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孩子王上半年营利双增

    8月18日,孩子王发布2025年中报,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利润、现金流三增长,其中营业收入为49.11亿元,同比增长8.64%;归母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增长79.4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9.98亿元,同比增长18.28%。截至上半年,孩子王门店总数超1300家,精选加盟店已开业61家,在建及筹建门店同步推进,合计超200家。2025年孩子王加盟精选店目标500家。

    21小时前
  • a2发布最新财报:营收双位数增长,中国市场份额创新高

    a2牛奶公司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5财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9.02亿新西兰元,同比增长13.5%;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税后净利润(NPAT)增长21.1%至2.029亿新西兰元。在各区域业务表现方面,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营收增长13.9%;美国地区营收增长22.5%;马陶拉乳业(MVM)营收增长42.7%;澳新地区营收持平。从产品类别看,婴配粉总营收增长9.9%,中标产品营收增长3.3%,英标产品营收增长17.2%,液态奶营收增长14.4%,马陶拉乳业原料营收增长41.9%。

    21小时前
  • 三丽鸥2026财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49.1%

    近日,三丽鸥公布了2026财年第一季度的合并财报(即自然年2025年4月1日-6月30日)。该财季,公司销售额达到430.97亿日元,同比增长49.1%,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实现了37.8%的同比增长,达到141.9亿日元。这得益于其强大的IP打造能力以及海外业务大幅扩张,尤其是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地区授权业务成为主要驱动力。


    21小时前
  • a2官宣从蒙牛手中全资收购雅士利新西兰工厂

    8月18日,知名新西兰乳企a2牛奶公司宣布,以总对价约为2.82亿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约12亿元)收购雅士利新西兰乳品有限公司,出售方为蒙牛乳业旗下子公司雅士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该工厂是雅士利的全资子公司首家运营的海外工厂,也是中国企业在新西兰第一家从零开始建设的奶粉工厂。据悉,该交易已获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OIO)批准,预计9月1日完成交割。 a2将启动现有两款中文标签注册产品的变更申请,预计耗时最长12个月;第三款中文标签产品注册预计需数年。

    21小时前
  • Arla Foods向巴林工厂投资4亿元

    近日,Arla Foods宣布投资509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4.25亿元)扩建其巴林生产基地,以巩固其在中东和北非(MENA)地区Puck®品牌奶酪玻璃瓶装产品的市场领先地位。该品牌奶酪在该地区广受欢迎,尤其在斋月和开学季需求激增。投资将提升约30%的生产能力。自2019年收购巴林工厂以来,公司持续升级设施,使其成为MENA地区关键生产基地。此次投资包括生产设施和仓库扩建,预计创造20个新就业岗位,并通过安装太阳能板和优化冷却系统降低碳排放。建设将于2025年底启动。(公司发布)

    21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2023年,奶粉市场“国进洋退”的步伐放缓了?

产业

小五

阅读数: 4067

( 0 )

( 0 )

( 0 )

2023-03-08 11:21

导读:近日,多家外资奶粉品牌公布最新业绩。尽管受新生人口下降等因素影响,2022年国内奶粉大盘持续萎缩,但外资奶粉品牌在华业绩仍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过去几年奶粉市场“国进洋退”步伐似乎有所放缓,新的竞争格局也逐渐浮出水面。


作者:奶粉关注


“国进洋退”放缓了?


曾几何时,国内奶粉市场一度被外资品牌主导,进口产品成为安全、品质的代名词。但近些年随着监管加强、政策驱动、头部品牌发力以及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国产奶粉加速崛起并实现赶超。


一方面,国产奶粉整体市占率不断提升,欧睿咨询数据披露,2020年国产奶粉市场份额达到53%,市占率首次超过外资品牌,2021年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已超60%。


另一方面,国产奶粉品牌的话语权越来越强。到2022年,奶粉市场份额前五名分别是飞鹤、伊利、达能、雀巢、君乐宝。在线下母婴店中,国产奶粉的占比也越来越高。贵州一连锁老板曾透露,过去两年贵州卖得最好的是飞鹤、君乐宝、伊利和澳优。


此前有从业者反馈,“国进洋退”的趋势变化比预想中更快。这也为外资奶粉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部分头部品牌曾一度增长受阻甚至出现业绩下滑趋势,一些实力欠缺的品牌也逐步退出中国市场。


但从去年开始,国产奶粉抢占市场的脚步有所减缓,外资奶粉品牌的业绩也出现复苏。从最新财报看,既有产品高端化带来的显著增长,如2022年雀巢大中华大区婴儿营养业务实现高个位数增长,主要由能恩和启赋贡献核心增长动力;美素佳儿2022年整体实现市场份额6.8%,市场排名已经上升到第5位,明星大单品皇家美素佳儿增长强劲;也有渠道策略驱动下的突出表现,如达能在财报中重点提到,爱他美在国际和国内标签产品市场中的份额都有所扩大;a2在母婴店和线上渠道的市场份额均在扩大,验证了其全渠道策略的显著效果。


市场洗牌,竞争只关乎实力,无关“国产”or“外资”


细究“国进洋退”放缓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过去几年国产奶粉狂飙突进的高增长到了一定阶段,各大品牌增速放缓,并越发重视生意健康度。


例如过去一年,部分国产品牌主动调整渠道库存,减少各渠道的库存、资金压力,同时使货架产品保持较高的新鲜度。由此,一些企业的业绩也随之产生了波动,在飞鹤、澳优等乳企的财报中均有提到因渠道库存政策引发的业绩下滑,但着眼于长期生意发展,这样的调整是必然之举。此外,过去一年内码制席卷行业,国产品牌率先发力,遏制窜货乱价现象,加装内码的同时部分产品价格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际销售产生影响,但长远来看是品牌、渠道、消费者三方受益的。


二是外资奶粉品牌也在积极调整自身战略,以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


例如a2早在2021年就大手笔投入资金和行动解决渠道库存问题,这一举措增强了渠道的信心,也为之后的强劲增长打下坚实基础。2022年,a2坚持全渠道布局,不仅重视全国渠道,也同样重视区域渠道建设,针对下沉市场进行更大的渗透,并在高潜力省份优先制定加速增长的新策略,还将线上渠道增长作为战略重点。


除了渠道调整外,品类拓展也是外资奶粉增长的核心推动力。就拿菲仕兰来说,去年通过跨境电商上市美素佳儿羊奶粉,也推出了儿童奶粉系列产品,通过扩容产品线寻找新增量。2022年年底推出聚焦宝宝肠道健康的新品—美素佳儿源悦系列婴幼儿配方奶粉,搭配皇家美素佳儿,进一步增强了品牌的增长动力。


从全局看,在存量竞争日益激烈的婴配粉市场,留下来的都是专业选手。尤其新国标落地以后,行业将进一步加速洗牌,市场也将加速向综合实力更强的头部企业集中。也就是说,谁在科研实力、全产业链建设、渠道布局、品牌营销等全方位实力上做得更好,谁就能抢夺更多市场,无关乎国产还是外资。


2023年,奶粉市场的格局将会如何变化?品牌之间将从哪些维度展开较量?品牌和渠道之间又该如何更好地实现共赢?4月13-14日,杭州,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出路·新渠道大会&增长品类大会”重磅来袭,邀你共谋2023年奶粉行业新增长,期待你的到来~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