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团再次递表港交所

    8月15日,高端育儿品牌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团更新招股书,向港交所主板再次发起冲刺。其今年1月首次递表。据悉,在1个多月前,不同集团成功拿到中国证监会的境外上市备案“通行证”。

    8小时前
  •  哈药加码婴童护理

    近日,哈药集团三精儿童大药厂连推两款儿童防晒新品,"小鹰安安儿童保湿舒缓防晒乳"与"小鹰乐乐儿童特护物理防晒乳"完成备案。(C2CC新传媒)

    8小时前
  • 361度:拟与斯坦德开展合作

    361度在港交所公告,公司一家全资附属公司三六一度(厦门)体育科技有限公司与斯坦德机器人(无锡)股份有限公司订立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利用双方各自的优势及资源,在机器人穿用的服装、鞋类、配饰等装备及具身智能机器人材料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此外,集团计划将斯坦德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逐步引入到全球鞋物零售门店。同时,集团打算在全球门店展示及销售这些具身智能机器人。(36氪)

    8小时前
  • 辛巴宣布退出直播行业

    8月18日晚,主播辛巴在直播中表示,“跟大家做个告别,从今天开始辛巴再无能力承载直播这份工作,今天正式宣布退出直播行业。”此后,由他妻子初瑞雪接管辛选集团管理权。

    8小时前
  • 爱婴室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17%

    8月18日晚,爱婴室发布2025年半年报,期内营业收入18.35亿元,同比增长8.31%;归母净利润为4673.82万元,同比增长10.17%。经营现金流为1.46亿元,同比下降8.42%。

    8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从瓶装水做到益生菌,“乳酸菌第一股”的漫漫转型求生路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2784

( 0 )

( 0 )

( 0 )

2023-09-06 12:05

作者/营养品情报


对于均瑶健康,不关注乳酸菌产业上游的读者恐怕未曾耳闻,但若是提起「味动力」,听过、见过乃至喝过的朋友想必都大有人在。这家成立于1998年的老牌饮品企业,曾依靠「味动力」这款超级单品,头顶着“乳酸菌第一股”光环成功登陆A股。

 

只不过时过境迁,随着常温乳酸菌市场规模逐步见顶,「味动力」销售额增长迟滞。业绩压力下,均瑶健康走出舒适圈,积极在瓶装水、益生菌等陌生领域挖掘增量。


1.jpg


「味动力」增长迟滞

“乳酸菌第一股”急寻出路


8月24日晚间,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称“均瑶健康”)公布2023年年终业绩报告。据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均瑶健康营收8.79亿元,同比增长109.94%;其净利润来到4767.72万元,同比增长约为4.97%。


财报中,均瑶健康将公司业务分为乳酸菌饮品、益生菌饮品、益生菌食品等6大板块。细分业务中,作为均瑶健康“老本行”的乳酸菌饮品板块上半年营收约为3.42亿元,较去年同期微涨5.46%;益生菌饮品营收则来到1237.46万元,较去年同期出现了13.42%的缩水;表现最为亮眼的是公司旗下益生菌食品业务,今年上半年合计营为7003.93万元,同比增长高达221.02%。


2.png


从细分业务表现来看,均瑶健康乳酸菌饮品业务仍是营收主力,益生菌业务继续保持高昂的增长态势,已逐步成长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作为国内最早生产与销售常温乳酸菌饮品的企业之一,自均瑶健康2011年入局乳酸菌市场以来,乳酸菌业务一直在公司的财报数据中扮演营收支柱的角色,旗下明星单品「味动力」出色的销售表现,成为了均瑶健康成功A股市场的最大助力。

 

但自从2020年成功上市后,均瑶健康的乳酸菌业务便陷入了增长迟滞的泥潭之中。据均瑶健康2022年年报显示,2020年与2021年公司乳酸菌业务的营收分别为7.70亿元和7.54亿元,2022年则跌破7亿元大关来到6.51亿。乳酸菌业务的毛利率也在不断下滑,2020年至2022年期间,其毛利率分别为48.43%、42.74%和39.09%,3年内下滑了近10个百分点。

