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孩子王上半年营利双增

    8月18日,孩子王发布2025年中报,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利润、现金流三增长,其中营业收入为49.11亿元,同比增长8.64%;归母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增长79.4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9.98亿元,同比增长18.28%。截至上半年,孩子王门店总数超1300家,精选加盟店已开业61家,在建及筹建门店同步推进,合计超200家。2025年孩子王加盟精选店目标500家。

    13小时前
  • a2发布最新财报:营收双位数增长,中国市场份额创新高

    a2牛奶公司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5财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9.02亿新西兰元,同比增长13.5%;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税后净利润(NPAT)增长21.1%至2.029亿新西兰元。在各区域业务表现方面,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营收增长13.9%;美国地区营收增长22.5%;马陶拉乳业(MVM)营收增长42.7%;澳新地区营收持平。从产品类别看,婴配粉总营收增长9.9%,中标产品营收增长3.3%,英标产品营收增长17.2%,液态奶营收增长14.4%,马陶拉乳业原料营收增长41.9%。

    13小时前
  • 三丽鸥2026财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49.1%

    近日,三丽鸥公布了2026财年第一季度的合并财报(即自然年2025年4月1日-6月30日)。该财季,公司销售额达到430.97亿日元,同比增长49.1%,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实现了37.8%的同比增长,达到141.9亿日元。这得益于其强大的IP打造能力以及海外业务大幅扩张,尤其是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地区授权业务成为主要驱动力。


    13小时前
  • a2官宣从蒙牛手中全资收购雅士利新西兰工厂

    8月18日,知名新西兰乳企a2牛奶公司宣布,以总对价约为2.82亿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约12亿元)收购雅士利新西兰乳品有限公司,出售方为蒙牛乳业旗下子公司雅士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该工厂是雅士利的全资子公司首家运营的海外工厂,也是中国企业在新西兰第一家从零开始建设的奶粉工厂。据悉,该交易已获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OIO)批准,预计9月1日完成交割。 a2将启动现有两款中文标签注册产品的变更申请,预计耗时最长12个月;第三款中文标签产品注册预计需数年。

    13小时前
  • Arla Foods向巴林工厂投资4亿元

    近日,Arla Foods宣布投资509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4.25亿元)扩建其巴林生产基地,以巩固其在中东和北非(MENA)地区Puck®品牌奶酪玻璃瓶装产品的市场领先地位。该品牌奶酪在该地区广受欢迎,尤其在斋月和开学季需求激增。投资将提升约30%的生产能力。自2019年收购巴林工厂以来,公司持续升级设施,使其成为MENA地区关键生产基地。此次投资包括生产设施和仓库扩建,预计创造20个新就业岗位,并通过安装太阳能板和优化冷却系统降低碳排放。建设将于2025年底启动。(公司发布)

    13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卖场下跌9%、社交电商增长41%...进击的社交电商如何抢滩母婴市场?

产业

察察

阅读数: 3592

( 0 )

( 0 )

( 0 )

2020-05-07 10:27

导读:近年来,社交电商风头正劲,传统电商入局,阿里、京东、苏宁跑马圈地,以拼多多、云集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以说,在存量用户的时代里,社交电商似乎让零售生意多了一些新可能。疫情之下,更是如此,零售商不再单一依托传统线下渠道,直播带货+社交电商逐渐成为主销模式,如何在社交电商时代挖掘母婴零售生意新的增长点?未来母婴生意又该如何借力社交电商实现大飞跃?


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整体快消品相比去年同期下跌6.7%。其中大卖场和大型超市分别下跌了9%和7%;小型超市增长13%。而主打“社群与内容”的微信/微商、拼多多、小红书等社交电商的增长达到了41%,成为疫情下的最大赢家。


当然,社交电商的快速增长离不开消费者的助推,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一季度的一年间,有55%的网购消费者曾在社交电商进行购物,可见,在线下门店收缩疲软、传统网购遭遇瓶颈之时,社交电商已然成为一股新兴力量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为零售业注入了更多新的活力。


_20200507102712.png


在流量红利逐渐耗尽的后电商时代,社交电商带来的裂变式增长,正在掀起另一场逆袭。当新模式、新消费习惯和新的消费诉求产生的时候,从人、货、场三要素来看,其实会催生出很多机会,在当下正火的社交电商时代,母婴生意的发展趋势尤为凸显。


1、用户间强社交属性成为母婴市场新的增长点


根据浙江发布的《社交电商白皮书》显示,目前国内社交电商已经成为仅次于自营电商、平台电商后的“第三极”,到2020年,中国社交电商的市场规模将达3万亿。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不少社交电商更是乘风而起,一骑绝尘。以拼多多为例,这家2015年9月上线的平台,将中国熟人经济中惯用的拼团和砍价用于水果和纸巾等高频消费的产品上,引发了巨大的用户裂变,将社交电商的玩法利用的淋漓尽致,硬生生打拼出今天的结果,数据基本面做到了能和京东抗衡的地步。


云集也是同样,作为一个以会员为主的社交电商平台,2019年全年,云集GMV增至352亿元,实现总收入为116.72亿元。其中,母婴属于云集比较内核的行业,宝妈群体间的强社交属性也为云集财报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社交电商时代,母婴渠道深度下沉


近年来,得益于物流设施的发展和电商渠道下沉的成功,一二线城市和下沉市场的差距不断缩小,下沉市场的用户也期待着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低线级城市用户乃至乡镇农村的消费者都可以一起享受电商的红利。根据Mob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3月,下沉市场用户规模近7亿,母婴电商下沉市场整体占比55.5%,可见,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较大,购买力不断增强,已然成为母婴消费市场的新生力量。


无论是阿里的淘宝特价版、京东的“京喜”,还是唯品会的唯品仓、国美的美店、苏宁的零售云店,都不难看出这些商业巨头踏足社交电商领域,布局下沉市场争夺下沉流量的野心。


3、社交电商助力大批国产品牌崛起


在社交场景中,即便不是特别知名的大牌,只要品质极佳、价格美丽,它的销量是能够产生指数型增长的。可见社交电商现在仍然存在着非常多的新模式,而新模式的出现就是新品牌的机会所在。此外,国产品牌的快速崛起,让我们看到了现在的零售已经回归到“好货低价”的本质。


众所周知,大牌的利润很小,大部分都被品牌溢价占到了,这个链条做起来非常辛苦。而随着社交电商的崛起,新的零售模式对于商品的要求也是截然不同的,国产品牌根植于中国市场,最懂中国的消费者,他们对于人群需求的把控十分有望成为下一个崛起的品牌。


虽然社交电商从创立之初至今一直在遭遇着诸多的非议和质疑,但是风头正劲的当下,社交电商的机会还是要抓住的,特别是伴随着母婴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社交电商带来的新可能更应该得到重视。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