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母婴行业观察

 热文

从源头到成品,Babycare用“极致透明”掀起行业“品质革命”
2025-08-26 10:08

忽然一周 | 澳优、飞鹤、蒙牛、伊利、孕婴世界发布最新财报;华恩婴贝儿收购温州新爱婴;电商将成为小红书一级入口
2025-09-01 10:30

上市早不如概念好?一年卖三亿的宁之春到底赢在哪?
2025-10-14 10:28
980元出国游花光32万!别让银发旅游成为下一个“老人保健品”
作者:老年行业观察
导读: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银发旅游市场正以13.6%的复合增长率扩张,预计2028年规模将达2.7万亿元。当越来越多老年人渴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时,这片养老产业的蓝海,却被别有用心者变成了围猎银发人群钱包的陷阱。
近日,据媒体报道,多地出现保险业务员以“VIP专享”“老客户回馈”为名组织低价出境游,越南芽庄、泰国等东南亚目的地成重灾区。这些旅行团表面安排景点参观,实则将三分之二以上行程塞进封闭购物场所,通过话术施压、伪造资质等方式,诱导老年人购买价格虚高的商品。
山东滨州的杨阿姨就是受害者之一,她作为太平人寿的老客户,被业务员以980元低价邀请参加越南6天5晚游,最终在导游和导购的软磨硬泡下,花32万元购买了金珍珠、玉石和安宫牛黄丸等商品。
这类骗局呈现出几个明显特征。首先是价格明显低于市场水平,正常需要数千元的出境游,在这里只需要500到1500元。其次,购物环节被精心包装成“文化体验”,店员会出示所谓的“国营免税店证书”“军方背景证明”等伪造文件。实际上,这些购物点大多由国内个体工商户在境外注册经营,比如越南芽庄的“珍宝免税中心”,实际上就是桂林某个体户名下的产业。
最棘手的问题是责任主体的模糊性。当问题出现后,保险公司往往声称这是“业务员的个人行为”,而合作的旅行社又经常是缺乏出境游资质的非正规机构。这种责任归属的不明确,导致消费者在权益受损时难以维权。
为什么老年群体成诈骗重灾区?
从产业视角看,老年人成为这类骗局的主要目标,与当前养老服务和保险行业的转型困境密切相关。
随着保险行业代理人数量从高峰期的900多万人缩减至不足300万,许多业务员面临业绩压力。组织低价旅游既能维系客户关系,又能从旅行社获得返佣,成为部分代理人维持生计的灰色手段。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组织一个百人旅行团,业务员可获得数万元“人头费”,这远高于销售保险的佣金。与此同时,老年人对价格敏感,又重视人情关系,这种特点恰好被利用。他们对熟悉的保险业务员抱有信任,却对境外旅游环境相对陌生,这种信息不对称让骗局屡屡得手。
更深层次看,这暴露了银发产业发展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银发旅游市场以13.6%的年增速快速扩张,老年人对安全、舒适、高性价比的旅游服务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正规市场供给明显滞后,现有产品要么价格超出普通退休人员的承受范围,要么缺乏专业的健康照护、适老化行程等关键设计。
国际经验表明,专业化、生态化运营是破局关键。以【老年行业观察】曾分析过的英国Saga为例,这家专注50岁以上人群的企业,通过构建“旅游引流、保险保障、内容连接”形成服务闭环。其保险业务作为高频、低门槛的入口产品,有效建立了与目标客群的初步信任;旅游业务则通过配备随船医疗团队、无障碍设施和分级行程设计,为老年人提供真正安全、舒适的高品质旅行体验。这种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生态模式,使其在2025财年实现营收72亿元。(详见《靠“带老人玩”,这家企业把自己做成了年入72亿的银发巨头》)
相比之下,国内市场的困境恰恰在于缺乏这样的专业服务商。保险代理人利用信息不对称组织的低价游,本质上是对银发旅游市场专业服务缺位的填补,只是这种填补是以损害消费者权益为代价的。
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培育本土的银发旅游专业机构,推动产品适老化改造,建立行业服务标准。只有当市场出现真正懂老年人、服务老年人的专业企业时,“保险+旅游”的困局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