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孩子王发布2024年年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

    4月2日,孩子王(301078)发布2024年年报。财务数据显示,孩子王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显示出坚定的业务布局能力和强劲的增长动力。全年,孩子王营业收入达93.4亿元,同比增长6.7%;归母净利润达1.8亿元,同比增长72.4%;扣非净利润达1.2亿元,同比增长90.8%。亮眼的还有现金流和全年分红与回购数据,前者达到11.8亿元,同比增长46.5%,展现了孩子王良好的财务状况;后者占比归母净利润达60%,传递出孩子王对回报股东和企业长远发展的责任与信心。

    2025-04-03 10:23
  •  森马服饰发布2024财报,儿童服饰营收103亿

    森马服饰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146.26亿元,同比增长7.06%。其中,儿童服饰业务实现收入102.68亿元,同比增长9.55%;休闲服饰收入为41.90亿元,同比增长0.44%。休闲服饰占总营收比重为 28.65%,儿童服饰占总营收比重为70.21%。(童装观察)

    2025-04-03 10:23
  • 江西明确:向0-3岁婴幼儿家庭发放托育服务消费券

    近日,2025年江西省十件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今年,“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被纳入了省政府民生实事。针对这项工作,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将推动城市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并实施政府购买托育服务消费券项目。


    具体来看:2025年,江西拟在全省支持新建、改扩建不少于100个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设施。江西将实施政府购买托育服务消费券项目,鼓励各地采取政府购买托育服务方式,面向辖区有意愿入托的0-3岁婴幼儿家庭发放托育服务消费券。托育服务消费券采取线上申领的形式,拟于6月份由省卫生健康委统一组织并分批次向婴幼儿家庭发放。婴幼儿家庭可通过省卫生健康委公布的平台领取,领取后限期内(6一10月)在定点托育机构核销使用。托育消费券设定面值为200元/张,每个0-3岁婴幼儿每月限使用1张,2025年累计使用托育消费券金额不超过1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消费券面值。

    2025-04-03 10:23
  • 8批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不合格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3月29日发布2024年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质量省级专项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滨州市滨城区朴与素品牌童装店、东营市东营区厚里童装店、郓城县卜吉熊童装店、寒亭区梦想妈咪孕婴生活馆、潍坊宝多宝母婴用品有限公司创业街分公司、郓城丘豆豆童装店、浙江幼米服饰有限公司、浙江厚里服饰有限公司、卜吉熊(福建)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杭州未喔服饰有限公司、杭州幼米服饰有限公司、北京酷羽宝宝服饰有限公司、东莞市童谣服饰有限公司等生产或销售的8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pH值、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纤维含量、绳带要求、羽绒含绒量、绒子含量。不合格产品主要有卫衣、动感字母印花连帽卫衣、拼色星星字母连帽卫衣、休闲长裤、羽绒服等。

    2025-04-03 10:23
  • 妙可蓝多:将加速与蒙牛奶酪战略协同

    3月31日,妙可蓝多披露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会议纪要。针对“公司毛利率波动的原因及后续有哪些应对措施”,妙可蓝多表示,公司2024年的产品毛利率较2023年有提升,主要因为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下降以及使用国产原辅料替代进口原料等积极措施导致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公司2024年的产品毛利率较2022年和2021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为产品结构变化导致。妙可蓝多与蒙牛奶酪进行业务整合,毛利率相对较低的餐饮奶酪占比提升。展望未来,随着蒙牛奶酪收购完成,后续将加速战略协同以提升毛利率水平。(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2025-04-03 10:23

 母婴行业观察

“固体饮料冒充奶粉”事件发酵,山东梵和生物2019年召回、破产事件后,居然还再卖?

