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光明乳业子公司出售新西兰北岛资产

    光明乳业9月28日公告,旗下新西兰新莱特乳业将以1.7亿美元(约12.1亿元人民币)价格向雅培子公司新西兰雅培出售北岛资产,交割日预计为2026年4月1日。出售资产包括年产能4万吨的Pokeno工厂、RPD场地及JerryGreen仓库等。

    2025-09-30 19:07
  •  TOP TOY冲刺港股

    9月26日晚,名创优品旗下的潮玩品牌TOP TOY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根据招股书,TOP TOY自研产品收入占比在2024年达到了49.6%,远高于单纯的渠道零售商,显示出深厚的产品设计与研发能力。财务表现上,TOP TOY实现了惊人的逆转,从2022年亏损3830万元,转为2023年盈利2.12亿元,2024年净利润进一步提升至2.94亿元。同时,毛利率从2022年的19.9%显著提升至2024年的32.7%,清晰地勾勒出一个高增长、强盈利能力的业务轮廓。(玩具前沿)


    2025-09-30 19:07
  • 伊利集团张轶鹏:与产业链所有合作伙伴共建食安体系

    9月26日,在2025新京报“品质与责任”食品安全研讨会上,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表示,对于食品安全,企业只做围墙内的工作并不够,还需要产业链上所有合作伙伴一起提升。目前伊利集团合作的39个国家2000多家企业都是行业头部企业,伊利也与合作伙伴共建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新京报)

    2025-09-30 19:07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发布

    国家卫健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25)。新标准将特医食品明确分为三类: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标准强调特医食品属于特殊膳食用食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作用,不得声称预防或治疗功能。新标准新增1-10岁人群部分营养调整型全营养配方食品附录,细化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分类。

    2025-09-30 19:07
  • 天猫超市启动双11

    9月29日消息,天猫超市在杭州召开双11商家大会,明确了今年双11的目标,天猫超市走向近场闪购,开启品牌商家的第二增长曲线。天猫超市运营中心总经理循进明确表示:“这是一次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双11,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天猫超市和品牌一起打开了近场闪购的大门,今年双11,我们将通过天猫超市主站店和淘宝闪购店的双店运营,重新定义近场和远场生意,为品牌带来新的增长。”


    2025-09-30 19:07

 母婴行业观察

一罐奶粉成本仅60元左右!成本价格是否会影响多家奶粉“涨价潮”?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4837

( 0 )

( 0 )

( 0 )

2021-01-20 10:08

导读:有人说,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有三个显著特点:女人为了美,可以不要命地去尝试新产品新项目;老人为了保健品,可以花光自己一生的积蓄;婴幼儿的奶粉,卖得越贵,销量越高。尽管没有人愿意承认“买奶粉要买贵的”,但大家普遍认为“便宜没好货”。这一怪象之下,中国奶粉的价格也是一路高涨,高端赛道里总是出超级大单品,头部乳企的业绩也是由高端产品带动增长。


作者:奶粉关注


2021年初,在国内原料奶收购价格持续上涨、基础白奶涨价后,有消息显示,婴幼儿奶粉也开始涨价了。有的奶粉品牌透露出涨价风声,有的乳企则已经发布了明确的调价函,涨价范围也从10-60元不等,覆盖各个产品阶段。


对于这次“涨价”,直观的表现一方面是调价,另一方面是促销减免力度减弱,这一点在许多奶粉经销商和终端门店那里也得到了证实。


有品牌方表示,此次调价主要是考虑经销商权益。“最重要的是疫情影响了原料的价格上涨,造成终端价格不稳定。我们给了统一的零售指导价,主要考虑经销商权益。同时,我们也会推出许多市场活动,让消费者受益。”


影响终端奶粉价格的真正原因?


上游饲料涨价短期难逆转,据中国农业信息网,以玉米、豆粕为首的奶牛饲料成分涨幅非常明显,玉米价格上涨几乎贯穿了全年,不断创造近三年来新高,目前仍未有降温趋势。国内生鲜乳价格也从7月末开始上涨,从约3.60元/公斤持续攀升至4.15元/公斤(12月第三周数据),涨幅达15.28%,价格不断突破新高。但这并不是奶粉涨价的原因。


再看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进口关税下调,其中乳清蛋白粉、乳铁蛋白等部分婴幼儿奶粉原料的进口关税,降幅可达50%,是否会影响到国内奶粉终端售价?对此,业内人士也表示,原料进口关税下调对于生产成本的影响,表现在终端价格方面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无论是上游饲料持续上涨,还是原料进口关税下调,都不足以影响终端奶粉价格。乳业专家宋亮也表示,一罐奶粉的生产成本大概60元左右,只占到奶粉总成本的1/5-1/4。原材料涨价幅度即使达到20%也只能带来几元钱的成本上涨,显然不是奶粉涨价的主要因素。


同样,一位从事奶粉生意多年的业内人士也表示,“第一,乳清粉等部分婴幼儿奶粉原料的关税下降了。第二,由于疫情令海外版产品销售受阻,市场需求下降导致原材料供大于求,原料成本没有涨价动力;第三,现在整体奶粉生意吃紧,渠道库存不低。”


因此,此时“涨价”,大多是经营策略的需要,而不是成本导致的涨价需求。


大趋势加速落地


今年疫情对海外品牌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达能三季度显示,中国奶粉业务出现两位数下滑,造成下滑的二大原因之一为疫情导致的跨境渠道收缩以及去库存。a2也在20年12月下调了2021财年的业绩指导,并表示近期代购渠道的销售业绩低于此前预期,该渠道的复苏速度将慢于预期。在渠道端,疫情也使得渠道高库存,很多经销商库存压力太大。因此,此时涨价,也是因为运营成本增加,竞争更为激烈了。


2020下半年,奶粉市场经历了疯狂折扣的流血式火拼,高端、超高端品类率先降价,从而挤占腰部价格段以下产品的市场空间,渠道价格混乱,无论品牌方、托盘商、经销商、渠道商均已受到波及。商家大多采取变相降价的方式,比如买赠,原来是买八赠一、买七赠一,变成了买二赠一、买三赠一,折扣销售已经成为常态,奶粉经过打折促销后,实际成交价格基本回到中端。到2021年初,又显现出涨价的势头,一旦头部企业开始涨价,中小企业必然跟进。


整体来看,奶粉高端化的趋势不变,数据显示,高端和超高端奶粉的市场份额,在2014年时只有22%,到2019年已经增长到43%,高端、超高端也是品牌卖的最多、增长最快的产品。业内人士表示,一罐婴幼儿奶粉的成本构成中,70%基本上是流通成本,而在流通成本中,营销成本又占据了大头,多数在60%以上。国内奶粉从出厂到上架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层层分销,这是让奶粉价格翻倍的重要推手。奶粉品牌要进入商场超市都要给进场费,这些费用就占了终端零售价格三成。如此一来,奶粉的标价就远不仅仅限于其基础成本,这些逐层累积的附加价值就使得国产奶粉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2021年,奶粉市场集中度明显在提升,头部企业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夹缝中生存,降价/涨价都只是手段,降价是价格战,涨价是更“高明”的价格战。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