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孩子王发布2024年年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

    4月2日,孩子王(301078)发布2024年年报。财务数据显示,孩子王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显示出坚定的业务布局能力和强劲的增长动力。全年,孩子王营业收入达93.4亿元,同比增长6.7%;归母净利润达1.8亿元,同比增长72.4%;扣非净利润达1.2亿元,同比增长90.8%。亮眼的还有现金流和全年分红与回购数据,前者达到11.8亿元,同比增长46.5%,展现了孩子王良好的财务状况;后者占比归母净利润达60%,传递出孩子王对回报股东和企业长远发展的责任与信心。

    1天前
  •  森马服饰发布2024财报,儿童服饰营收103亿

    森马服饰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146.26亿元,同比增长7.06%。其中,儿童服饰业务实现收入102.68亿元,同比增长9.55%;休闲服饰收入为41.90亿元,同比增长0.44%。休闲服饰占总营收比重为 28.65%,儿童服饰占总营收比重为70.21%。(童装观察)

    1天前
  • 江西明确:向0-3岁婴幼儿家庭发放托育服务消费券

    近日,2025年江西省十件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今年,“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被纳入了省政府民生实事。针对这项工作,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将推动城市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并实施政府购买托育服务消费券项目。


    具体来看:2025年,江西拟在全省支持新建、改扩建不少于100个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设施。江西将实施政府购买托育服务消费券项目,鼓励各地采取政府购买托育服务方式,面向辖区有意愿入托的0-3岁婴幼儿家庭发放托育服务消费券。托育服务消费券采取线上申领的形式,拟于6月份由省卫生健康委统一组织并分批次向婴幼儿家庭发放。婴幼儿家庭可通过省卫生健康委公布的平台领取,领取后限期内(6一10月)在定点托育机构核销使用。托育消费券设定面值为200元/张,每个0-3岁婴幼儿每月限使用1张,2025年累计使用托育消费券金额不超过1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消费券面值。

    1天前
  • 8批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不合格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3月29日发布2024年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质量省级专项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滨州市滨城区朴与素品牌童装店、东营市东营区厚里童装店、郓城县卜吉熊童装店、寒亭区梦想妈咪孕婴生活馆、潍坊宝多宝母婴用品有限公司创业街分公司、郓城丘豆豆童装店、浙江幼米服饰有限公司、浙江厚里服饰有限公司、卜吉熊(福建)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杭州未喔服饰有限公司、杭州幼米服饰有限公司、北京酷羽宝宝服饰有限公司、东莞市童谣服饰有限公司等生产或销售的8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pH值、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纤维含量、绳带要求、羽绒含绒量、绒子含量。不合格产品主要有卫衣、动感字母印花连帽卫衣、拼色星星字母连帽卫衣、休闲长裤、羽绒服等。

    1天前
  • 妙可蓝多:将加速与蒙牛奶酪战略协同

    3月31日,妙可蓝多披露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会议纪要。针对“公司毛利率波动的原因及后续有哪些应对措施”,妙可蓝多表示,公司2024年的产品毛利率较2023年有提升,主要因为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下降以及使用国产原辅料替代进口原料等积极措施导致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公司2024年的产品毛利率较2022年和2021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为产品结构变化导致。妙可蓝多与蒙牛奶酪进行业务整合,毛利率相对较低的餐饮奶酪占比提升。展望未来,随着蒙牛奶酪收购完成,后续将加速战略协同以提升毛利率水平。(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1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盘点四类营养品代工厂,除了仙乐健康还有哪些在“闷声发财”?

产业

小五

阅读数: 3536

( 0 )

( 0 )

( 0 )

2024-03-05 10:22

作者:营养品情报


导读: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消费意愿的提升,营养保健品行业的热度持续走高,营养品产业链上下游都迎来红利。除了显露在人前的各营养品品牌,代工企业也在“闷声发大财”,比如2022年,营养品“代工一哥”仙乐健康营收就已超25亿,另一代工为主的上市企业百合股份营收则达7.25亿。


营养品代工厂玩家“各有千秋”

细分赛道龙头凸显


与其他一些技术型行业类似,营养品代工领域如果想要冲到头部,同样存在多种技术壁垒,考验资源把控、配方研发、剂型生产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实力。


国内目前大致有这四类头部营养品代工企业:


全剂型覆盖

代工为营收主要来源


仙乐健康是其中当之无愧的龙头,1993年其前身广东仙乐制药有限公司成立,当时主要是开展各类药品研发业务,后来才逐渐转向布局营养品代工,在业务推进过程中也不断巩固自身的研发实力,截止目前在全球共设有5大研发中心和9大自动化生产基地,拥有超4000个成熟配方。


