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税务总局:营养保健食品制造收入同增6.9%

    7月16日,税收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银发经济发展呈现三大亮点。从生产制造看,营养保健食品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9%,较全国制造业平均增速分别高出1.7个百分点。健康消费增速亮眼,上半年,助行助听产品、老年营养和保健品、健康监测设备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2%、30.1%、7.5%。健康消费预防性支出显著增长,反映出健康意识从被动医疗向主动管理转变。(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20小时前
  • 奶酪消费迎来复苏迹象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六届奶业大会“中国奶酪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凯度消费者指数业务总监廖为新在此次研讨会上分享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奶酪品类市场销售呈现复苏迹象,渗透率有所上升,但与其他乳制品相比,仍有较多增长空间。截至2025年6月13日,奶酪销售额同比下降幅度已缩小到0.1%,市场渗透率也从2025年3月的28.8%提升至2025年6月的29.2%。(新京报)

    20小时前
  • 天猫健康官宣青少年营养品新商策

    日前,天猫健康保健行业资深专家昭觉透露,母婴、药企、营养品品牌正在加速上天猫健康,布局儿童及青少年营养品赛道。对此,天猫健康加码推出专享新商政策,母婴品牌跨界营养品赛道,将可享受一对一,一日开店等新商专属服务。天猫健康还针对新手、进阶、高阶品牌推出三档新商成长政策,包括50%淘客佣金,20%流量加码等,单店最高可享受150万元经营激励金。

    20小时前
  • 伊利三赴链博会发布品质公约

    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交流平台,本届链博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50余家企业与机构参展。伊利集团作为中国奶业“链主”企业,已连续三届应邀亮相,并在本届盛会上重磅推出全产业链供应链成果展。开幕当天,伊利携手中国国际商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国研网、搜狐网等,共同发布了以伊利为样本的《中国奶业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系统梳理中国奶业的实践成果与发展路径。同时,伊利首创奶业AI互动演讲,以前沿科技手段沉浸式讲述中国牛奶的品质跃迁与产业变革,并联合全球合作伙伴缔结《中国奶业供应链品质公约》。

    20小时前
  • 贝因美:控股股东申请预重整

    贝因美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浙江小贝大美控股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16日向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预重整申请。截至公告披露日,小贝大美控股共持有公司股份132,629,47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28%。其中,被质押或冻结的股份数量为131,105,171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98.85%。小贝大美控股的预重整申请尚未被正式受理,小贝大美控股后续实施重整程序,可能导致其在公司的股东权益发生调整。

    20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母婴行业2019年度十大事件,第1个就影响重大

产业

小五

阅读数: 5217

( 0 )

( 0 )

( 0 )

2020-01-03 17:06

导读:又到了年末,似乎每年说上这么一句就像完成了一项神圣的使命。复盘2019年,这一年,有不少从业者说生意难做,有人离席,有人进场;这一年,也有不少企业开启了“买买买”模式,投资并购,野心勃勃;这一年,更有不少热词滚滚而来,Z世代崛起、消费多元、渠道下沉、直播电商、国货复兴、社交电商......这一年,母婴行业依旧生机满满。


母婴行业观察梳理了2019年最具代表性的十大新闻热点事件,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回顾,行业人能够拨云见日,洞察行业先机,我们更希望,让过去启迪未来,母婴行业下一年能够朝着更加良性且美好的方向前进。


1、七部委发布《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


2019年6月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官方网站公布了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方案》在行动目标中指出,大力实施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品质提升、产业升级、品牌培育”行动计划,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产量稳步增加,更好地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力争婴幼儿配方乳粉自给水平稳定在60%以上。


其实这并不是国家第一次颁布文件推动国产奶粉发展。早在201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奶业振兴和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中指出,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奶业振兴,提升乳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随着2019年政策的继续加持,国家对于国产品牌愈发重视。就目前来看,不管是国家政策、企业行动,还是消费者观念,这一切都在证明,国货崛起不再只是喊口号,国字品牌也终于迎来了最好的时期。


