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孩子王上半年营利双增

    8月18日,孩子王发布2025年中报,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利润、现金流三增长,其中营业收入为49.11亿元,同比增长8.64%;归母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增长79.4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9.98亿元,同比增长18.28%。截至上半年,孩子王门店总数超1300家,精选加盟店已开业61家,在建及筹建门店同步推进,合计超200家。2025年孩子王加盟精选店目标500家。

    18小时前
  • a2发布最新财报:营收双位数增长,中国市场份额创新高

    a2牛奶公司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5财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9.02亿新西兰元,同比增长13.5%;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税后净利润(NPAT)增长21.1%至2.029亿新西兰元。在各区域业务表现方面,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营收增长13.9%;美国地区营收增长22.5%;马陶拉乳业(MVM)营收增长42.7%;澳新地区营收持平。从产品类别看,婴配粉总营收增长9.9%,中标产品营收增长3.3%,英标产品营收增长17.2%,液态奶营收增长14.4%,马陶拉乳业原料营收增长41.9%。

    18小时前
  • 三丽鸥2026财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49.1%

    近日,三丽鸥公布了2026财年第一季度的合并财报(即自然年2025年4月1日-6月30日)。该财季,公司销售额达到430.97亿日元,同比增长49.1%,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实现了37.8%的同比增长,达到141.9亿日元。这得益于其强大的IP打造能力以及海外业务大幅扩张,尤其是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地区授权业务成为主要驱动力。


    18小时前
  • a2官宣从蒙牛手中全资收购雅士利新西兰工厂

    8月18日,知名新西兰乳企a2牛奶公司宣布,以总对价约为2.82亿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约12亿元)收购雅士利新西兰乳品有限公司,出售方为蒙牛乳业旗下子公司雅士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该工厂是雅士利的全资子公司首家运营的海外工厂,也是中国企业在新西兰第一家从零开始建设的奶粉工厂。据悉,该交易已获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OIO)批准,预计9月1日完成交割。 a2将启动现有两款中文标签注册产品的变更申请,预计耗时最长12个月;第三款中文标签产品注册预计需数年。

    18小时前
  • Arla Foods向巴林工厂投资4亿元

    近日,Arla Foods宣布投资509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4.25亿元)扩建其巴林生产基地,以巩固其在中东和北非(MENA)地区Puck®品牌奶酪玻璃瓶装产品的市场领先地位。该品牌奶酪在该地区广受欢迎,尤其在斋月和开学季需求激增。投资将提升约30%的生产能力。自2019年收购巴林工厂以来,公司持续升级设施,使其成为MENA地区关键生产基地。此次投资包括生产设施和仓库扩建,预计创造20个新就业岗位,并通过安装太阳能板和优化冷却系统降低碳排放。建设将于2025年底启动。(公司发布)

    18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对比18家上游乳企财报:乳业竞争分化明显、细分领域贡献增长动力

产业

小小刀

阅读数: 3767

( 0 )

( 0 )

( 0 )

2020-09-03 09:56

导读:近日,多家国内外上市乳企陆续发布今年上半年财报。昨天主要分析了以婴配粉作为核心业务的乳企,财报业绩普遍看涨,交出了一份好看的成绩单(具体可见《对比飞鹤、伊利、达能、惠氏、健合、澳优等多家乳企财报,揭开这几大行业发展趋势和增长点》)。


作者:奶粉关注


但从财报来看,上游乳企上半年并不是很顺利,盘点发现等多家国内上游乳企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受均到不同程度的波及,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值得庆幸的是,二、三季度多数乳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区域乳企在自负盈亏中徘徊不定,利润差异明显,当然以细分产品为主业的乳企增长更为迅猛。


20200903094603.png


行业竞争格局分化,强者恒强


从数据来看,超百亿的乳品企业仅有3家,其中伊利以473.44亿的营收和37.354亿的净利独占鳌头,且在近期公布的2020年“全球乳业20强”榜单中,排名逆势上升至第五名,进入全球五强;蒙牛营收375.34亿,排名也在上升,目前位列第8名,与第三名的光明相差超250亿元。另外蒙牛上半年的营收,相较于包括光明在内的其他16家乳企的营收相加,还超出近百亿,可见即便在上游乳业,同样面临着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趋势,即将进入寡头竞争阶段。


