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达能进博会将首发多款健康老龄创新产品

    达能今年将以“呵护全生命周期,共创健康美好未来”为主题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带来覆盖全生命周期的130余款科研创新产品。其中,爱他美多款明星产品集体亮相,如爱他美卓傲系列、领熠系列、至熠系列等。同时首发多款健康老龄创新产品,包括专为50岁以上人群打造的“达能益生”系列、“能全素OMEGA-3”,以及“智敏捷”营养补充粉剂。(公司发布)


    14小时前
  • 伊利将发行20亿超短期融资券

    11月4日,伊利发布2025年度第十九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公告。根据公告,该期债券基础发行规模为人民币20亿元,发行金额上限为人民币35亿元,发行期限为54天,发行面值为人民币100元,拟全部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发行利率采用固定利率形式,由集中簿记建档结果确定。日期安排方面,发行日为2025年11月5日,起息日和缴款日为2025年11月6日,债权债务登记日为2025年11月6日,上市流通日为2025年11月7日。本息兑付日为2025年12月30日,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公司公告)

    14小时前
  • 孕婴世界宣布在沈阳、西安设立子公司

    11月3日,孕婴世界召开了董事会,并正式决定要在辽宁沈阳和陕西西安分别投资设立新的子公司。这两家新公司的注册资本都将是1000万元。具体出资情况是:在沈阳的公司,孕婴世界将出资700万元,持有70%的股份,其余部分由另一位投资者出资;而在西安的公司,孕婴世界则会全资投入1000万元,持有100%的股份。孕婴世界表示,这些资金都来自公司自有资金,不会对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产生大的影响。

    14小时前
  • 南国宝宝将彻底取消所有商品的促销活动

    近日,南国宝宝创始人刘江文发布视频消息,宣布从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封关起,南国宝宝将彻底取消所有商品的促销活动,以后所有商品都实行“全球免促,一价到底”的策略,还承诺,门店的利润不会超过5%。目前,南国宝宝拥有500家直营店、平台(或指宝贝天下)门店达到4500家、总规模超过100亿元

    14小时前
  • 前三季度结婚登记515.2万对

    民政部官网11月4日发布的《2025年3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数为515.2万对,较去年同期(474.7万对)增加40.5万对。

    14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抑制生育的“三座大山”背后 1.5万儿科医生正在消失

产业

察察

阅读数: 3743

( 0 )

( 0 )

( 0 )

2021-06-16 09:26

导读: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1_20210616092735.png

此政策一出,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与激烈讨论,新华社相关调研问卷显示,现代社会生活压力过大情况下,人们生育意愿普遍较低,开启“民不聊生”模式,直言“生不起”。


实际上,开放三胎政策已成为必然趋势。1956年联合国认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而今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已超过13%,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问题将为社会带来劳动投入量不足、社会储蓄率下降、社会福利负担增加、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负担加大等一系列不良影响。因此,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优化生育政策势在必行。


然而优化生育政策并不止是开放三胎这么简单,想要真正扩大新生儿人口,首先需要解决医疗、教育、房价这三座压得社会民众难以喘息的大山,而金钱和时间的高昂成本支出也是难以跨越的育儿鸿沟。


3_20210616092822.png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提高儿科医生数量的呼声也越来越大。


儿科医生缺口不断增加

“就医难”是真的难


儿科医生短缺,早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显示,最近3年,我国儿科医生流失人数为14310人,占儿科医生总数的10.7%。中国公益研究院2016年发布的《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曾指出,中国儿科医生严重紧缺,每一万名儿童仅有5个儿科医生。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年儿科执业(助理)医生仅占总人数3.9%,约为11.3万人。2010年至2014年我国儿科医生总量并未增长,反而减少了约0.3万人。


儿科医生短缺的后果,就是家长带孩子“看病难”,一位熟悉长沙妇幼医疗现状的资深人士透露,“有些家长带小孩看病,做个手术经常得排队一个月以上。”


深夜里的儿科,人甚至比春运火车站还多。平均每8小时,一个医生要接诊60——80位患儿,甚至更多。钱江晚报曾真实还原了流感期儿科急诊人满为患的可怕景象,有家长凌晨1点45分发朋友圈说,“儿保急诊挂号到100多号,才看到17号”……


2_20210616093058.jpg


然而,儿科医生的缺口仍然在不断增大,2017年《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显示,我国儿科医生缺口已经超过20万,医生总数仅有10万人,但我国0-14岁的儿童约有2.6亿。家长带孩子看病难的问题,也一直在延续。


儿童医疗已到寒冬

提升生育率面临更多压力


2020年9月,安徽省西南某公立二甲医院的10名儿科医护递交报告,联合要求集体转岗,转岗原因主要是儿科收入低到让医护感觉是侮辱。报告中称,7月份儿科1.0系数是498.0元(行政后勤1.0系数是2600.0元)。


诊疗风险大、工作任务重、收入待遇低,这样的职业环境,对儿科医生形成了挤出效应。其中,年轻儿科医生的流失率占比最高,2019年7月《Pediatrics》杂志刊登的中国儿科医生现状报告显示,在过去的3年中,12.6%的儿科医生(17022)辞职,其中35岁以下医师流失率最高,占所有年龄段医师流失的55%。


无论什么行业,失去年轻人就是失去了未来。一方面,儿科严重萎缩造成的就医难后果早已实实在在的传递给了家长们;另一方面,儿科的持续萎靡极有可能对生育率的提升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儿科相关设施及后备人力持续不足,已经有子女的家庭将在是否要二胎或三胎的问题上产生更多顾虑,而没有子女的家庭可能会选择推迟生育计划甚至不愿生育。


而一些优秀的儿科医生则被民营医院重金挖走,也意味着,想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宝爸宝妈们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经济压力过重将使许多家庭打消二胎、三胎的念想,这对生育率的提升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


针对这一现象,国家也在采取一些相应措施,2020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曾发文公示,将儿科作为紧缺专业纳入专业目录,加大儿科而升培养力度,并调整儿科医务人员津贴,提高儿科医生地位待遇。


我们也希望儿科医生待遇得到改进的同时,孩童“就医难”问题不复存在,我国的优化生育政策得以稳步实行。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