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光明乳业子公司出售新西兰北岛资产

    光明乳业9月28日公告,旗下新西兰新莱特乳业将以1.7亿美元(约12.1亿元人民币)价格向雅培子公司新西兰雅培出售北岛资产,交割日预计为2026年4月1日。出售资产包括年产能4万吨的Pokeno工厂、RPD场地及JerryGreen仓库等。

    2025-09-30 19:07
  •  TOP TOY冲刺港股

    9月26日晚,名创优品旗下的潮玩品牌TOP TOY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根据招股书,TOP TOY自研产品收入占比在2024年达到了49.6%,远高于单纯的渠道零售商,显示出深厚的产品设计与研发能力。财务表现上,TOP TOY实现了惊人的逆转,从2022年亏损3830万元,转为2023年盈利2.12亿元,2024年净利润进一步提升至2.94亿元。同时,毛利率从2022年的19.9%显著提升至2024年的32.7%,清晰地勾勒出一个高增长、强盈利能力的业务轮廓。(玩具前沿)


    2025-09-30 19:07
  • 伊利集团张轶鹏:与产业链所有合作伙伴共建食安体系

    9月26日,在2025新京报“品质与责任”食品安全研讨会上,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表示,对于食品安全,企业只做围墙内的工作并不够,还需要产业链上所有合作伙伴一起提升。目前伊利集团合作的39个国家2000多家企业都是行业头部企业,伊利也与合作伙伴共建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新京报)

    2025-09-30 19:07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发布

    国家卫健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25)。新标准将特医食品明确分为三类: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标准强调特医食品属于特殊膳食用食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作用,不得声称预防或治疗功能。新标准新增1-10岁人群部分营养调整型全营养配方食品附录,细化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分类。

    2025-09-30 19:07
  • 天猫超市启动双11

    9月29日消息,天猫超市在杭州召开双11商家大会,明确了今年双11的目标,天猫超市走向近场闪购,开启品牌商家的第二增长曲线。天猫超市运营中心总经理循进明确表示:“这是一次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双11,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天猫超市和品牌一起打开了近场闪购的大门,今年双11,我们将通过天猫超市主站店和淘宝闪购店的双店运营,重新定义近场和远场生意,为品牌带来新的增长。”


    2025-09-30 19:07

 母婴行业观察

因“店长推荐”这家店被罚5000元,母婴店在销售这类产品时切记避雷

产业

关关

阅读数: 2142

( 0 )

( 0 )

( 0 )

2020-09-27 10:04

导读:热销、抢购、家庭必备、免费赠送、店长推荐、无效退款……这样的字眼是不是司空见惯?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商家营销的一个手段,事实上,这些词很多都是广告法中禁用词,商家以此为卖点很有可能会违法犯法,处以罚款或查处。


作者/新母婴店


有媒体报告称,今年5月,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在监督检查时发现,某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消暑特惠-藿香正气软胶囊”广告,并在广告中使用了“店长推荐”字样。本意是想让广告看起来更具权威性,然而,就因为就因为加上了“店长推荐”这四个大字,这家医药连锁企业被责令停止发布该广告,被处以5000元罚款。


其实不只是“店长推荐”,很多广告用词都存在违法现象。2020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审查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十一条第(六)项明确规定,“三品一械”广告不得包含有“热销、抢购、试用”“家庭必备、免费治疗、免费赠送”等诱导性内容,“评比、排序、推荐、指定、选用、获奖”等综合性评价内容,“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等保证性内容,怂恿消费者任意、过量使用药品、保健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内容。


此次被查处的虽然只是药店,但事实上很多商家在销售商品时都打着擦边球,众多母婴店主也是有意无意中犯了法。在当下的母婴零售市场,受消费者治疗向预防诉求转变、健康意识提升、健康需求精细化、追求高品质保健品等因素推动,营养保健品市场也顺势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不少母婴店也正是看准了营养保健品的高毛利更高、高市场增长空间,于是纷纷上架销售。根据母婴研究院数据调研显示,在江苏、浙江地区部分单体门店,营养品销售占比已经达到了10~15%。是机会也是挑战,基于保健品的属性,其在宣传层面上,很容易打擦边球,甚至一朝罚款加查处。


特配粉也是一样,当前特配粉制度还没有完全规范起来,特配粉在宣传时存在诸多乱象,不少商家打着擦边球,诱导消费者其实功能性配方奶粉,更有甚者,直接将固体饮料或调制乳粉冒充特配粉。


无论是保健品还是特医食品,随着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母婴店上架只是时间问题。然而,不能什么保健品/营养品/特医食品都往货架上摆,一是选品要注意,二是销售要注意,不要等到被查处罚款才做出反映,那么,母婴商家该如何避雷呢?


保健食品广告


保健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注册证书或者备案凭证、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说明书内容为准,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保健食品广告涉及保健功能、产品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含量、适宜人群或者食用量等内容的,不得超出注册证书或者备案凭证、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说明书范围。


·显著标明“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显著标明保健食品标志、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注册证书和产品标签、说明书为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涉及产品名称、配方、营养学特征、适用人群等内容的,不得超出注册证书、产品标签、说明书范围。


·显著标明适用人群;


·显著标明不适用于非目标人群使用;


·显著标明请在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


另外,诸如含有“安全”“安全无毒副作用”“毒副作用小”;明示或者暗示成分为“天然”,因而安全性有保证等内容、违反科学规律,明示或者暗示可以治疗所有疾病、适应所有症状、适应所有人群,或者正常生活和治疗病症所必需等内容均是宣传雷区,母婴店主切勿一走踩进了泥潭,不仅挣不到钱,还有可能面临被查处罚款的困境,实在是得不偿失。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