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英氏回复北交所首轮问询

    英氏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1月14日在北交所更新上市申请审核动态,公司已就第一轮审核问询函作出详细回复,涉及股权清晰性、实际控制权稳定性、创新与成长性、商标纠纷进展等核心问题,进一步推进上市进程。

    2分钟前
  •  雀巢出售维生素品牌最新进展

    此前,雀巢计划出售VMS(维生素、矿物质和补充剂)主流和价值型品牌,但随着消费者转向价格更高、科学依据更充分的产品,这可能令争取到好的卖价变得更困难。近日,有消息传出,行业玩家已表示不感兴趣,私募股权基金更有可能参与其中。一位投资银行家称,达能和联合利华对大众保健品市场一直比较谨慎,因为欧洲严格的消费者保护法规使企业在宣传产品健康益处上存在限制。LEK Consulting 合伙人表示,保健品的增长前景可能会吸引私募基金,但估值可能受到影响。(路透社)


    2分钟前
  • 达能实施在加拿大迄今最大投资

    达能加拿大宣布对其位于魁北克省Boucherville的工厂进行历史性投资,这是该公司在加拿大的最大投资。该投资将使工厂的酸奶生产能力提升40%,同时增加20%的加拿大本地生奶处理能力。该项目还包括投资能源回收设备,强化公司的可持续运营。达能加拿大负责人表示,加拿大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更健康的食品。酸奶,尤其是高蛋白酸奶的日益流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达能在该国主要销售Activia、Oikos、Silk、Danone、Two Good、International Delight、 依云 等品牌的产品。(公司发布)

    3分钟前
  •  伊利集团获评“乳制品行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第一”

    11月20日,“ESG中国·第八届北京责任展”在北京举行。本次盛会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责任云研究院联合主办,以“锚定‘十五五’,开启履责新征程”为主题,共探新时代企业履责的实践路径和价值担当。会上,伊利集团获评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5)》“乳制品行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第一”,这也是伊利连续第8年摘得此桂冠。

    3分钟前
  •  孩子王公告审议通过港股上市系列议案

    11月18日晚间,孩子王公告显示,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港股上市的系列议案。


    4分钟前

 母婴行业观察

抑制生育的“三座大山”背后 1.5万儿科医生正在消失

产业

察察

阅读数: 3764

( 0 )

( 0 )

( 0 )

2021-06-16 09:26

导读: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1_20210616092735.png

此政策一出,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与激烈讨论,新华社相关调研问卷显示,现代社会生活压力过大情况下,人们生育意愿普遍较低,开启“民不聊生”模式,直言“生不起”。


实际上,开放三胎政策已成为必然趋势。1956年联合国认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而今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已超过13%,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问题将为社会带来劳动投入量不足、社会储蓄率下降、社会福利负担增加、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负担加大等一系列不良影响。因此,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优化生育政策势在必行。


然而优化生育政策并不止是开放三胎这么简单,想要真正扩大新生儿人口,首先需要解决医疗、教育、房价这三座压得社会民众难以喘息的大山,而金钱和时间的高昂成本支出也是难以跨越的育儿鸿沟。


3_20210616092822.png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提高儿科医生数量的呼声也越来越大。


儿科医生缺口不断增加

“就医难”是真的难


儿科医生短缺,早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显示,最近3年,我国儿科医生流失人数为14310人,占儿科医生总数的10.7%。中国公益研究院2016年发布的《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曾指出,中国儿科医生严重紧缺,每一万名儿童仅有5个儿科医生。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年儿科执业(助理)医生仅占总人数3.9%,约为11.3万人。2010年至2014年我国儿科医生总量并未增长,反而减少了约0.3万人。


儿科医生短缺的后果,就是家长带孩子“看病难”,一位熟悉长沙妇幼医疗现状的资深人士透露,“有些家长带小孩看病,做个手术经常得排队一个月以上。”


深夜里的儿科,人甚至比春运火车站还多。平均每8小时,一个医生要接诊60——80位患儿,甚至更多。钱江晚报曾真实还原了流感期儿科急诊人满为患的可怕景象,有家长凌晨1点45分发朋友圈说,“儿保急诊挂号到100多号,才看到17号”……


2_20210616093058.jpg


然而,儿科医生的缺口仍然在不断增大,2017年《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显示,我国儿科医生缺口已经超过20万,医生总数仅有10万人,但我国0-14岁的儿童约有2.6亿。家长带孩子看病难的问题,也一直在延续。


儿童医疗已到寒冬

提升生育率面临更多压力


2020年9月,安徽省西南某公立二甲医院的10名儿科医护递交报告,联合要求集体转岗,转岗原因主要是儿科收入低到让医护感觉是侮辱。报告中称,7月份儿科1.0系数是498.0元(行政后勤1.0系数是2600.0元)。


诊疗风险大、工作任务重、收入待遇低,这样的职业环境,对儿科医生形成了挤出效应。其中,年轻儿科医生的流失率占比最高,2019年7月《Pediatrics》杂志刊登的中国儿科医生现状报告显示,在过去的3年中,12.6%的儿科医生(17022)辞职,其中35岁以下医师流失率最高,占所有年龄段医师流失的55%。


无论什么行业,失去年轻人就是失去了未来。一方面,儿科严重萎缩造成的就医难后果早已实实在在的传递给了家长们;另一方面,儿科的持续萎靡极有可能对生育率的提升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儿科相关设施及后备人力持续不足,已经有子女的家庭将在是否要二胎或三胎的问题上产生更多顾虑,而没有子女的家庭可能会选择推迟生育计划甚至不愿生育。


而一些优秀的儿科医生则被民营医院重金挖走,也意味着,想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宝爸宝妈们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经济压力过重将使许多家庭打消二胎、三胎的念想,这对生育率的提升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


针对这一现象,国家也在采取一些相应措施,2020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曾发文公示,将儿科作为紧缺专业纳入专业目录,加大儿科而升培养力度,并调整儿科医务人员津贴,提高儿科医生地位待遇。


我们也希望儿科医生待遇得到改进的同时,孩童“就医难”问题不复存在,我国的优化生育政策得以稳步实行。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