响也正在由上游原料企业逐渐向下蔓延,特别是对于海外多地布局的营养代工企业,更是机遇与风险并存。
作为营养代工龙头企业,仙乐健康4月15日表示:
一、公司正在积极采取多种手段控制“对等关税”对公司对美出口业务的影响,并第一时间与客户协商共担关税成本上涨;
二、“对等关税”给BF核心业务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部分客户开始考虑将部分产品转移到公司美国当地工厂生产的可能性,目前美国工厂预计可以承接公司原出口美国的大多数订单,后续也会根据订单增长情况考虑产能提升计划;
三、公司美国工厂所使用的原料,除豁免清单外有10%左右从中国进口,针对这部分,公司此前就锁定了原料价格并立刻采购入库,也在和原料供应商进行议价以减少成本上涨,同时积极寻找其他原产地物料进行替换。
据了解,仙乐健康在美国、欧洲以及东南亚都建有本地化的供应链和服务团队,产品主要辐射相应区域的市场,因此,这一全球化布局一定程度可以规避关税战带来的销售风险,甚至有机会“吞掉”其他企业因受关税战影响而丢掉的市场份额。
而除了仙乐健康,国内还有一家头部营养代工企业近期也在进行海外工厂布局。4月17日,百合股份在其20周年庆典主论坛上正式签约收购了NZ Healthy Wealthy Limited持有的Oranutrition Limited(以下简称“Ora”)公司56%股份,交易完成后,Ora将纳入公司合并范围内,以控股子公司的形式进行管理。据了解,Ora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新西兰奥克兰市,主要从事营养保健食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产品可以直接出口至美国、中国大陆等国家或地区。
下游企业遭遇供应链大考
汤臣倍健产品原料两端备战
对于国内营养保健下游企业来说,关税战让自有供应链的重要性被无限放大,拥有供应链优势的企业才能在这场风暴中占据更好的避险位置。
就比如,针对愈演愈烈的关税战,汤臣倍健在近期回复投资者问题时表示:
一、在产品端,公司销售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美国市场业务处于起步阶段,政策变动对公司整体业绩短期内影响较小。
二、在原料端,公司从美国进口的原料占比较小,同时,为了避免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公司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原材料采购策略和体系,通过储备多家供应商、替代原料开发及远期锁价的方式降低采购成本波动风险,公司也正在开发国产/其他国家产地的原料应对风险关税加征政策对公司原材料成本的影响。
从整体下游市场来看,目前国内营养品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尚未饱和的状态,而国内营养保健产品也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即使是汤臣倍健也不例外。比起国产营养品出海,这两年跨境保健品反而是一大热门趋势,而关税战显然也为跨境营养品牌发展增添了更多不确定因素。根据博观研究院数据,2023年中国保健品进口额约为67.4亿元,同比增长13.5%。在中国进口保健品中,美国进口额占到了20.7%,代表品牌有善存、allnature等。若是考虑到中国的对等关税政策,那么美国保健品牌最坏的情况是承受原料关税和商品关税双重压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在这场由美国掀起的全球贸易风暴中,中国营养健康产业已开启“科技+供应链”双线突围战,在国内健康需求的簇拥下势必将会迈向新的阶段。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