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母婴行业观察

 热文

2025母婴行业观察年中报告:品类、渠道突破口已现,用“二次创业”心态打好手里的牌
2025-08-06 10:07

忽然一周 | 16个系列婴配粉获批;李佳琦开启线下母婴选品会;newpage一页、爹地宝贝上半年业绩出炉;纽强线下直营首店开业
2025-09-09 18:39

单孩10800元生育补贴,多少会变成“奶粉钱”?
2025-08-06 10:31
汤姆猫三季度亏损超4300万,手握知名IP却无饭可吃?
作者:玩具前沿
导读:今日,“会说话的汤姆猫”母公司浙江金科汤姆猫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营收约6.97亿元,同比下降19.77%;归母净利润亏损4394万元,同比下跌152.61%,核心业务指标全面恶化。其赖以生存的线上广告与游戏内购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增长瓶颈。另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大幅下滑36.96%,公司“造血”能力也正在减弱。与此同时,由于公司“All in AI”的战略投入,导致开发支出增长35.5%,但这些投入尚未扭转业绩颓势。

在整体业务萎靡的情况下,玩具业务本应是公司的重要增长极。有报告预测,2025年我国IP玩具市场规模预计达911亿元,占IP衍生品市场比重超40%,且保持15%以上年均增速。但汤姆猫的发展与这片蓝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汤姆猫的IP变现之路,究竟卡在了哪里?
短板一:“重授权、轻运营”,AI技术流于表面
汤姆猫在IP衍生品拓展上,呈现出“授权商”的思维,而非“运营者”思维。公司满足于通过IP授权获取短期收益,但缺乏对玩具产品设计、研发和品牌长期价值运营的深度投入。
最典型的例证在于其对AI技术的应用。财报显示研发投入增加,但在玩具领域,这些技术缺乏深度融入。对比奥飞娱乐为“喜羊羊与灰太狼”推出的AI智能毛绒玩具,其具备语音交互、情感反馈等创新功能,汤姆猫的衍生玩具多数仍停留在传统的毛绒、塑胶模型等静态产品上。其“会说话”的IP核心优势,在玩具方面未能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差异化竞争,使得产品缺乏创新,溢价能力薄弱。

短板二:渠道布局失衡,IP热度与产品商业转化脱节
在线下,公司虽已在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多个省份的核心商圈布局亲子乐园,2024年底至2025年初还陆续新增了台州、九江、萍乡等多地门店,部分新店试运营期间也取得了不错的客流量,但乐园场景的衍生品销售潜力未能充分挖掘,未能形成规模化的线下销售闭环。从行业现状来看,室内亲子游乐赛道竞争加剧,部分品牌门店面临运营优化压力,但汤姆猫并未针对性强化乐园与玩具的场景联动。
与此同时,IP内容与玩具产品的协同错位,也让汤姆猫失去了借助内容热度拉动玩具销售的契机。2025年暑期,公司上线《汤姆猫超能战队》,本应是推广衍生玩具的最佳时机。然而,公司未能同步推出配套的玩具新品,导致内容带来的市场热度无法及时转化为商品销量。反观迪士尼“IP+衍生品”同步发售的成熟运营模式,通过内容与衍生品的紧密联动实现相互赋能。而汤姆猫在这一环节的缺失,使得玩具业务难以借势IP实现快速增长。

在IP价值竞争进入“深度运营”的时代,只靠经典IP形象“坐吃山空”是行不通的。面对游戏老IP如何跨界衍生品玩具的难题,汤姆猫尚未找到有效的破局路径。若要打开局面,需要在几个关键层面进行系统性的提升。首先在产品层面,应该跳出同质化竞争,依托IP影响力与AI技术,向教育、智能等高潜力领域开拓,以契合现代家庭的消费需求。其次,公司要构建“内容-玩具-渠道”高效协同的运营体系,避免市场机会流失。
这条转型之路固然充满挑战,但汤姆猫若能持续深耕技术与运营,找到破局之处,这个陪伴一代人童年成长的IP未必不能在新市场上重新连接那段深植于记忆的情感。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