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光明乳业子公司出售新西兰北岛资产

    光明乳业9月28日公告,旗下新西兰新莱特乳业将以1.7亿美元(约12.1亿元人民币)价格向雅培子公司新西兰雅培出售北岛资产,交割日预计为2026年4月1日。出售资产包括年产能4万吨的Pokeno工厂、RPD场地及JerryGreen仓库等。

    2025-09-30 19:07
  •  TOP TOY冲刺港股

    9月26日晚,名创优品旗下的潮玩品牌TOP TOY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根据招股书,TOP TOY自研产品收入占比在2024年达到了49.6%,远高于单纯的渠道零售商,显示出深厚的产品设计与研发能力。财务表现上,TOP TOY实现了惊人的逆转,从2022年亏损3830万元,转为2023年盈利2.12亿元,2024年净利润进一步提升至2.94亿元。同时,毛利率从2022年的19.9%显著提升至2024年的32.7%,清晰地勾勒出一个高增长、强盈利能力的业务轮廓。(玩具前沿)


    2025-09-30 19:07
  • 伊利集团张轶鹏:与产业链所有合作伙伴共建食安体系

    9月26日,在2025新京报“品质与责任”食品安全研讨会上,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表示,对于食品安全,企业只做围墙内的工作并不够,还需要产业链上所有合作伙伴一起提升。目前伊利集团合作的39个国家2000多家企业都是行业头部企业,伊利也与合作伙伴共建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新京报)

    2025-09-30 19:07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发布

    国家卫健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25)。新标准将特医食品明确分为三类: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标准强调特医食品属于特殊膳食用食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作用,不得声称预防或治疗功能。新标准新增1-10岁人群部分营养调整型全营养配方食品附录,细化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分类。

    2025-09-30 19:07
  • 天猫超市启动双11

    9月29日消息,天猫超市在杭州召开双11商家大会,明确了今年双11的目标,天猫超市走向近场闪购,开启品牌商家的第二增长曲线。天猫超市运营中心总经理循进明确表示:“这是一次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双11,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天猫超市和品牌一起打开了近场闪购的大门,今年双11,我们将通过天猫超市主站店和淘宝闪购店的双店运营,重新定义近场和远场生意,为品牌带来新的增长。”


    2025-09-30 19:07

 母婴行业观察

京东自营向所有第三方卖家开放,电商的尽头是“低价”吗?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3942

( 0 )

( 0 )

( 0 )

2023-07-18 11:23

作者/团长商业情报


导读:推动第三方商家与京东自营“平起平坐”,在经历一轮轮重大调整后,京东过去的优势还在吗?


内部一盘货


7月7日,京麦商家中心(京东商家获取权威信息唯一官方渠道)宣布,POP商家(第三方商家)可以给自营供货。


具体来说,京东推出了寻源采购平台,上游链接供货商货源,下游链接到销售渠道,搭建起一个京东内外部供需拉通的桥梁。


商家可以登录京麦平台,查看是否有需要报价的信息,随即进行报价;报价成功后可以随时查看报价实时状态;报价被采纳后,询价采购会主动联系商家,采购将指引商家签署自营合同条款。


仅需几步操作,第三方商家就可以给自营供货。


1.png

图源:京麦商家中心


事实上,今年以来京东已经通过多番调整变革来推进自营和第三方商家平权。


首先是打通商家生态,今年1月京东发布“春晓计划”,允许自然人、个体商户快速入驻,“0元试运营”,并给出2100元“新店大礼包”等12项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第三方商家资源,由此扩充京东生态内的商家总量。紧接着,京东放开了对第三方商家的物流限制,3月在京东物流集团的经营管理会上,刘强东强调:“他们想用极兔或者通达系快递,就让他们用。”此外,他还表示,自营和 POP 就是竞争关系,不要区分自营和 POP,只在乎消费者满不满意。


2.png


其次是提升效率,重点表现在组织架构调整上,将京东零售之间的汇报结构从五层简化为三级。各作战单元不仅沟通效率提升,且单元内也不再分自营和三方商家团队。


此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流量倾斜。一直以来,京东自营无疑是京东最大的流量入口。今年以来,京东在多个板块更改流量机制,包括百亿补贴等为第三方商家提供更平等的流量露出机会。甚至只要价格和销量有优势,第三方商家的商品能排在京东自营商品前面。


低价最终是电商的核心武器?


一直以来追求“多快好省”的京东,实际上在大部分消费者心中最认可的标签是“快”和“好”,而“多”和“省”并不具备优势。


刘强东曾在自传中提到“平台99%卖家卖的东西,京东自营都不卖”,而目前京东一系列改革正在逐渐背离这句话。


对于京东而言,推进自营和POP商家平权的确可以带来更丰富的产品供给。据财报显示,在“百万商家”、“春晓计划”助推下,2023一季度京东第三方商家同比增长高达240%,创历史新高,整个京东域内的商家总数也环比增长了20%。


但从消费者需求视角看,电商平台内卷大战中,当下真正的杀手锏还是“低价”。而这也是京东自营和POP商家平权中最关键的一点变革。据悉,在京东内部高管会上,刘强东直接指出“谁能做到低价,就给谁一定的流量倾斜。”相比自营业务,第三方商家有更大的价格优势帮助京东与其他平台竞争,对此京东也从多方面给予了支持去实现低价。据行业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在京东百亿补贴超几千个SKU中,POP商家的占比达到了65%。


从卷“特色”到卷“低价”,可以肯定的是,电商混战进一步加剧。


在京东20周年活动上,京东集团现任CEO许冉强调:“确保价格打折,商品的品质不打折,我们的服务不打折。”


多番调整下,京东究竟是“多快好省”四大维度均有提升,还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尚未可知。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