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雀巢首席执行官:集团将重新聚焦核心业务

    据报道,瑞士食品公司雀巢首席执行官洛朗·弗雷克斯表示,该集团在偏离核心业务进入保健品等领域后,现正重新聚焦主业。他称此类扩张“削弱了组织架构”。弗雷克斯表示,除了在雀巢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领域,他并不认同精简业务组合的做法。“我认为永远不应忘记并购并非战略本身。”(新浪财经)


    1天前
  • 京东京造联合中汽零部件发布儿童安全座椅i-Safe认证标准

    5月22日消息,京东京造联合中汽零部件正式发布《i-Safe儿童安全座椅强化安全认证》,通过四大维度的创新突破,重新定义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标准。为满足i-Safe认证的要求,京东京造对旗舰产品“商务舱”与“星际舱”进行全方位技术革新。通过结构重塑、航空级钢材升级、缓冲材料改良等方式,实现高速防护能力;配备智能亮灯提醒系统,实时监控安装状态;采用“温控+熔断”双重保护加热系统,电路实施防潮防静电处理,确保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1天前
  • 《儿童手表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儿童手表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对电池安全、网络沉迷防治等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包括儿童智能手表首次开通支付功能时,应征得监护人同意等。公示期为2025年5月14日至2025年6月12日。

    1天前
  • 美国FDA和NIH推出营养监管计划

    近日,据外媒报道,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正在启动营养监管科学计划(NRSP),这是一项联合研究计划,旨在帮助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实现“让美国再次健康”的使命。FDA表示,NRSP希望解决的问题包括超加工食品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食品添加剂如何影响代谢健康并导致慢性疾病,以及胎儿和婴儿阶段的饮食暴露如何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据FDA称,该联邦计划将引入一项全面的营养研究议程,该议程将“提供关键信息,为有效的食品和营养政策行动提供信息,以帮助使美国人的食品和饮食更健康”。(foodbusinessnews)

    1天前
  • 55.71%的儿童蛋白质来源单一

    近日,新华网携手汤臣倍健共同发布的《2025国民蛋白质摄入现状调查报告》显示,55.71%的儿童蛋白质来源单一,89.55%的老年人因消化吸收能力衰退导致摄入不足,近六成减重人士减重期间蛋白质摄入骤降,超七成受访者不知如何科学补蛋白质。(新华网)

    1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外资奶粉的十年之痒

产业

小小刀

阅读数: 4439

( 0 )

( 0 )

( 0 )

2019-12-10 17:47

导读:2008年后,新生儿红利和内资奶粉品牌的“缺位”,让中国市场快速成长为外资奶粉品牌的增长引擎。乘“三聚氰胺”的东风,外资品牌凭借品牌认知、电商兴起主导了中国奶粉市场的发展。2008-2017年,可谓是外资奶粉品牌在中国市场发展的“黄金十年”。但2018年开始,国产品牌重拾增势,消费者信任复苏,高端化进程不输外资品牌,加之政策导向利好国产品牌做大做强。外资奶粉的发展速度开始放缓,终于到了“十年之痒”。


外资加速奔跑的“黄金十年”


众所周知,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奶粉行业的分水岭,国产奶粉品牌遭受重创,洋奶粉伺机而动,自此之后惠氏、达能、美赞臣、美素佳儿、雅培等外资五大品牌带领外资品牌几乎垄断了中国高端奶粉市场。


在2008年至2013年间,洋奶粉的价格更是经历了“你方涨罢我再涨”的局面。如雀巢,到了2012年,相比2008年,其旗下产品每罐价格少则提高50元,多则超过100元。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经由海关渠道进口到中国的奶粉,从2007年的9.8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82.6万吨,市场价值更是翻了十余倍。


除了涨价,洋奶粉品牌还在国内建设研发与生产基地。2009年,雅培建立起上海研发中心,还在广州建设雅培全球第12个营养品工厂。2010年6月,美赞臣在广州建立了中国首个由婴幼儿奶粉品牌全资拥有的专注于婴幼儿营养的科研中心。2014年,惠氏也在中国正式成立惠氏营养科学中心。


除此之外,2014年之后的跨境电商的发展更是带动了进口奶粉的业绩增长,也带火了很多外资品牌,如a2、贝拉米、爱他美、诺优能、可瑞康等。


事实上,从2018年的财报来看,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品牌积淀不容小觑,根据预测,惠氏奶粉在中国营收130亿,达能系奶粉在中国全渠道营收120亿左右,美赞臣80亿左右、美素佳儿50亿、雅培四十多亿。


内外竞争加速,外资品牌的“十年之痒”


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年占据中国奶粉市场龙头的惠氏,销售额也在2015年就达到了100亿,但从去年到今年,惠氏销量增长都很缓慢;达能和A2的业绩增长放缓,主要是因为其间接渠道即海外代购等渠道销量持续下滑,可能是受限于电商法和海淘事故多发;美赞臣则是在第三季度一度遭遇供应紧张的问题。


但中国奶粉企业在2018年大放异彩,飞鹤、伊利、君乐宝等国产奶粉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尤其是飞鹤全年营收116亿,成为第一个突破百亿的中国奶粉品牌,更是中国奶粉市场上百亿品牌之一;君乐宝奶粉业务也在去年首次突破50亿元销售......


这应该是中国奶粉市场格局巨变的开始,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信号:外资奶粉经过十年狂奔,如今在中国,已经有了被反超的显著迹象。


尼尔森数据显示,国产奶粉所占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40.7%上升至2018年的43.7%,销售额增速从2017年的14.5%上升2018年的至21.1%。同时,京东发布的《2018年国产奶粉消费趋势报告》也表明,2018年京东平台国产奶粉用户量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5%,在国产奶粉的用户中,对评价敏感的用户占比高达98.7%,日益增长的口碑带动了用户数量的增长。


从目前的市场态势看,越来越凸显出国产品牌奶粉正孕育着二次腾飞的机会。一方面来自于国产品牌奶粉对品质的日益重视,在营养配方的级别上国产奶粉实现了技术上的更新和升级,消费者信任度在持续提高;另一方面,源自于政策对国产品牌奶粉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从2014年至今,持续出台新政推进奶粉行业良性发展。从2018年后政策红利更加明显,《关于加快推进奶业振兴和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到今年6月多部门发布《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要求力争婴幼儿配方乳粉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稳定在60%以上,这无疑是在政策上给了国产奶粉更多机会。


2019年外资品牌多数表现“差强人意”,甚至是个位数的增长,而国内头部企业增速高达50%左右,如飞鹤2019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0.41%。


从当下的中国奶粉市场面临的局面来看,外资品牌和国产品牌面临的困境不同,前者下沉、后者上攻。


国产品牌在低线市场拥有强大的优势,未来增长空间更大,其一是据统计,低线出生人口远高于一二线城市,占据了大部分的新生儿数量;其二是国产高端化下攻入上线市场,虽非易事,但主战场操作的可能性较大。


而外资品牌虽占据高端市场大量份额,但低线城市消费者对外资奶粉并无偏好,下沉中“水土不服”,一是对下沉市场的管理难度很大;二是宣传方式与一二线市场有很大不同;三是面临如何真正赢得消费者认可的问题。


总而言之,在中国奶粉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国产奶粉在国内消费者中的信任度逐渐恢复,以飞鹤领军的国产品牌奶粉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外资品牌开始走出了以往的“舒适区”了。



文章来源:奶粉关注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