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团再次递表港交所

    8月15日,高端育儿品牌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团更新招股书,向港交所主板再次发起冲刺。其今年1月首次递表。据悉,在1个多月前,不同集团成功拿到中国证监会的境外上市备案“通行证”。

    12小时前
  •  哈药加码婴童护理

    近日,哈药集团三精儿童大药厂连推两款儿童防晒新品,"小鹰安安儿童保湿舒缓防晒乳"与"小鹰乐乐儿童特护物理防晒乳"完成备案。(C2CC新传媒)

    12小时前
  • 361度:拟与斯坦德开展合作

    361度在港交所公告,公司一家全资附属公司三六一度(厦门)体育科技有限公司与斯坦德机器人(无锡)股份有限公司订立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利用双方各自的优势及资源,在机器人穿用的服装、鞋类、配饰等装备及具身智能机器人材料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此外,集团计划将斯坦德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逐步引入到全球鞋物零售门店。同时,集团打算在全球门店展示及销售这些具身智能机器人。(36氪)

    12小时前
  • 辛巴宣布退出直播行业

    8月18日晚,主播辛巴在直播中表示,“跟大家做个告别,从今天开始辛巴再无能力承载直播这份工作,今天正式宣布退出直播行业。”此后,由他妻子初瑞雪接管辛选集团管理权。

    12小时前
  • 爱婴室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17%

    8月18日晚,爱婴室发布2025年半年报,期内营业收入18.35亿元,同比增长8.31%;归母净利润为4673.82万元,同比增长10.17%。经营现金流为1.46亿元,同比下降8.42%。

    12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不止捐资,更重“造血”!澳优 2025 格桑花公益行收官,解锁母婴企业社会责任新范式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549

( 0 )

( 0 )

( 0 )

2025-08-20 19:11

导读:母婴行业无小事,母婴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源泉,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在品牌深度打造时代,企业价值与社会责任从来都不是割裂的,保持初心、深化践行积累,才能形成一股越来越强大的力量。


作为母婴头部企业,澳优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实力的同时,也从未懈怠于社会责任的深度践行。8月6日-15日,2025澳优基金会&海普诺凯格桑花西藏母婴营养健康提升公益计划(以下简称“2025澳优基金会海普诺凯格桑花公益行”)如期在西藏自治区开展,并在拉萨、贡嘎、阿里、普兰、山南等地,开展健康科普、村医培训、学术交流、爱心义诊、家庭走访等多种公益活动。这场跨越山海的爱心奔赴,再次以“生态式公益”的深度实践,为中国母婴健康事业发展写下新注脚。


1.jpg


9年公益深耕:从物资输送到医疗支持超7500个家庭重新绽放笑颜


一次小小的公益行动,改变的可能是无数个母婴家庭的生活。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澳优基金会海普诺凯格桑花公益行在西藏开展公益活动的第9年。9年来,公益活动的爱心足迹遍布西藏全域,累计举行爱心义诊和学术交流66场,发起爱心捐赠59次,直接培养乡村医生1200余人,捐赠爱心物款超1500万元,超7500个家庭从中受益,在西藏绚丽多彩的“60年画卷”上,留下了属于澳优、属于海普诺凯浓重的一笔。


在阿里地区噶尔县康乐新居幼儿园,当澳优基金会海普诺凯格桑花公益团队的车辆缓缓驶入,孩子们依偎在母亲身边,好奇地打量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妈妈们从公益团成员的手中接过承载着关怀的爱心物资,嘴角浮现出微笑。


2.png

△爱心物资发放


“这份馈赠,对我们幼儿园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缓解了我们在物资上的压力,更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各界对高原学前教育的关注与支持,激励着我们更加用心地呵护每一个孩子,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噶尔县康乐新居幼儿园园长白玛顿珠表示。


3.jpg

△爱心捐赠仪式


在10天的公益行程里,公益团在贡嘎县开展母婴家庭科普,在山南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医学学术交流,走进普兰县小学、普兰县人民医院、噶尔县幼儿园,为当地妇女儿童送去定制营养支持与专业呵护。当然,澳优的公益深耕,远不止于9年的物资输送与医疗支持,还有长久的精神价值传递与共鸣。


在社会生态体系中,企业作为最具活力与影响力的核心单元,其社会责任的边界远不止于“捐赠金额”的数字累积或“公益项目”的数量叠加,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将公益理念与核心业务深度耦合、同频共振,让公益精神不仅是企业品牌的鲜明注脚、文化内核的重要组成,更成为业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这条路上,澳优走得愈发稳健而长远。