2、“人口生育”被热议


众所周知,人口数据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基础性的数据,出生人口是反映人口趋势最重要的指标。从年初到年末,人口问题被反复热议,更是频频登上热搜。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出生人口较上年减少约200万,创历年新低,然而,紧接着就有比这更坏的消息传来,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2018年活产数是1362万,也就是说,中国去年或已出现人口负增长。年初对2018年的出生率各种评论,年末又开始对2019年的新生儿人口抱有各种猜测,从放开二胎到全面放开生育再到奖励生育,下一年的新生儿增长能否出现转机至今仍是一个谜。


母婴行业作为一个与新生儿出生息息相关的行业,受到出生率下降的影响较其他行业更大。在新生儿持续大规模减少的情况下,母婴市场规模收紧是一定的,不少头部玩家都开始先后承压。


3、玩具巨头孩之宝40亿美元收购“小猪佩奇”母公司


8月23日,美国玩具制造商孩之宝表示,该公司将以约40亿美元现金收购Entertainment One,届时后者旗下的“小猪佩奇”、“PJ Masks”儿童系列等品牌都将纳入孩之宝麾下。孩之宝将以每股5.60英镑的价格,通过债务和10亿至12.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来为这笔交易融资。据悉,孩之宝作为美国最大的玩具生产商之一,公司旗下已经有包括小马宝莉、变形金刚、特种部队、星球大战等在外的多个知名品牌,将家喻户晓名噪一时的“小猪佩奇”纳入旗下,强强组合,无疑为孩子宝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增添了重量级的棋子,同时这一合作将成为孩之宝在中国市场的一个新机会。


从整体来看,当下玩具市场正在回暖,但销售的驱动力并非来自玩具公司,而是IP和内容。如今看来,IP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吸金能力不容小觑,可多维度内容品类多元化跨界授权,其自带强大的粉丝属性,备受消费者青睐,这或将是未来玩具行业掘金新方向。 


4、飞鹤港股上市


11月13日,中国飞鹤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6186.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至此,“飞鹤要上市”这个长达半年的猜测终于尘埃落定。在此前,飞鹤就曾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03年5月,飞鹤乳业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中国乳品行业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随后在2005年4月,飞鹤乳业成功转板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市场交易。惟其后因美股融资成本越来越高、融资难度越来越大,公司终在2013年7月完成私有化。而自从纽交所退市后,飞鹤一直在筹划来港上市。退市之时,曾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飞鹤退市意在对公司进一步整合包装之后,重新登陆资本市场。


当然飞鹤近来的整体发展也能在为其上市助力,2018年更是成为中国婴幼儿奶粉历史上首个突破百亿的企业,为国产品牌崛起交出了漂亮成绩。到2019年第一季度,飞鹤总收益27.56亿,净利润7.71亿元,全年目标剑指150亿,不难看出,如今的飞鹤已然具备让国产奶粉大放异彩的底气,国产奶粉在下一年的增长更加值得期待。


5、君乐宝“单飞”


11月20日,蒙牛乳业宣布出售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51%股权完成交割,这意味着君乐正式脱离蒙牛子公司的身份,公司控制权重回创始人魏立华手中。该项交易完成后,蒙牛集团将不再拥有君乐宝任何股权。


2010年蒙牛收购君乐宝时,君乐宝还没有做奶粉。直到2014年12月,一直以酸奶、乳酸菌饮料为主的君乐宝才开始进入奶粉市场。现阶段,高端、超高端已经成为中国奶粉市场上愈加明显的趋势,但君乐宝却一直以低价、高质,重点铺设实体渠道的路线来攻坚乳粉市场。未来君乐宝是继续保持“低价、高质”的品牌调性,还是抓住高端化趋势拓宽产品线,我们尚不可知,但从2014年涉足奶粉业务,到2018年的接近50个亿,君乐宝奶粉已经成为国产奶粉崛起的样本。


6、蒙牛收购贝拉米


9月16日,蒙牛乳业(2319.HK)发布公告称,拟以总对价不超过14.6亿澳元全资收购澳洲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及婴儿食品厂商贝拉米。这不仅是卢敏放上任以来对蒙牛做出的最大一笔投资之一,同时也是蒙牛在婴幼儿配方奶粉所实施的最重要的布局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贝拉米有机产品在亚太地区深受消费者欢迎,是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市场的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品牌。但其因暂未通过配方注册制,故而在中国的销售渠道受限。当下对蒙牛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解决配方注册问题,但有机确实是风口,此次收购,既完善了蒙牛的奶粉业务线,同时贝拉米旗下的婴幼儿有机辅食板块,也将为蒙牛开拓出一片此前还尚未染指的新战场,此举想象空间巨大。而借助蒙牛的品牌积淀和市场营销资源,贝拉米不管是在渠道上还是品牌上都将有大的提升。


