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多省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无需提供结婚证

    截至今年11月1日,随着江苏、辽宁两省正式加入,全国已有包括河北、上海、浙江、四川、陕西等在内的25个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尚未完全实现的省份主要为北京、天津、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和新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的统筹区占比近9成。(第一财经)

    2小时前
  • 豪悦披露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实施公告

    豪悦近日发布公告称,杭州豪悦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因1名激励对象离职,根据《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相关股东大会授权,决定回购并注销其已获授但尚未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1,680股。回购价格调整为18.94元/股,注销日期为2025年11月19日。本次回购注销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将由215,067,640股减少至215,065,960股。相关决策程序已履行完毕,且已履行信息披露及债权人通知义务,无债权人提出异议。

    2小时前
  • 健合发“双十一”战报

    健合集团官微宣布,截至11月14日,Swisse斯维诗在今年双十一继续稳居天猫、京东、唯品会三大电商平台营养保健全行业No.1(注:天猫双11健康品牌榜,2025-10-09~ 2025-11-11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6%。此外,合生元全渠道GMV实现提升37%(注:天猫生意参谋、京东商智、猫超天机后台、抖音后台、唯品会后台、小程序后台,同比2024年10月9日到11月14日),创历史新高,其中合生元奶粉销售同比增长44%。(公司发布)

    2小时前
  •  好孩子国际发布了2025年截止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

    11月5日,好孩子国际发布了2025年截止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截至2025年9月30日,实现营收64.2亿港元。好孩子国际的主营业务是设计、研发、制造、营销婴童推车、汽车安全座等,形成了以中国、美国、德国为中心的全球化布局。 

    2小时前
  • 万代南梦宫发布财报

    近日,万代南梦宫(简称“万代”)公布 2026 财年上半年(2025 年 4 月- 9 月)业绩,其中玩具和潮玩业务营收3178.3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6.33亿元),同比增长 9.0%,成为绝对增长引擎。而《机动战士高达》更以半年1272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8.56亿元)销售额的亮眼成绩,超越《海贼王》《龙珠》登顶公司最赚钱 IP。(中外玩具网)

    2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2023年母婴市场仍难走出低谷?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4058

( 0 )

( 0 )

( 0 )

2023-03-28 10:14

导读:集体“报复性”出差、活动展会人满为患……2023年,我们似乎一下回到曾经那个熟悉的世界,一切重启再度出发。但事实上母婴市场真的热起来了吗?2023年能走出低谷吗?


两个多月前,母婴研究院针对从业者广泛开展的一项调研显示,54.76%的母婴从业者认为“2023年母婴消费力不会有变化,需要一个缓和过程”,对于2023年的生意发展信心,有64.88%的母婴从业者所持态度为“会有所利好,但复苏还需要时间”。整体而言,大家都保持着谨慎乐观。


最近一段时间走访市场时,众多母婴品牌、渠道也透露了他们的想法:2023年依旧不容乐观,必须放弃不切实际的高增长幻想,及时调整策略。


微信图片_20230328094723.png

图片数据来源:母婴研究院


正视低谷,不得不承认2023年母婴从业者依旧要重视两大客观挑战:


消费力尚未恢复,用户黏性维持成本越来越高


母婴消费是家庭日常支出的重头戏,母婴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有宝宝以后,母婴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重在40%-60%的是主流人群,有超过3成的家庭母婴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重竟达到了60%以上。但过去三年,消费力持续下滑,消费者信心不足,几乎所有的品牌、渠道都在想尽办法抢占消费者钱包。


一个更要命的现象是,有连锁渠道老大透露:“以前消费者欠门店三四十万,我都觉得太离谱了,但是现在消费者欠门店上百万的现象太多了。”甚至有门店老板说:“不欠钱店就开不下去了,消费者就不在你这儿买了。有的消费者一孩二孩的钱还没还完,三孩又开始欠了。”


最近走访市场时,一个明显的感受依旧是“不安全感”加重,消费者整体收入降低,以及三年来外部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大家对未来的预期降低,不敢花钱、不愿意花钱,因此消费更务实。在品类分布上,母婴家庭更关注刚需的奶粉、纸尿裤等产品;在实际购买中回归真需求,更注重品质、性价比。


同时据不少品牌及渠道反馈,当下母婴新用户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维持用户黏性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其中线下门店对此有更深的感受,福建一渠道商谈到线下门店遭受的打击时表示:“线下跟消费者之间的优势,在于服务、体验、互动,而疫情加剧了用户离开实体门店的趋势;当用户的消费习惯迁移后,如果没有特别有吸引力的理由,并不会随着疫情放开和经济复苏,再重新回来。”


诚然,消费者信心、消费能力恢复需要时间,消费习惯不可逆,需要从业者更强的适应能力,无论是品牌还是渠道,都应该尽快认识到:线上线下、公域私域,消费者在哪里,就去哪里交易。


出生率下降,母婴大盘难续增长


2022年新生儿956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母婴是社会的基本盘,出生人口是母婴的基本盘,人口增长红利消失,母婴市场多个细分类目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规模萎缩。


首先作为婴幼儿消费第一棒的奶粉,过去一年大盘收缩趋势明显,行业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婴配粉零售额同比下降6-8%,市场蒸发100多亿,边缘品牌面临淘汰,母婴渠道也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同样作为宝宝刚需高频消费品的纸尿裤市场也出现了一定萎缩,据Nint任拓数据显示,综合天猫、淘宝、京东三大平台数据,2022年婴童尿裤线上销售额同比减少4.6%。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母婴市场入口的孕产消费近两年下滑严重,Nint任拓数据显示,包括孕妇装/孕产妇用品/孕产妇营养品在内的孕产消费2022年线上市场销售额下滑18.2%,也预示着母婴市场真正进入减量竞争时代。


在出生人口减少及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下,价格内卷、品牌内卷、营销内卷、渠道内卷加速,品牌大量投入难有高质增长,渠道的日子也不好过。


放眼未来,尽管2023年Q1市场热度还未起来,但随着经济有序恢复,预计下半年行业将迎来好转。整体而言,母婴永远是长青行业,也永远是社会刚需消费,走过黑夜、迎来曙光,相信所有全力以赴奔跑的母婴人都能找到“出路”。


4月13-14日,杭州,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出路·新渠道大会&增长品类大会(⬅️点此报名)重磅来袭,全国、全域优秀渠道、新渠道代表汇聚于此,爆款产品/网红产品/潜力产品都在现场,来这里,我们一起寻找2023年的确定性增长!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