产业

察察

阅读数: 3623

( 0 )

( 0 )

( 0 )

2020-06-04 10:02

导读:今年5月份曝出,湖南郴州母婴店将“倍氨敏固体饮料”当做特配粉销售,导致多名孩子体重严重下降,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被检出佝偻病。“固体奶粉假冒特配粉”再次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各地市场监管总局也加紧市场检查。


辽宁抚顺再曝“固体饮料”事件


近日,辽宁抚顺某妈妈爆料称,她29个月大的女儿今年5月中旬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为生长发育迟缓。


该宝宝2017年12月出生后,也是喝普通奶粉出现过敏症状,2018年4月至今年5月先后喝过“敏康特”、“敏安宝”和新包装“敏康特”。今年询问医生,才知道喝的是“固体饮料”,而不是奶粉。而孩子也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为生长发育迟缓,孩子29个月大,但身体指标仅相当于20个月,生长因子也只有正常水平一半多一点。


但事件的可恶之处还不止于此,该妈妈在抚顺果果孕婴童专营店购买的“敏康特”、“敏安宝”产品在内的13款产品,是属于山东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而该公司旗下的产品在2019年七八月三次被召回,理由是“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以及“不合格批次产品在市场上擅自销售,希望各级经销商配合。”并且该公司于2019年8月就被吊销生产许可,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但在厂家召回及公司破产后,该母婴店还在卖这些产品,当消费者和辽宁晚报的记者前去维权时,门店负责人表示,“发育迟缓你找厂家,找经销商,去走正常渠道……没下架,5月末还在卖,不是奶粉,属于营养粉,现在叫特膳食品……”。并且表示不知道山东梵和已破产。而老包装“敏康特”标注山东梵和,新包装“敏康特”标注的授权委托公司、生产企业都不见了“梵和”字样,负责人也表示不知道两者的不同。


此前消费者去购买时,店员也表示,“光喝这个就可以”,并把“敏康特”称为“奶粉”。


“固体饮料”事件屡禁不止


其实在“倍氨敏”事件曝光后,5月17日,广州又现“广医三院儿保科某张姓医生参与奶粉品牌“某儿呔”的推销,导致新生儿出现发育迟缓等问题”的事件。根据统计,自投诉起,已统计了约有60名儿童长期食用“贝儿呔1号氨基酸”、“贝儿呔2号深度水解”或“敏儿舒1号”作为主食。其中,最短食用时长为1周,最长为26个月,有一对双胞胎共食用约615罐。


“这些统计到的人员信息,都是医生介绍将贝儿呔作为特殊奶粉长期食用,但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已经有很多人联系我称被医院介绍过贝儿呔,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长期食用,就没有登记一起维权。”


据调查,“贝儿呔”与“敏儿舒”的生产商均为“广州特益孚特实业有限公司”。经销商为“广州市能婴贸易有限公司”。工商资料显示,两家公司的大股东为同一人。有维权家长表示,能婴药房现在也叫婴健,基本属于贝儿呔的直营店,但也卖其他特殊奶粉。


产品类别明明是固体饮料,却又宣称为配方粉。虽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经加强市场管控,但仍有个别商家想方设法规避监管,玩文字游戏、打擦边球。去年雅乐迪、山东梵和事件还历历在目,今年又再曝出这些事件,令人痛心。


知名育儿专家张思莱曾表示,做母婴行业是良心的行业,你要是纯粹就想赚利润的话你会对不住孩子的。


特别是食品安全事件中,最不能原谅的,就是对婴幼儿奶粉添毒造假。正如此次大头娃娃事件,令人讽刺的是,这种害人的假奶粉还是以高价出售的,且一喝就是一两年,无良的涉事母婴店商家和医生,为了销量和利润,将蛋白固体饮料当成小孩主食的牛奶粉来进行销售,放任伤害小孩或者小孩发育不良,导致不良反应的这些结果的产生,一而再再而三置宝宝生命健康于不顾。


如果不从源头解决“假奶粉”问题,如果不解决真正好的特配粉的供应问题,消费者还是没有渠道买到真正的特医奶粉,这种缺口恐怕总是让不良商家有机可乘,这种消费者受害的局面恐怕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所以一定要深入调查,对有关当事人依法从严从重查处!


信息来源:辽宁晚报、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