当然蒙牛上半年的营收及净利都是负增长,蒙牛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由于第一季度集团的额外成本增加,其中包括在疫情期间为保证员工健康安全、正常复工复产而投入的额外疫情防控费用、为降低库存而投入的额外的营销费用以及向社会捐赠的现金及乳制品。另外蒙牛2019年蒙牛出售君乐宝股权,后收购澳大利亚有机奶粉企业贝拉米,其在公告中表示,如不包括这两个企业的业务收入,该公司上半年可比营业收入为368.87亿元,同比增长9.4%。


而从财报来看,科迪乳业、天润乳业、燕塘乳业、皇氏集团、骑士乳业、庄园牧场等区域性代表乳企利润差异明显,科迪、庄园和圣牧的营收均在下滑,且科迪下滑较为严重,对此,科迪乳业表示,上半年乳业市场竞争激烈,国内经济形势及金融监管政策发生较大变化,公司融资,面临外部环境变动挑战,在业务经营上也遭遇更多不确定性。随着流动性波动加剧,公司融资渠道受阻,资金成本上升,对上半年经营产生影响较大。


皇氏虽营收正向增长,但利润却下降近100%,其实皇氏集团近几年来受文化产业投资失败影响,其营收逐年下滑,净利表现也不理想,负债率也连年走高。


新乳业的营收及净利也均在下滑,但新乳业表示,一季度承压较大,二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均取得了正增长,拉回了一季度的下滑势头。上半年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受疫情影响,存在商超减少营业时间、人员流动受限、学校延期开学等影响公司业绩的因素。


事实上多个乳企指出,营收或净利的下滑主要受到疫情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物流受阻,产业链上游奶源跨区域运输调动受限、部分终端网点关停、学校延期开学等导致乳制品终端需求被抑制;另一方面,为复工员工提供防疫物资、消耗渠道库存营销费用以及捐赠物资的额外支出也对营收造成负面的影响。


可以看出,像伊利等巨头乳企市场占有率依旧稳步上升,而原本属于巨头阵营的光明和三元却连连错失市场,区域性乳企更是困难发展,,盈利能力受限,近年来部分已被头部乳企收购,可以想见,未来随着头部乳企在上游建设、原奶、液态奶等方面不断发力,中小乳企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困难。


细分品类增长明显


除奶粉行业外,其它乳制品行业同样呈现出高端细分贡献增长亮点的趋势。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奶酪,从财报上看,国产奶酪第一品牌妙可蓝多营收10.83亿,同比增长51.74%,净利增速更是高达727.87%。另外伊利、蒙牛都在财报中指出了奶酪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也先后成立奶酪事业部。而蒙牛对奶酪的发力更是迅速,不光入股妙可蓝多,还与爱氏晨曦合作成立新的奶酪公司。


事实上行业数据显示,近年来奶酪渗透率快速提升,行业爆发趋势明显。据统计,中国奶酪市场规模预计在2023年实现翻倍,儿童成长类需求及西式餐饮增长将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光明乳业、恒天然等企业也推出了自有品牌的零食奶酪产品。


另外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头部乳企均在财报中指出了低温液态奶的增长。


蒙牛表示,高端UHT奶、乳饮料、高端鲜奶、奶酪等优势品类和新品类,均实现了远超预期的增长,常温纯牛奶、低温鲜奶、低温酸奶、奶酪等品类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同时旗下高端低温液态奶“每日鲜语”实现了三位数增长,稳居高端鲜奶第一品牌。


同时尼尔森数据显示,伊利低温液态奶市场零售额份额同比提高了0.3%,另外伊利财报指出,低温纯牛奶和奶酪业务发展势头良好,电商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9%。


而光明指出,今年上半年营收明显提速主要得益于液态奶(尤其是低温奶)、奶酪与境外业务的增长。并且光明将光明乳业将低温鲜奶业务继续作为发力的重点。


另外市场现状显示,随着国内常温奶业务增速放缓和冷链运输产业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乳企加入到这一赛道之中,其中也包括了伊利、蒙牛两大巨头,低温鲜奶几乎成为大型乳企的标配产品。


当然疫情催动消费者免疫需求增强,以及政府提倡健康饮食,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功能性需求进一步扩展,头部乳企在有机液态奶和低温酸奶等业务线上也在加大投入,同时产品趋势也较为明显,更加趋于高端化,以满足消费者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