 

“乳酸菌第一股”主营业务的缩水,与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规模逐步见顶不无关系。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一则报告显示,中国常温乳酸菌饮品行业市场规模自2015年起步入下行通道,数据显示2015年市场规模预计为77.2亿元,到2024年时该数字预计为221.9亿元,规模增速也从最初的35.4%下降至7%左右,市场已趋近饱和。

 

常温乳酸菌饮品赛道入局玩家数量的增多,也是影响均瑶健康乳酸菌饮品业务营收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营养品情报」在京东平台搜索“乳酸菌饮料”,跳出的推荐搜索结果中有「界界乐」、「养乐多」、「优乐多」等多个品牌,其背后企业有潜力颇大的新晋玩家,也有像伊利这样的传统乳企巨头,品牌林立、强敌环伺,「味动力」想要完成销量突破自然要面临不小的困难。

 

主营业务增长承压的背景下,均瑶健康尝试将商业触角延伸至其他领域。


从瓶装水到益生菌

均瑶健康似乎找到了新的增长曲线


2020年,均瑶健康在掌门人王均豪的带领下进军瓶装水行业,开启了寻找新增长曲线的漫漫长路。

 

为承接企业“二次创业”的野望,均瑶健康创立了上海均瑶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并于2021年以2100万元拿下湖北三座山饮品有限公司70%的股权,将其更名为湖北均瑶恩赐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

 

该公司所推出的「恩赐天然矿泉水」定位中高端矿泉水,「营养品情报」在京东味动力旗舰店搜索发现,该店铺售卖的恩赐天然矿泉水6瓶套装售价15.9元,单瓶均价在2.6元。

 

与“价廉”无缘的恩赐天然矿泉水,在“物美”方面似乎也有些勉强。据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11月湖北恩赐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曾因产品质量问题被英山县市场监管局罚款3万元;2022年12月,该公司旗下“岩心水润”2批次产品又被检测出溴酸盐超标,严重影响了该产品在消费群体心中的信誉度。

 

除瓶装水外,近两年均瑶健康也围绕“大健康”概念涉足玻尿酸甚至是白酒业务,但无一不是收效甚微。

 

与此前诸多的业务尝试相比,均瑶健康将新增长锚定在益生菌业务上的规划显然要稳健得多。

 

2020年12月,均瑶健康与微康益生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将在三年内帮助均瑶健康自主开发乳双歧杆菌J605、植物乳杆菌Y388专利菌种及应用解决方案;2021年,均瑶健康与江南大学合作发明“卷曲乳杆菌CCFM1118”专利,并推出「青幽爽」、「畅饮爽」等益生菌饮品和黑巧益生菌产品。

 

去年11月,均瑶健康参与完成了对益生菌生产企业「润盈生物」的破产重整,强化了公司在益生菌领域的科研实力。财报中,均瑶健康将润盈生物称为益生菌领域的“黄埔军校”,提到通过对后者的破产重整及泛缘供应链的业务接入,建立了“原料-产品-渠道”一体化生态链模型,均瑶健康由此成为国内少有的能够覆盖益生菌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运营的企业。通过相关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公司对益生菌业务的信心。

 

相较于常温乳酸菌饮品赛道,益生菌市场仍处于高速扩张阶段。据中国食品报的数据显示,我国益生菌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千元;同时国内益生菌产品的消费需求仍有较大的可挖掘空间,如全球范围内人均益生菌产品消费额最高的意大利,其人均消费数字为10.6美元,美国为6.8美元,中国的人均消费则仅有0.4美元,增长潜力不容小觑。

 

从瓶装水到玻尿酸、白酒和益生菌,昔日的“乳酸菌第一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像乳酸菌企业,其积极跨界求增长的动作未来能为企业发展带来多少动力,还需等待时间的进一步验证。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