破解高原母婴健康难题:从“输血”到“造血”打造“六位一体”生态式公益路径


回归本质,公益并非简单的给予,需要的是系统规划和长期投入,摸索出与当地适配的运营模式,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母婴公益领域,“短期热闹易,长期见效难”可以说是普遍性难题。尤其西藏地域广阔、医疗资源分散、母婴健康需求差异化大,单纯依靠“送物资、派专家”的模式,难以形成持续影响。而澳优基金会海普诺凯格桑花公益行活动的突破性,正在于构建了“物资捐赠–资金帮扶–营养科普–医疗培训(含义诊)–音乐课堂–心理辅导”六位一体的生态式公益路径,用系统化方案破解“短期援助”困境。


从专业深度来看,今年的澳优公益行延续了“学术 + 医疗”的硬核支撑。8月8日山南市妇幼保健院的学术交流现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岳少杰、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杨勤兵、山南市妇幼保健院吴一品分别从“中晚期早产儿RDS治疗的相关进展”、“医学应用减重实践”、“一例非常规新生儿复苏病例的复盘与学习”等角度进行了专业培训与交流。这种“带着病例来教学”的模式,让当地医生能直接将理论转化为临床能力,做到了真正授人以渔。


4.jpg

△公益团专家在山南市妇幼保健院开展专业培训


在帮扶精度上,区别于“广撒网”式援助,澳优基金会海普诺凯格桑花公益行通过多年全域调研后,转向深度定点攻坚。若梳理过往9年公益历程,项目以提升西藏自治区母婴人群健康水平为宗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专家进藏带教、专家技术培训等形式各异的公益活动,为当地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从2024年起,项目还将资源集中倾斜至阿里地区,计划以5年甚至更长周期开展定制化帮扶。


在协作广度上,项目打破企业单点发力局限,构建多主体协同网络,如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西藏自治区红十字会、全国多所知名医院的临床专家、海普诺凯1897荷天下母婴联盟、西藏自治区母子保健协会等机构与组织,形成了“学术–医疗–在地组织”的铁三角。这种“企业牵头、多方聚力”的模式,让公益从“一个团队的事”变成“一群人的接力”。


在可持续机制上,项目超越短期援助,着力培育本地化可持续力量。通过开展儿科、产科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基层医疗人员对高危妊娠、新生儿护理、营养干预等问题的处理能力,系统性提升妇幼健康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推动长期人才体系建设,为西藏留下一批“带不走、靠得住”的医疗队伍。


企业公益的“长期主义”如何更好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近年来,“降低生育成本”“发放育儿补贴”“完善托育服务”成为社会热议的高频词,而澳优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公益脚步早已开始。从早期的“母爱800g”、“守护第一口奶”到如今的“澳优基金会海普诺凯格桑花公益行”,澳优在持续探索与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相契合的公益发展模式。


从母婴行业发展来看,澳优的长期主义“生态式公益”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三大重要启示:


一是科研反哺公益,正如澳优执行董事、总裁任志坚所说,通过公益行企业深入了解西藏母婴营养需求特征,为其产品研发创新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依据,对整个母婴行业的科研发展亦具积极意义;


二是公益赋能品牌,公益中“定制营养支持”、“医疗培训”等专业动作,恰好与海普诺凯“全面营养 百年精研”的品牌内核形成呼应,向消费者有效传递品牌精神价值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育儿信心;


三是凸显“可持续公益”价值,相较于短期捐赠,培养1200余名“带不走的村医”、建立有效的“学术–医疗–在地组织”协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西藏母婴健康服务能力,这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基层医疗能力提升”的目标高度契合。


5.jpg

△普兰县人民医院爱心义诊现场


此外,澳优执行董事、总裁任志坚还表示,澳优一直将“守护母婴健康”视为企业使命的重要内容,正是这份责任与使命,推动其不断深耕母婴营养领域,以科研创新和品质坚守为妈妈和宝宝筑起健康的屏障。未来,澳优将继续依托奶源、科研、生产制造等多维度优势,迭代升级产品与服务。


站在行业高度,长达10天的公益活动已然收官,但关于澳优“格桑花”的故事仍在延续。通过持续撬动多元社会资源,凝聚更多同行者的力量,澳优最终让社会责任的价值突破单一项目的局限,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实现更长久的社会影响,相信未来将为母婴行业与用户带来更多惊喜。


文章来源: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