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恒安集团发布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

    8月21日,恒安集团发布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2025年上半年,受惠于纸巾销售增长及市占率提升,抵销卫生用品行业价格竞争激烈对集团销售的负面影响,集团收入与去年基本持平。集团整体收入较去年同期轻微下跌0.2%至约人民币118.08亿元;整体毛利下跌约3.2%至约人民币38.12亿元。其中,高档纸尿裤产品「Q • MO」期内销售稳步增长,集团成人纸尿裤业务亦受惠于国内成人失禁用品市场规模日益壮大,以及集团成人纸尿裤渗透率持续上升,销售录得升幅约1.0%。此外,裤型系列卫生巾产品于期内销售额达约人民币3.1亿,按年同比增长约8.0%。(卫品商业情报)

    4小时前
  • 全棉时代母公司上半年业绩公布,卫生巾营收同比增近七成

    8月21日,全棉时代母公司稳健医疗(300888.SZ)发布2025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稳健医疗营收同比增长31.31%至52.9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07%至4.92亿元。剔除新并购公司GRI的外延贡献,稳健医疗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3.2%。在消费品业务中,卫生巾为营收增速及毛利率最高的产品,今年上半年,卫生巾(品牌为奈丝公主)营收同比增长67.6%至5.32亿元,毛利率为68.30%,对比来看,其他产品如干湿棉柔巾、婴童服饰及用品、成人服饰等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9.5%、3.63%、19.41%。


    4小时前
  • 中顺洁柔2025年上半年财报发布

    近日,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43.30亿元,同比增长7.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1.44%。基本每股收益0.12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71.43%。营业收入增长主要来自生活用纸业务,上半年中顺洁柔生活用纸业务收入42.80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98.85%。


    4小时前
  • 依依股份2025上半年财报发布

    近日,依依股份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8.88亿元,同比增长9.34%;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7.37%。对比2025年一季度(营收+26.56%、净利润+27.96%),二季度增速明显放缓,主要受国际贸易摩擦(如关税压力)及海外市场波动影响。其中,公司宠物一次性卫生护理用品创收8.34亿元,占总营收93.91%;个人一次性卫生护理用品创收0.09亿元,占总营收1.01%;无纺布业务创收0.43亿元,占总营收4.85%。

    4小时前
  • 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发布二季度财报

    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发布了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沃尔玛第二季度营收为1774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的1761.6亿美元;但调整后每股收益0.68美元,不及预期的0.74美元,为三年来首次不及预期。沃尔玛首席执行官Doug McMillon在电话会上坦言:“随着我们以关税后价格补货,每周成本都在上升,下半年仍将持续。”

    4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固体饮料冒充奶粉”事件发酵,山东梵和生物2019年召回、破产事件后,居然还再卖?

产业

察察

阅读数: 3975

( 0 )

( 0 )

( 0 )

2020-06-04 10:02

导读:今年5月份曝出,湖南郴州母婴店将“倍氨敏固体饮料”当做特配粉销售,导致多名孩子体重严重下降,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被检出佝偻病。“固体奶粉假冒特配粉”再次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各地市场监管总局也加紧市场检查。


辽宁抚顺再曝“固体饮料”事件


近日,辽宁抚顺某妈妈爆料称,她29个月大的女儿今年5月中旬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为生长发育迟缓。


该宝宝2017年12月出生后,也是喝普通奶粉出现过敏症状,2018年4月至今年5月先后喝过“敏康特”、“敏安宝”和新包装“敏康特”。今年询问医生,才知道喝的是“固体饮料”,而不是奶粉。而孩子也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为生长发育迟缓,孩子29个月大,但身体指标仅相当于20个月,生长因子也只有正常水平一半多一点。


但事件的可恶之处还不止于此,该妈妈在抚顺果果孕婴童专营店购买的“敏康特”、“敏安宝”产品在内的13款产品,是属于山东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而该公司旗下的产品在2019年七八月三次被召回,理由是“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以及“不合格批次产品在市场上擅自销售,希望各级经销商配合。”并且该公司于2019年8月就被吊销生产许可,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但在厂家召回及公司破产后,该母婴店还在卖这些产品,当消费者和辽宁晚报的记者前去维权时,门店负责人表示,“发育迟缓你找厂家,找经销商,去走正常渠道……没下架,5月末还在卖,不是奶粉,属于营养粉,现在叫特膳食品……”。并且表示不知道山东梵和已破产。而老包装“敏康特”标注山东梵和,新包装“敏康特”标注的授权委托公司、生产企业都不见了“梵和”字样,负责人也表示不知道两者的不同。


此前消费者去购买时,店员也表示,“光喝这个就可以”,并把“敏康特”称为“奶粉”。


“固体饮料”事件屡禁不止


其实在“倍氨敏”事件曝光后,5月17日,广州又现“广医三院儿保科某张姓医生参与奶粉品牌“某儿呔”的推销,导致新生儿出现发育迟缓等问题”的事件。根据统计,自投诉起,已统计了约有60名儿童长期食用“贝儿呔1号氨基酸”、“贝儿呔2号深度水解”或“敏儿舒1号”作为主食。其中,最短食用时长为1周,最长为26个月,有一对双胞胎共食用约615罐。


“这些统计到的人员信息,都是医生介绍将贝儿呔作为特殊奶粉长期食用,但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已经有很多人联系我称被医院介绍过贝儿呔,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长期食用,就没有登记一起维权。”


据调查,“贝儿呔”与“敏儿舒”的生产商均为“广州特益孚特实业有限公司”。经销商为“广州市能婴贸易有限公司”。工商资料显示,两家公司的大股东为同一人。有维权家长表示,能婴药房现在也叫婴健,基本属于贝儿呔的直营店,但也卖其他特殊奶粉。


产品类别明明是固体饮料,却又宣称为配方粉。虽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经加强市场管控,但仍有个别商家想方设法规避监管,玩文字游戏、打擦边球。去年雅乐迪、山东梵和事件还历历在目,今年又再曝出这些事件,令人痛心。


知名育儿专家张思莱曾表示,做母婴行业是良心的行业,你要是纯粹就想赚利润的话你会对不住孩子的。


特别是食品安全事件中,最不能原谅的,就是对婴幼儿奶粉添毒造假。正如此次大头娃娃事件,令人讽刺的是,这种害人的假奶粉还是以高价出售的,且一喝就是一两年,无良的涉事母婴店商家和医生,为了销量和利润,将蛋白固体饮料当成小孩主食的牛奶粉来进行销售,放任伤害小孩或者小孩发育不良,导致不良反应的这些结果的产生,一而再再而三置宝宝生命健康于不顾。


如果不从源头解决“假奶粉”问题,如果不解决真正好的特配粉的供应问题,消费者还是没有渠道买到真正的特医奶粉,这种缺口恐怕总是让不良商家有机可乘,这种消费者受害的局面恐怕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所以一定要深入调查,对有关当事人依法从严从重查处!


信息来源:辽宁晚报、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