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母婴行业观察
 热文
忽然一周 | 5个系列婴配粉批件信息公布;政协委员:建议将法定婚龄调至18岁;达能最新财报发布,爱他美表现亮眼
2025-03-03 17:06
AI技术赋能母婴育儿迈入深水区,哪些品类有望最先爆发?
2025-02-26 10:59
2025母婴行业新风口!五大消费趋势驱动行业增长
2025-02-24 10:44
【独家】中鼎牧业维持盈利,全球奶业危机结束 我国奶业是否会利好?
导读:今年上半年国内养殖业仍然是在困境中煎熬。在原生态、现代牧业、西牧牧业均亏损的现状下,来自原蒙牛系孙国强打造的国内最大创新型牧业联合体中鼎牧业也交出了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其罕见持续盈利。而让中国养牛人庆幸的是,全球奶业危机已正式结束,行业也将迎来黎明,但各企业要提前做好准备。
全行业都处于寒冬
其实,中国乳制品行业上游养殖业日子不好过已是共性问题。
此前,中国最大的养殖企业现代牧业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尽管收入达到23.4亿元,但是亏损额也是达到6.7亿元。
主要为飞鹤提供原奶的同在港上市的原生态牧业公司2017年中报显示,其今年上半年亏损有所收窄,但依旧亏损1717.9万元。
在深交所上市的西牧牧业公司中报显示,其今年上半年亏损4639.2万元,比上年同期亏损额扩大74.04%。
对于亏损原因,原生态公告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原料奶售价较去年同期维持相对较低水平,进口奶源依旧对国产奶源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同时,随着国内原料奶产量加大,市场出现季节性产量过剩。原料奶售价低迷加速了亏损奶农的退出,规模牧场也开始通过淘汰低产能奶牛控制产能过剩。
西牧牧业在中报中就表示,公司奶牛养殖行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出现持续亏损的情况。首当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受到大量国际进口低价奶粉的冲击。
中鼎牧业尽管盈利,但其也表示,2017年上半年,仍旧受进口原料奶粉的冲击,国内奶源过剩,原奶价格低迷。
在今年6月在南京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奶业大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就表示,据调查,近期奶业主产省生鲜乳限收量约占总产量的10%,奶牛养殖亏损面超过50%。
奶价下降中鼎牧业仍实现盈利
8月30日,国内最大的创新型牧业联合体中鼎牧业(全称:中鼎联合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34586)发布2017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17上半年,中鼎的原奶销售量增加2.58万吨,同比增长18.07%,实现营收5.75亿元,同比增长12.92%,本期期末总资产达到33亿元。
2017年全球奶价持续低迷,报告显示,中鼎平均奶价由去年同期的3.52元/公斤下降到今年的3.40元/公斤,较去年下降3.5%。
在行业寒冬之中,中鼎通过公司内部管理提升,尽管净利润也产生了53.3%的下滑,但是依然保持盈利发展,录得净利润500.36万元;另外现金流量达到8308.3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952.53万元。
国家全方位规划布局下的中国奶业现状及发展之路
“十三五”全国奶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奶业是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奶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就奶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对振兴民族奶业、重塑消费信心提出明确要求。1月24日,在旗帜婴儿乳品股份有限公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乳业生产和消费大国,要下决心把乳业做强做优,生产出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的高品质乳业产品,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乳业产业,培育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乳业品牌。
全新发布的中国奶业白皮书从养殖与加工两个方面对国家奶业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并对其相关影响进行了分析。奶牛养殖业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发展:补贴政策,发展优质饲草料种植的政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政策和国家重大产业规划。
科技创新:奶牛繁殖育种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2016年,中国奶业在奶牛繁殖育种体系建设、饲料资源与饲养标准建立、疾病与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生鲜乳检测技术、乳制品加工技术、牛场粪污处理与利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特别在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研究方面,中国农业大学张勤和张沅团队主持申报的“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的建立与应用”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立了完整的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自2012年至2015年,该技术应用后,在全国各公牛站选出优秀青年公牛并投入使用,获得大量优良后代母牛,大幅度提高了母牛群的生产性能,使我国奶牛遗传改良速度较成果应用之前提高了一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奶牛业的科技进步,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规模化牧场成为主流,成母牛单产复合增长率达6%
据中心研究项目对京津冀地区奶牛养殖的调研发现,养殖规模近年来呈显著上升趋势,规模牧场逐渐占据绝对地位。2016年,我国荷斯坦奶牛的存栏大约为760万头,比2015年有所下降。尽管如此,由于单产水平和养殖效率的提升,生鲜乳的总产量和供给得到了保障——我国牛奶产量3602万吨,成母牛单产达到6.4吨,与1997年2.09吨的单产相比,复合增长率达到6%。
目前来看,规模牧场模式已经成为奶牛养殖的主体和主流模式,养殖小区和散养的比例逐渐减少,2016年规模化养殖比例超过53%,万头牧场的数量超过50家。根据《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预测,到2020年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将达到70%以上。另外,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2016年调研数据显示,我国规模牛场平均单产达到7.5吨,84%的牛场使用了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简称TMR)设备,44%的牛场自有或租赁了饲料用土地,优质粗饲料推广应用情况大好,如全株玉米青贮的应用比例达到82%。规模牧场的饲养条件、产业素质和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已经成为我国奶牛养殖发展的主体模式。
乳制品产量、质量双双提升,上市乳企利润同比增长
中国乳制品产量持续保持增长,2016年乳制品累计产量2993.2万吨,同比增长2.2%。乳制品种类仍以液态奶产品为主,2016年液态奶产量2737.2万吨,同比增长8.6%。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乳制品监督抽检合格率99.8%。1~11月份婴儿配方乳粉国家抽检合格率99%,乳品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2016年乳业上市公司业绩整体趋好,15家已发布年报的乳业公司中13家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增长,有11家公司营利,其中8家公司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比增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区域性乳企异军突起,燕塘乳业、天润乳业、广泽股份等一些区域性企业通过区域深耕和域外拓展提升了业绩,2016年战绩斐然,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不过,受2016年上半年奶价持续走低的影响,奶牛养殖企业的利润受到影响,现代牧业和中国圣牧的利润严重下滑,现代牧业甚至出现严重亏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乳制品加工业的劣势,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原料奶生产与加工企业需求间的平衡不稳定。
我国发展趋势走向:生态化、机械化、信息化,种养加一体化
虽然中国奶业科技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奶业仍旧面临着如下的产业和科技问题:一是优质粗饲料供给不足、调制技术和评价有待改善;二是单位生产成本高;三是饲料转化率低,奶牛单产水平低,规模牧场平均饲料转化效率1.29,低于奶业发达国家1.5,在奶牛利用年限过短上,根据中荷奶业发展中心研究项目调研结果,百头以上规模牧场成母牛平均利用胎次在2.7胎;四是自主育种与遗传评估体系亟待完善,优秀种质资源依赖进口;五是生态与环保压力大,氮、磷、甲烷等营养物质环境排放量高,牧场粪污处理设备投入还是比较少,简单还田仍是主流处理模式;六是机械化设备对外依存度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大中型牧场的主要技术设备基本从国外进口,约占80%,国内设备市场份额甚少。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