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孩子王上半年营利双增

    8月18日,孩子王发布2025年中报,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利润、现金流三增长,其中营业收入为49.11亿元,同比增长8.64%;归母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增长79.4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9.98亿元,同比增长18.28%。截至上半年,孩子王门店总数超1300家,精选加盟店已开业61家,在建及筹建门店同步推进,合计超200家。2025年孩子王加盟精选店目标500家。

    14小时前
  • a2发布最新财报:营收双位数增长,中国市场份额创新高

    a2牛奶公司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5财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9.02亿新西兰元,同比增长13.5%;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税后净利润(NPAT)增长21.1%至2.029亿新西兰元。在各区域业务表现方面,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营收增长13.9%;美国地区营收增长22.5%;马陶拉乳业(MVM)营收增长42.7%;澳新地区营收持平。从产品类别看,婴配粉总营收增长9.9%,中标产品营收增长3.3%,英标产品营收增长17.2%,液态奶营收增长14.4%,马陶拉乳业原料营收增长41.9%。

    14小时前
  • 三丽鸥2026财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49.1%

    近日,三丽鸥公布了2026财年第一季度的合并财报(即自然年2025年4月1日-6月30日)。该财季,公司销售额达到430.97亿日元,同比增长49.1%,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实现了37.8%的同比增长,达到141.9亿日元。这得益于其强大的IP打造能力以及海外业务大幅扩张,尤其是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地区授权业务成为主要驱动力。


    14小时前
  • a2官宣从蒙牛手中全资收购雅士利新西兰工厂

    8月18日,知名新西兰乳企a2牛奶公司宣布,以总对价约为2.82亿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约12亿元)收购雅士利新西兰乳品有限公司,出售方为蒙牛乳业旗下子公司雅士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该工厂是雅士利的全资子公司首家运营的海外工厂,也是中国企业在新西兰第一家从零开始建设的奶粉工厂。据悉,该交易已获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OIO)批准,预计9月1日完成交割。 a2将启动现有两款中文标签注册产品的变更申请,预计耗时最长12个月;第三款中文标签产品注册预计需数年。

    14小时前
  • Arla Foods向巴林工厂投资4亿元

    近日,Arla Foods宣布投资509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4.25亿元)扩建其巴林生产基地,以巩固其在中东和北非(MENA)地区Puck®品牌奶酪玻璃瓶装产品的市场领先地位。该品牌奶酪在该地区广受欢迎,尤其在斋月和开学季需求激增。投资将提升约30%的生产能力。自2019年收购巴林工厂以来,公司持续升级设施,使其成为MENA地区关键生产基地。此次投资包括生产设施和仓库扩建,预计创造20个新就业岗位,并通过安装太阳能板和优化冷却系统降低碳排放。建设将于2025年底启动。(公司发布)

    14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婴童食品最新数据:牛奶粉增长回归线下,谷物食品全渠道业绩下滑

产业

小五

阅读数: 2866

( 0 )

( 0 )

( 0 )

2022-06-28 11:51

导读:这些年,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渠道从业者们都在聊细分,盯着涨势明显的小品类看,对于奶粉的态度转为听之任之,一切随缘。


但事实上,在我们的调研和走访中,“奶粉”这个品类仍是最能撩拨母婴店主心弦的核心品类,态度上虽是“看透看淡”,但吐槽完、抱怨完,在销售上丝毫不敢怠慢。例如,有的渠道“预付奶粉厂家几十万而单罐毛利才十几块”;有的门店“忍痛割肉,奶粉以价换量”......


作者:新母婴店


牛奶粉增长回归线下母婴店


不可否认,奶粉确实是越来越难做了,但据尼尔森数据显示,“2021年牛奶粉增长回归线下母婴店,相较2020年同期,母婴渠道占比达70.2%。与此同时,就羊奶粉而言,虽然商超渠道和电商渠道的增幅都超过母婴渠道,但母婴渠道仍是羊奶粉最大的销售渠道,占比接近90%。”一系列数据背后印证了一个观点,即“婴配粉的主战场仍在线下”。


事实上这两年受疫情影响,物资短缺、快递受阻问题频现,在食物之外,母婴用品成为大家都比较关注且亟需的物资,当线上消费难以维持正常供应,线下母婴店的及时就近优势就愈发显现。这也应了采访中一位母婴店主的话,“我们门店开不了门,但是宝妈们都在向我们要货,宝宝不能没有奶粉吃。”


1123.jpg

数据来源:尼尔森IQ零售研究


谷物食品全渠道需求下滑


尼尔森数据显示,“相较于2020年,2021年母婴渠道、商超渠道及电商渠道三大渠道婴儿谷物食品均呈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其中以商超渠道为最,降幅达到了35.3%,而母婴渠道的降幅为8.8%。”


早前在我们和母婴店主沟通时,有不少门店明确表示,“消费者对于谷物一类辅食产品的需求是存在的,认知度也在快速提升。”也有老板直言,“辅食曾一度是线下门店的增长点之一,至少在我们门店的销售占比在提高。”


缘何品类趋势向好,整体销售业绩却出现了极速下滑?细究之下,原因或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消费者端,一方面,零辅食的消费者教育和市场教育上还是有很大欠缺的,很多妈妈并没有意识到必须给宝宝增加零辅食,很多用户对于零辅食的消费往往都是临时起意,冲动消费,随机性比较强,一般没有很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因而辅零食的销售不能与奶粉、纸尿裤等一以贯之。另一方面,仍旧是受疫情影响,部分区域居家办公成为常态,爸妈也可能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宝宝成长,其中不乏有一些年轻爸妈开始趋于在家自制辅食,而这反映在销售端则是各个细分渠道的销售集体呈现下滑趋势。


二是聚焦品类和渠道本身,现阶段辅零食虽已经成为新晋顶流,但多数门店还尚处于“做不好”的阶段,或是渠道经营者主观上对零辅食这个品类不重视,经营思路还没转过来,因此并没有投入太多重心去做;或是选品出问题,遭遇“上架即翻车”惨状后便对这一品类提不起兴趣;亦或是在品类经营上没有做出差异化、特色化,在产品陈列上和销售环节上没做过多的设计。


近年来,都说线下母婴生意难做,但从市场大数据看,线下渠道在奶粉品类上的优势仍然非其他渠道可及,同时,当一个品类在全渠道都出现下滑的时候,也应该反思,消费者的需求有无减少、产品销售上有没有更多可优化的东西。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