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恒安集团创始人许连捷逝世

    恒安集团创始人许连捷,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17日16时50分逝世,享年73岁。许连捷生于1953年,泉州晋江安海人,恒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局副主席,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先后获评“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等。恒安集团创立于1985年,是国内生活用纸和妇幼卫生用品龙头企业,旗下拥有安尔乐、心相印、七度空间、安儿乐四枚中国驰名商标。


    12小时前
  • Temu和Shein宣布4月25日起全面涨价

    受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145%关税及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税政策影响,中国跨境电商平台Temu和Shein宣布自4月25日起上调美国市场售价。两家公司称"全球贸易规则变化"导致运营成本激增,但未公布具体涨幅。数据显示,美国日均400万件中国小包商品将失去关税豁免,5月2日起全面征税。此举直接冲击两家平台赖以崛起的超低价商业模式——Shein凭借社交媒体营销主攻女性时尚,Temu则通过广告投放销售全品类低价商品。面对亚马逊等本土低价商店的竞争,平台呼吁消费者把握最后免税窗口期下单。


    12小时前
  • 飞鹤称12亿生育补贴计划全面落地

    4月16日,飞鹤表示公司于4月初启动总规模12亿元的生育补贴计划,为全国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500元补贴及孕婴产品服务,覆盖一孩至多孩家庭。活动开展十余天,申请成功者已超5万,成为首个“企业十亿级”生育补贴标杆。补贴包含奶粉及十大母婴服务,线上线下渠道全面开放。(公司发布)


    12小时前
  • 光明乳业种公牛首登国际百强榜

    近日,全球奶牛育种权威榜单Top 200 TPI® Genomic Young Bulls国际公牛排行榜揭晓,光明乳业旗下种公牛“冠军侯”以全球第92名的成绩跻身百强,成为中国首个进入该榜单前100名的本土种公牛。中国公牛综合育种值(TPI)国际排名最高纪录得以刷新。公牛种源堪称乳业“芯片”。优秀种牛不仅可以加快奶牛繁育进程,助力牧场高效完成高产牛群的迭代、中产牛群的改良,也能大幅提升奶牛生产性能水平,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新京报)


    12小时前
  • 森永乳业净利润骤跌九成

    森永乳业公布,2025财年(截至3月)合并净利润同比骤降92%至50亿日元,较原预期的180亿日元下调130亿日元。主因巴基斯坦奶粉子公司及美国植物基食品子公司等4家海外企业计提199亿日元商誉及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日经)


    12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奶粉大品牌通货化,母婴店的利润从何而来?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4020

( 0 )

( 0 )

( 0 )

2021-03-10 10:03

导读:做大通货太累,压货压死了。



一位婴儿食品省级经销商向我们表示,奶粉大品牌已经把母婴店绑架了,基本不赚钱,但门店不得不卖,不为赚钱,只为引流,因为你不卖别人就会卖,顾客就会被别的门店撬走。而且,大品牌出了新系列大家还是要抢,撑门面、做引流,面子还是得有。


巨头垄断 国货大品牌横扫母婴店


尽管现在大家直呼“卖奶粉不赚钱了”,但奶粉依旧是门店表现最为强劲的品类。很多大中型母婴连锁奶粉销售占比超过50%,一些门店奶粉销售占比有时甚至达到了60%-70%。其中,国产奶粉成为越来越多终端门店的主流,在我们走访线下的过程中,所到之处,飞鹤、君乐宝、伊利、澳优等乳企成为主流,市场存在感强、渠道提及度高、消费者认知强,发展势头最猛。


同时,大品牌市场占有率在进一步提升。疫情加速中国奶粉市场集中度提升,特别是国产奶粉巨头的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存量竞争,巨头垄断效应明显,TOP10的头部玩家占据了近80%-90%的市场份额,中小品牌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以飞鹤为例,尼尔森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9月30日,飞鹤的销量超过了所有外资品牌,整体市场份额为11.9%,成为中国婴儿奶粉市场上销量第一的品牌。2020年继续上行,4月飞鹤市占率达到14.1%,5月达到15.2%,9月飞鹤全渠道市占率达到18%。其中,在具备优势的下线市场飞鹤份额与第二名差距进一步扩大6%,在上线市场份额与第一名缩小8%。


大品牌的高速增长,意味着挤占了更多其他品牌的市场存量,也让今年的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残酷。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预计近两年会有一半的婴配粉品牌退出市场,实际上在2020年,有一些小品牌已经不再生产,名存实亡。


进入2021年,随着婴幼儿配方奶粉注册5年有效期临近,乳企还将迎来婴配粉新国标和二次配方注册的双重考验。且国家监管部门对配方注册也表现出进一步收紧的趋势,有实力的内外资企业会借助新国标机遇进行配方升级,不断推出更多新品,“大鱼吃小鱼”、“强者愈强”的竞争格局将持续加剧,因此,长远来看,大品牌通货化是必然趋势。


门店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做零售难。山西一家母婴店的老板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房租要占10个点以上,人工10个点以上,加上其他成本,利润只有20个点。


2020年二季度起掀起的价格战更让门店危机重重,高端、超高端品类率先降价,从而挤占腰部价格段以下产品的市场空间,渠道价格混乱,窜货满天飞,经验成本增加,毛利却在下滑。有母婴店老板苦诉:“奶粉竞争太激烈了,为了多卖点货,很多顾客是先把奶粉拿走喝,效果不错才给门店结账;也有极端情况,孩子喝了半年奶粉,妈妈也不来结账。”


大品牌通货化,对门店来说,意味着毛利需求无法满足、门店话语权式微,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高毛利产品生存空间被碾压,门店利润进一步减少。一直以来,渠道和品牌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博弈,“谁的拳头大谁就有发言权”,但同时也是一个互相选择、互选成就的过程。门店没有利润了,从哪里找增长?


核心在于调整品类结构、扶持潜力品牌。


第一,找细分来做。多位连锁门店老板表示:“有机是主推。”门店选择的产品更加趋向于高端、超高端,以及细分化、功能化趋势更强,如有机奶粉、羊奶粉、A2奶粉,或添加乳铁蛋白、HMO、OPO等有明确卖点的差异化细分品类。这一行业趋势和渠道选择也体现在品牌发展中,比如羊奶粉领域蓓康僖、蓝河起势很快。


第二,切品类切趋势,提升辅零食、营养品在门店的占比,用网红产品做引流。母婴行业观察团队走访渠道的过程中,“能不能给我们介绍小鹿蓝蓝的品牌方,能不能介绍宝宝馋了的品牌方……”很多门店、经销商都有这样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即将到来的婴配粉新国标和二次配方注册不仅是对中小品牌的考验,也是对门店选品的考验,扶持高毛利的潜力品牌、二线品牌、新品牌,就像押宝,有一定风险。


宋亮表示,今年肯定会有更多新品推出,各乳企都想借助二次配方注册的目的有三点,一是能够通过配方升级恢复市场价格,缓解现在市场价格体系混乱的问题;二是借机抢占市场份额;三是通过优化配方,为品牌更进一步做背书。2020,头部品牌已经在加速行动,伊利重新注册升级了12款配方(伊利倍冠、金领冠、菁护和珍护),飞鹤注册/升级了 9个配方(淳芮、妙舒欢、星飞帆)……新国标和二次配方注册即将出台,今年的奶粉升级战、新品战预计将更加激烈。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