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孩子王上半年营利双增

    8月18日,孩子王发布2025年中报,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利润、现金流三增长,其中营业收入为49.11亿元,同比增长8.64%;归母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增长79.4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9.98亿元,同比增长18.28%。截至上半年,孩子王门店总数超1300家,精选加盟店已开业61家,在建及筹建门店同步推进,合计超200家。2025年孩子王加盟精选店目标500家。

    14小时前
  • a2发布最新财报:营收双位数增长,中国市场份额创新高

    a2牛奶公司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5财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9.02亿新西兰元,同比增长13.5%;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税后净利润(NPAT)增长21.1%至2.029亿新西兰元。在各区域业务表现方面,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营收增长13.9%;美国地区营收增长22.5%;马陶拉乳业(MVM)营收增长42.7%;澳新地区营收持平。从产品类别看,婴配粉总营收增长9.9%,中标产品营收增长3.3%,英标产品营收增长17.2%,液态奶营收增长14.4%,马陶拉乳业原料营收增长41.9%。

    14小时前
  • 三丽鸥2026财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49.1%

    近日,三丽鸥公布了2026财年第一季度的合并财报(即自然年2025年4月1日-6月30日)。该财季,公司销售额达到430.97亿日元,同比增长49.1%,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实现了37.8%的同比增长,达到141.9亿日元。这得益于其强大的IP打造能力以及海外业务大幅扩张,尤其是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地区授权业务成为主要驱动力。


    14小时前
  • a2官宣从蒙牛手中全资收购雅士利新西兰工厂

    8月18日,知名新西兰乳企a2牛奶公司宣布,以总对价约为2.82亿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约12亿元)收购雅士利新西兰乳品有限公司,出售方为蒙牛乳业旗下子公司雅士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该工厂是雅士利的全资子公司首家运营的海外工厂,也是中国企业在新西兰第一家从零开始建设的奶粉工厂。据悉,该交易已获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OIO)批准,预计9月1日完成交割。 a2将启动现有两款中文标签注册产品的变更申请,预计耗时最长12个月;第三款中文标签产品注册预计需数年。

    14小时前
  • Arla Foods向巴林工厂投资4亿元

    近日,Arla Foods宣布投资509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4.25亿元)扩建其巴林生产基地,以巩固其在中东和北非(MENA)地区Puck®品牌奶酪玻璃瓶装产品的市场领先地位。该品牌奶酪在该地区广受欢迎,尤其在斋月和开学季需求激增。投资将提升约30%的生产能力。自2019年收购巴林工厂以来,公司持续升级设施,使其成为MENA地区关键生产基地。此次投资包括生产设施和仓库扩建,预计创造20个新就业岗位,并通过安装太阳能板和优化冷却系统降低碳排放。建设将于2025年底启动。(公司发布)

    14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母婴品牌正集体遭遇“爆品反噬”?

产业

小五

阅读数: 1500

( 0 )

( 0 )

( 0 )

2024-10-31 09:41

导读:新消费品牌势头正盛的那几年,不少母婴玩家凭借爆品策略赚得盆满钵满,然而笔者通过观察发现,现如今这招似乎不灵了,很多品牌还遭到反噬。


究其缘由,一是仅有噱头却没有实际功效的产品只能红火一时,依赖流量抢占市场后,品牌却没有真正走入消费者内心,一旦投流跟不上便会泯然于众人;二是部分品牌没有持续孵化爆品的能力,在仅有的一款爆品销量触达天花板后,新推出的相关产品却不被用户所看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反而被大单品困住。


在此背景下,母婴商家究竟如何破局?


1111.jpg


首先,商家可以凭借爆品起家,但不要过分依赖爆品。以妙可蓝多为例,儿童奶酪棒生意成就了这一品牌,却并不是长久之计。如果将整体奶酪市场看做前景诱人的“大蛋糕”,那么儿童奶酪棒只是奶酪市场的一片“切角”。受制于奶酪棒低门槛的产品特性与逐渐饱和的市场现状,妙可蓝多并不能止步于此,而资本市场对其显然也有着更高期待。从财报来看,今年上半年,公司以儿童奶酪棒为代表的即食营养系列营收下滑了6%,净利润则实现增长;拉长时间线来看,2021-2023年,公司即食营养板块的业务收入从25.13亿元逐渐萎缩至19.02亿元,但利润却基本保持增长态势,很大程度上在于品牌走家庭餐桌和餐饮工业路线的策略起到了支撑作用。


其次,击穿痛点才能打造经久不衰的爆品,因此品牌在产品研发立项过程中,需要有更细颗粒度的判断。以Babycare为例,品牌之所以拥有较高的爆品率,除了得益于品类覆盖广、SKU多、颜值高、上新快等特有属性,功能研发方面的细致入微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譬如Babycare旗下牙刷、咬胶、奶嘴等婴幼儿啃咬类产品,考虑到父母对于宝宝入口用品的安全性诉求,使用台湾工厂开发的银离子基础材质,抗菌性较强的同时,用户接受度也很高,目前“纳米银”概念也被广泛应用于纸尿裤等细分产品。又譬如素有“奶瓶中的爱马仕”之称的hegen,针对宝宝喝奶胀气这一痛点,打造偏离中心无需宝宝仰头的防呛奶嘴、无需导管即可实现液气分离的防胀气阀等诸多细节,在市面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


再者,在构建产品力过程中,传递价值理念也要符合消费者的审美与偏好。伴随母婴人群的新一轮更迭,这届95后、00后父母有着更为理性的育儿观念,对情绪价值的需求也愈发凸显。说到情绪价值,就不得不提及抖音、小红书等母婴内容产出量颇高的平台,在当前这一阶段很适合品牌围绕宝妈兴趣偏向“投其所好”。以嫚熙为例,品牌便深刻关注到了新生代妈妈的内心世界,帮助她们放下育儿包袱做自己的同时,打造各种宠爱创意活动,并借势新兴平台持续扩大传播度,引起了不错的口碑反响。


在笔者看来,“爆品”与其说是一种产品,不如说是一种阶段性策略,打爆品牌才是最终目的。诚然,在新品牌、新产品层出不穷的当下,有人想成为鸣蝉,只争朝夕,搏得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有人想成为标杆,志在千里,历经层层沉淀成为百年品牌。这些想法似乎都没有错,而到最后,只有“真金”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