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孩子王发布2024年年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

    4月2日,孩子王(301078)发布2024年年报。财务数据显示,孩子王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显示出坚定的业务布局能力和强劲的增长动力。全年,孩子王营业收入达93.4亿元,同比增长6.7%;归母净利润达1.8亿元,同比增长72.4%;扣非净利润达1.2亿元,同比增长90.8%。亮眼的还有现金流和全年分红与回购数据,前者达到11.8亿元,同比增长46.5%,展现了孩子王良好的财务状况;后者占比归母净利润达60%,传递出孩子王对回报股东和企业长远发展的责任与信心。

    1天前
  •  森马服饰发布2024财报,儿童服饰营收103亿

    森马服饰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146.26亿元,同比增长7.06%。其中,儿童服饰业务实现收入102.68亿元,同比增长9.55%;休闲服饰收入为41.90亿元,同比增长0.44%。休闲服饰占总营收比重为 28.65%,儿童服饰占总营收比重为70.21%。(童装观察)

    1天前
  • 江西明确:向0-3岁婴幼儿家庭发放托育服务消费券

    近日,2025年江西省十件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今年,“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被纳入了省政府民生实事。针对这项工作,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将推动城市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并实施政府购买托育服务消费券项目。


    具体来看:2025年,江西拟在全省支持新建、改扩建不少于100个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设施。江西将实施政府购买托育服务消费券项目,鼓励各地采取政府购买托育服务方式,面向辖区有意愿入托的0-3岁婴幼儿家庭发放托育服务消费券。托育服务消费券采取线上申领的形式,拟于6月份由省卫生健康委统一组织并分批次向婴幼儿家庭发放。婴幼儿家庭可通过省卫生健康委公布的平台领取,领取后限期内(6一10月)在定点托育机构核销使用。托育消费券设定面值为200元/张,每个0-3岁婴幼儿每月限使用1张,2025年累计使用托育消费券金额不超过1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消费券面值。

    1天前
  • 8批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不合格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3月29日发布2024年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质量省级专项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滨州市滨城区朴与素品牌童装店、东营市东营区厚里童装店、郓城县卜吉熊童装店、寒亭区梦想妈咪孕婴生活馆、潍坊宝多宝母婴用品有限公司创业街分公司、郓城丘豆豆童装店、浙江幼米服饰有限公司、浙江厚里服饰有限公司、卜吉熊(福建)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杭州未喔服饰有限公司、杭州幼米服饰有限公司、北京酷羽宝宝服饰有限公司、东莞市童谣服饰有限公司等生产或销售的8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pH值、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纤维含量、绳带要求、羽绒含绒量、绒子含量。不合格产品主要有卫衣、动感字母印花连帽卫衣、拼色星星字母连帽卫衣、休闲长裤、羽绒服等。

    1天前
  • 妙可蓝多:将加速与蒙牛奶酪战略协同

    3月31日,妙可蓝多披露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会议纪要。针对“公司毛利率波动的原因及后续有哪些应对措施”,妙可蓝多表示,公司2024年的产品毛利率较2023年有提升,主要因为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下降以及使用国产原辅料替代进口原料等积极措施导致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公司2024年的产品毛利率较2022年和2021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为产品结构变化导致。妙可蓝多与蒙牛奶酪进行业务整合,毛利率相对较低的餐饮奶酪占比提升。展望未来,随着蒙牛奶酪收购完成,后续将加速战略协同以提升毛利率水平。(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1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母婴零售的尽头是整合与自有产品?

产业

小小刀

阅读数: 2334

( 0 )

( 0 )

( 0 )

2023-05-24 10:11

作者:新母婴店


导读:“母婴店的机会与出路”是我们近几年谈论比较多的话题,也是从业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新母婴店和一众从业者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会发现说,从产业终局看当前机会与出路,似乎是一个还不错的视角,于是,关于“母婴零售的尽头是什么”的讨论全面展开。


在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出路·2023新渠道大会&增长品类大会”上,南国宝宝总经理刘江文表示,“零售的尽头是整合与自有产品,其中,抱团整合无疑是存量时代最好的出路,自有产品几乎是所有零售企业的终极获利路径。”


连锁化加速,母婴线下零售面临整合节点?