7、多家纸尿裤品牌倒闭


2019年,整个母婴行业面临巨大的变化。聚焦纸尿裤市场,适龄生育人口减少,新生儿数量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在这样的大势之下,婴幼儿纸尿裤品牌仍旧在持续增加,目前来看,大概有2000-2500个左右。市场的激烈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加速了行业洗牌,重塑了整个行业格局。


早前就有纸尿裤从业者表示,“没有10个亿的体量,纸尿裤品牌基本上没有安全感”。将10亿作为衡量一个纸尿裤企业是否安全生存的标杆,显得有点过高,因为放眼国内纸尿裤市场,能达标的品牌寥寥无几,可见,不少的品牌都处在这种“生死存亡”的焦虑中。花王盛世之后难掩危机,好奇在华也稍显增长乏力,更有一些中小品牌纷纷倒闭,纸尿裤行业似乎还将迎来大变天。


8、阿里收购网易考拉


9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以20亿美元全资收购网易旗下跨境电商平台网易考拉。其实早在今年开年,围绕着网易考拉的爆料则开始“不走寻常路”,从2月份开始,便有传闻称网易考拉欲收购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业务,随后亚马逊方面即便关闭相关业务也并未将其转手,用实际行动澄清了相关传言。紧接着8月,网易考拉将被阿里收购的消息也开始出现,而且这回的传闻中却有意无意的出现不少细节,也为其增添了不少可信度。然而原本说好的“8月20日官宣”,却又临时传出“谈判破裂”的消息。但最终,在经过了近一个月的传闻发酵后,网易考拉最终还是加入了阿里动物园。


该收购案无论对于网易电商还是阿里跨境进口电商业务来说完全是实现了双赢,标志着跨境电商从双雄争霸进入一家独大时代,更是意味着中国电商格局迎来了一个新开端,说到底,国内跨境电商的这片天终究还是变了。


9、多家早幼教机构跑路


复盘2019,教培机构生存可谓艰难。从1月至今,机构破产、倒闭、跑路关键词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截至目前,2019年陷入危机或者“跑路”的机构已达51家,涉及K12、留学、早幼教等多个赛道,而早教行业更是遭遇了低谷期,出现关门、跑路的早教品牌高达35个,涉及门店达数百家。不难发现,市场伪需求、商业模式匮乏、严重烧钱、现金流断裂、政策监管、行业竞争等是大多数公司死亡的主因。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资本收紧,国家出台各项政策,加强了对教育行业的监管,教育培训行业正在经历巨大变化,在教育培训市场“去杠杆”的大背景下,那些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杂牌机构,在未来几年将会“大浪淘沙”,而真正具备实力,扎根教育的机构,在经过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洗礼,则会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10、淘集集、易网购等社交电商崩盘


12月9日,淘集集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向伙伴们说声对不起,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条微博”,公告称已尽力未尽责,由于资金未能如期到账,不得不宣布淘集集本轮并购重组失败,接下来公司将寻求破产清算或破产重整。其实早在8月,就有商家爆料称,淘集集贷款结算时间越来越长,风险较大,之后淘集集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如今官宣,至此,仅存活16个月的淘集集正式破产。易网购也是同样,12月5日,靠“消费返利”模式迅速崛起的会员制电商购物平台易网购在骗取了会员近200亿元之后,其实控人兼董事长贾永龙“卷款跑路”,曾经风光无限的易网购也已经走向了绝路。


近一两年社交电商全面爆发,传统电商入局,阿里、京东、苏宁跑马圈地,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存量用户的时代里,社交电商似乎让零售生意多了一些新可能。然而,风口有多大,倒闭潮就有多猛,社交电商的赛场,不断上演着新的故事和更迭。



文章来源:新母婴店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