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可靠股份拟收购汉合纸业不低于60%的股权

    近日,可靠股份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上海汉合纸业有限公司不低于60%的股权,并实现对汉合纸业的控股。目标公司100%股权的整体估值暂定为不高于人民币6.5亿元。目标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生活用纸ODM/OEM业务,拥有较为成熟的生产工艺及设备,主要产品包括面巾纸、擦手纸、厨房用纸等,以出口为导向,大部分出口至日本、南美、欧洲等地。

    2025-10-31 11:58
  • 伊利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81%

    据财报数据,伊利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03.4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净利润104.26亿元。其中,第三季度伊利实现营收285.64亿元,实现净利润32.26亿元。分业务板块来看,前三季度内伊利奶粉及奶制品实现营收242.61亿元,同比增长13.74%。

    2025-10-31 11:57
  •  汤臣倍健董事长:将用三年时间创出收入新高

    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为汤臣倍健30周年庆典致辞。他说,30周年的汤臣倍健正直面成长历史上内外双击下的重大挑战;过去两年在百亿收入这道关卡前急刹车和大回撤,有医保政策、购买力下降带来药线VDS整个品类持续大幅下挫等外部因素,更有跨境x抖音新周期主要增量和势能渠道缺失等内部因素。他指出,在2026-2028年,公司将用三年时间创出收入新高,预计中国VDS在未来五年仍将保持高个位数的年增长。(公司发布)

    2025-10-31 11:57
  •  妙可蓝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09%

    妙可蓝多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9.57亿元,同比增长10.09%;实现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106.88%。其中,第三季度妙可蓝多实现营收13.9亿元,同比增长14.22%;实现净利润0.43亿元,同比增长214.67%。分业务板块来看,前三季度内妙可蓝多奶酪业务实现营收33.02亿元,同比增长17.43%。

    2025-10-31 11:57
  • 卡夫亨氏公布第三季度销售额

    卡夫亨氏公布第三季度销售额。期内,公司销售额为62.4亿美元。首席执行官Carlos Abrams-Rivera表示,尽管经营环境仍然充满挑战,但其看到的情况正在好转,部分原因是公司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投资,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且价格合理的产品。今年早些时候,卡夫亨氏宣布将拆分为两家公司。今天,公司表示分拆仍按计划进行,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完成。(华尔街日报、彭博)

    2025-10-31 11:57

 母婴行业观察

从LABUBU到星星人,毛绒玩具收藏正在“金融化”?

产业

察察

阅读数: 841

( 0 )

( 0 )

( 0 )

2025-10-10 10:54

作者/玩具前沿


导读:近日,一股由LABUBU、星星人等IP形象掀起的风潮,再次让毛绒玩具成为社交媒体与二手平台上的焦点。它们不再是单纯的玩具,而是变成了需要疯抢和代购的“另类投资品”。



实际上,这股浪潮并非突如其来,从常年需要“抽签”购买的迪士尼星黛露,到被视为“中产标配”的jELLYCAT,毛绒玩具收藏市场正在逐渐“金融化”。具体来看,企业品牌通过联名、限量发售以及隐藏款等机制,人为制造稀缺性,从而催生强烈的IP溢价。当官方渠道商品瞬间售罄,巨大的需求便涌向二级市场。在闲鱼等平台上,一款原价数百元的稀缺LABUBU,价格翻上数倍并不罕见,其交易逻辑已近乎于证券市场的供需博弈。“看盘”、“抄底”、“做空”等投资术语也在逐渐被引入交易市场。



而在市场的另一端,消费者画像和动机也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毛绒玩具早已突破了低龄儿童的界限,转变为Z世代年轻人重要的情感消费与社交货币。根据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数据,00后已成为最庞大的消费群体,占比达到43%,90后占比为36%。


对于年轻人而言,拥有一个热门的毛绒玩具,不仅是拥有一个陪伴物,更是融入特定圈层的“入场券”,是彰显个人审美与潮流敏锐度的标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Z世代消费注重“悦己”与“圈层认同”,毛绒玩具恰好完美契合了这两点。于是,购买行为叠加了情感满足与投资预期的双重动机,使得玩具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商品属性。



在此背景下,毛绒玩具所在的潮玩市场规模也随之快速扩张。国内潮玩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1760家增长至2025年中的2.07万家。中国玩协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泛娱乐玩具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18亿元,并预计在2029年冲击2000亿规模。


然而,在市场狂热的当下,企业有必要重新审视毛绒玩具“金融化”这一现象。


对于企业品牌而言,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金融化”能够极大程度提升品牌热度与用户粘性。一级市场、消费者和二级市场之间的博弈,形成了一种强化品牌声量的营销循环。短期来看,这能带来可观的收入和极高的市场关注度。


但另一方面,过度依赖“金融化”则隐藏着巨大风险。品牌的核心价值最终仍需建立在产品情感联结与IP生命力之上。若消费者主要的消费动机从“喜爱”转向“投机”,品牌忠诚度将变得脆弱。一旦IP热度退潮,或稀缺性策略失灵导致价格泡沫破裂,市场可能迅速冷却,对品牌造成反噬。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拥有具备保值甚至增长潜力的玩具,也为消费行为赋予了更加“合理”的理由。但当毛绒玩具成为“投资品”,消费的快乐感或许会被追逐热款,担心冷盘的焦虑感所挤占。一旦某个系列市场表现不及预期,他们便会迅速撤离,转向下一个热点,使品牌陷入不断制造爆款的焦虑之中。


毛绒玩具“金融化”的表象,本质上是当代消费情感价值货币化的一种极致体现。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的未来,取决于能否在“金融属性”的短期诱惑与“情感价值”的长期基石之间找到平衡。聪明的品牌已经将策略从单纯制造稀缺,转向精心培育IP的叙事深度和情感连接。它们会更关注如何服务好那些真正因为喜爱而购买的核心用户,维护社群的健康生态,因为只有“真爱粉”才能穿越周期,成为品牌最稳固的护城河。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