区别于奶粉、童装等品牌的高度集中化,母婴线下零售市场发展至今天,集中度仍相对较低,即使在一个小县城都可能存在一个有着几十家门店的连锁品牌,虽有头部企业在自身品牌优势和资本加持下加速对外整合并购,但整体地域割裂仍然十分明显,全国性连锁的母婴零售商尚未出现,强势区域连锁各自占山为王的现状尚未有较大波动。


然而随着母婴零售连锁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渠道下沉的拐点显现,拓城式的地盘之争进一步加速了母婴门店连锁化时代的到来。至此,从业者开始思考,母婴零售连锁的终局是什么?是关?是扩?是变?还是并?


目前来看,比较合理的一个解释就是关、扩、变都是“并”的铺垫,渠道整合大潮正起。而这得益于头部力量爱婴室、孩子王的先后上市,也离不开更多区域强势连锁的深耕和精进。


事实上,对于刘江文提到的整合这一点,早在2018年就有些许苗头,在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新家庭 新增长·2018中国母婴企业家领袖峰会暨樱桃大赏颁奖盛典”上,乐友创始人兼CEO胡超就提到,“从商业本质去看行业,我们会问行业前几名的市场占有率是多少,我完全认同,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行业前几名市场占比至少要超过10%,但事实上母婴零售头部占有率加起来可能不足5%,因为这个行业特别零散,都是很区域化的,当大家都难以生存时这个行业自然也就开始整合了。”


从“趋势渐显”到“大势所趋”,行业整合只是时间问题。细究之下,其必要性和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产业竞争势必会从无序走向有序,据不完全统计,经过三年口罩后,当下大大小小的母婴店有15-20万家左右,聚焦在各自所处的区域上,同质化经营、恶性竞争等问题明显,而专业化的行业大整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市场经营;


二是,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整个母婴零售产业链更加畅通。零售行业竞争从未偃旗息鼓,但回归本质,竞争仍旧是围绕着人货场三大要素展开的,通过行业整合,或将引导供应链、人员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而当渠道具备一定的体量后,其溢价能力也能获得极大的提升,为畅通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以上,从现在看未来,渠道整合的关键节点似乎早已来临,“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或成常态。


精耕自有产品,渠道也做起了品牌的生意?


如同超市和美妆连锁都曾走过的路一样,母婴店未来也势必要打造更多自有产品,通过自有产品盈利。究其根本,和当前母婴门店利润空间被日渐压缩不无关系,加之运营成本不断上升、新老电商平台冲击,于是,一众母婴连锁门店开始向自有品牌要增长。


当渠道商做起了品牌方的生意,就相当于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继续做以前的零售的生意,代理、经销或是销售合作品牌,另一条腿则是通过运营自有品牌,打造门店品牌运营矩阵。据刘江文介绍称,南国宝宝打造自有产品,效益得到提升,相较同期翻番。孩子王全渠道营销中心总监周凌昊也表示,从孩子王今年一季度披露的数据来看,差异化供应链实现了不错的增长,其中就涵盖孩子王的自有品牌。

当然,并非所有的母婴零售商都能顺利转型到品牌方,尤其对于小连锁来说,其入局自有品牌的背后仍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在为自有产品塑造品牌力时,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和精力,以此来完成自有品牌的前期运营和后期推广,另一方面,自有品牌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创造更多的销售渠道和增量,这就意味着,门店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后,有可能还要承担库存积压难以消化的风险。


对此,王子羊母婴连锁创始人杨会臣就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表示,“渠道做渠道专供品、自有品牌的成功率特别小,一方面,门店做自有品牌周转率往往不够;另一方面,很多全渠道品牌会为了全域增长去拆分细分市场,给渠道带来压力。”


综合来看,渠道布局自有产品这条路,有人一路畅通,有人寸步难行,是不是唯一出路,还尚不可知。


6月26-27日,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出路·2023第九届全球母婴大会&团长新势力大会」将在上海高能来袭,来现场,一起探讨母婴零售的终局和未来出路~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