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税务总局:营养保健食品制造收入同增6.9%

    7月16日,税收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银发经济发展呈现三大亮点。从生产制造看,营养保健食品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9%,较全国制造业平均增速分别高出1.7个百分点。健康消费增速亮眼,上半年,助行助听产品、老年营养和保健品、健康监测设备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2%、30.1%、7.5%。健康消费预防性支出显著增长,反映出健康意识从被动医疗向主动管理转变。(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1天前
  • 奶酪消费迎来复苏迹象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六届奶业大会“中国奶酪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凯度消费者指数业务总监廖为新在此次研讨会上分享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奶酪品类市场销售呈现复苏迹象,渗透率有所上升,但与其他乳制品相比,仍有较多增长空间。截至2025年6月13日,奶酪销售额同比下降幅度已缩小到0.1%,市场渗透率也从2025年3月的28.8%提升至2025年6月的29.2%。(新京报)

    1天前
  • 天猫健康官宣青少年营养品新商策

    日前,天猫健康保健行业资深专家昭觉透露,母婴、药企、营养品品牌正在加速上天猫健康,布局儿童及青少年营养品赛道。对此,天猫健康加码推出专享新商政策,母婴品牌跨界营养品赛道,将可享受一对一,一日开店等新商专属服务。天猫健康还针对新手、进阶、高阶品牌推出三档新商成长政策,包括50%淘客佣金,20%流量加码等,单店最高可享受150万元经营激励金。

    1天前
  • 伊利三赴链博会发布品质公约

    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交流平台,本届链博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50余家企业与机构参展。伊利集团作为中国奶业“链主”企业,已连续三届应邀亮相,并在本届盛会上重磅推出全产业链供应链成果展。开幕当天,伊利携手中国国际商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国研网、搜狐网等,共同发布了以伊利为样本的《中国奶业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系统梳理中国奶业的实践成果与发展路径。同时,伊利首创奶业AI互动演讲,以前沿科技手段沉浸式讲述中国牛奶的品质跃迁与产业变革,并联合全球合作伙伴缔结《中国奶业供应链品质公约》。

    1天前
  • 贝因美:控股股东申请预重整

    贝因美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浙江小贝大美控股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16日向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预重整申请。截至公告披露日,小贝大美控股共持有公司股份132,629,47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28%。其中,被质押或冻结的股份数量为131,105,171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98.85%。小贝大美控股的预重整申请尚未被正式受理,小贝大美控股后续实施重整程序,可能导致其在公司的股东权益发生调整。

    1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激活门店专栏⑥ |双赢还是成仇?奶粉厂家和渠道的爱恨情仇

产业

小五

阅读数: 3236

( 0 )

( 0 )

( 0 )

2022-03-08 09:54

导读:“利润高、动销快”曾一度是母婴店选品时的重要参考维度,尤其是在与奶粉厂家的合作上,这一需求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作者:新母婴店


3,8 1.jpg


双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然,用这话来形容当下奶粉厂家与渠道的关系或许稍显过分,但客观来讲,“利”字始终是避不开的话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利润高曾是渠道在奶粉选品上的第一标准,比起品牌力、消费者口碑等,利润占比更高的中小品牌奶粉也更多的被母婴店主所选择,并与大通货奶粉一起摆在了货架上。而拿到利润的前提是要卖出去且量要大,于是发展了一段时间后,“好卖”也成了必选项,我们可以看到,当动销成为母婴店主的最新需求时,市场上的一众奶粉品牌纷纷开启强势赋能模式,帮助母婴店做落地动销。以海普诺凯为例,在提供极致产品的同时,更是瞄准全国一线的母婴导购,通过“犇跑吧!海普臻选官”2021海普诺凯超级卖手臻选计划帮助他们丰富营养知识、提升服务和销售技能,实实在在助力门店动销。


在我们走访山西母婴市场时,谈及更愿意和什么样的品牌进行合作,多个母婴连锁老板分别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山西忻州一位连锁老板表示,“我希望我们的合作伙伴可以提供长期且稳定的持续支持”;运城某母婴连锁老板也表示:“我觉得一个好的奶粉品牌,一是上游厂家、经销商能给到渠道足够的支持,例如赠品投入、活动推广、持续不断的政策支持等,二是一定要做好控货、控价、控区域。”


同样地,在我们近期走访贵州母婴市场时,也有渠道向我们反映说,“对于零售店来说,我们只会选择有实力、能“活着”、能长期合作的品牌,它们在我们才在。”


不难看出,无论是在哪个区域,母婴渠道对于品牌诉求几乎是一致的,有实力、能提供长期且稳定的支持以及控货控价控区域。而一句“他们在我们才在”更是将渠道和厂家的合作关系融为一体,虽各自逐利而来,但互惠互利或是不错的双赢局面。


成仇


当然,换个角度来讲,双赢一旦变成双输,渠道和厂家就可能要反目成仇了。


一方面,奶粉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消费者认知不断迭代,优化选品是渠道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渠道最不能忍的就是业绩烂,帮你把产品夸成花,但运作起来发现一罐也卖不出去,这个时候显然渠道要择优而栖,如果碰巧遇到敷衍了事的厂家,那可要伤了渠道的心。在走访贵州时,贵州一母婴连锁老板向我们坦言,“以前我们代理30多个奶粉品牌(包括一二三线品牌),疫情之后调到十几个,现在已经不到10个,二三线品牌已经不做了,但一个品牌会做多个系列。”显然,大幅缩减奶粉品牌背后的逻辑想必是一致的,无非是没人买、没利润拿、对品牌未来发展不抱期待。


当然,提起“成仇”,那显然是避不开行业诟病之“窜货乱价”。江苏一母婴渠道直言,“对于我们这种体量不大的连锁来说,按照正常的供应渠道来走的话,价格仍旧是高于那些窜货的,就比如,某款羊奶粉我预付打款8万品牌方给到我的价格是225元一罐,但外面窜货的单罐只要205元包邮,本来这家品牌是主推,现在是完全要放弃它了。”同时,贵州一连锁老板也向我们反映,“某款奶粉做开始做得还不错,属于我们的第一梯队品牌,但是品牌方不好好控货控价,最后门店被一件代发给破了,我们拿到的价格比窜货的价格还要高。”


当窜货把门店系统的主推品牌摧毁了,渠道对于厂家的态度可想而知,虽称不上是苦大仇深,但显然自此再也没有了合作可能。一个个奶粉品牌早已深知线下的乱价窜货不仅让母婴渠道深受其害,更会对自身的品牌力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都在极力控区控货控价,但与此同时,也有渠道向我们反馈称,“稳价盘的口号还是要喊的,不然没人敢接,经销商和门店还是需要信心的。”


那么纵观市面上的一众奶粉品牌,我们发现,海普诺凯确实将控货控价放在了品牌战略层面上。据悉,在海普诺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业务启动大会,海普生物总经理刘育标强调称,“现下,市场无序竞争空前激烈,在此混战阶段中,控货稳价,是我们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家需要继续深度拥抱合作伙伴,保证合作伙伴的可持续盈利。“


事实上,在我们多次走访线下母婴市场时,“奶粉生意难做”这个话题总是被反复提起,短期内这一问题或很难解决,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渠道和厂家的共同发力下,奶粉生意仍大有可为。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