4·1.png


2016年,仙乐健康出售自主品牌广东千林的全部股份,全力押注ODM等代工业务。仙乐健康目前已全面覆盖营养保健品的各种剂型。


以代工为主的百合股份与仙乐健康一样也是一家上市企业,近年来,百合股份的代工业务营收占比还在不断扩大中。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百合股份代工业务营收占比为68.44%,2019年开始突破70%,到2022年,其代工业务营收占比已超80%。另外,百合股份也推出了自主品牌如百合康、福仔、鸿洋神、足力行等,最近4年该部分营收稳定在1.3-1.4亿左右,占比在缩减。


4·2.png


百合股份的营养品布局之路起于“一颗鱼油”。1996年,百合股份前身鸿洋神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出了国内第一瓶多烯鱼油软胶囊,直至现在仍不断围绕鱼油进行升级和新产品开发。不过,百合股份并没有止步于鱼油这一单一品类,逐渐对蛋白粉、维生素、钙镁锌等各类产品都进行了布局。剂型方面,通过不断引进新生产线和筹建工厂,百合股份的业务范畴也从软胶、片剂、粉剂等传统剂型延伸到了凝胶糖果和饮剂等创新剂型。值得一提的是,百合股份截止目前已经累计获批超1000个保健食品批文,其中客户委托注册备案制批文769款,在行业中位列前茅。


凭借独特剂型或技术突围


仙乐健康、百合股份等这些营养品代工企业基本上都做到了全剂型覆盖,还有一些在营养品代工领域同样占有一席之地,而这些企业则是各有各擅长的特殊剂型。


富味亿超就是其中之一。其母公司广东富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主要生产休闲食品。富味亿超较早地布局了营养食品软糖这一方向,2007年成为首批获得保健食品软糖生产资质的企业之一,2018年瞄准当时市场缺口,开始进行玻尿酸糖果开发,成功在2021年卫健委批准透明质酸钠为新食品原料后迅速应用,也助力其客户成为首个上市玻尿酸软糖的品牌。富味亿超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生产独特胶体配方、无糖配方以及可添加功能性营养元素的高果汁水分软糖的企业。


4·3.jpg


而另一企业衡美食品则是瞄准蛋白棒领域持续探索。衡美食品2012年成立后,最开始是以品牌经营为主,不过由于在当时蛋白棒还属于新型产品,消费者认可度低,品牌发展缓慢、甚至一度濒临破产。但很快凭借着自身在蛋白棒方面的研发实力,衡美食品被汤臣倍健旗下品牌健乐多选中,自此完全扎入营养品代工领域,除蛋白棒外,还开始代工更多类型的运动营养产品。2018年,衡美食品的营收就已经迈入了亿级门槛。


4·4.jpg


上游原料头部玩家

兼顾代工生意


还有一部分企业本身是营养品上游原料厂商,但也开辟了营养品代工业务,比如锦旗生物、一然生物等。


4·5.jpg


锦旗生物(2008年成立)主要瞄准的是益生菌赛道,既提供各种益生菌原料,也有相关的ODM/OEM益生菌配套服务,同时锦旗生物也在持续打造自有品牌如锦旗益生等。背靠母公司澳优乳业的全球研发体系,锦旗生物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已积累了超100项益生菌相关专利、建设有四大生产基地。2021年,其自主研发的MP108鼠李糖乳杆菌获批中国首株婴幼儿菌株,打破了欧美垄断。此外,锦旗生物还布局了后生元业务,在其益生菌业务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自身业务范畴。


一然生物目前也主要聚焦于益生菌领域,除了与蒙牛、伊利等头部乳企合作外,还为同仁堂等企业提供ODM等代工服务,自营品牌也上线电商平台和连锁药房。一然生物在探索益生菌行业时,首先选择了乳酸菌这一细分方向进行攻关,成功突破了欧美垄断的成熟的乳酸菌发酵剂生产技术,并随后建立起中国第一条乳酸菌自动化生产线,成为了益生菌全端产业链企业。


4·6.png


其实除了益生菌领域的一些原料企业,植物提取物企业如晨光生物以及其他原料厂商中也有对外提供OEM等代工服务的,业务占比不一。


代工为辅

自有品牌已“闯出一片天”


另外,一些已经有成熟品牌的企业,也会开展代工业务,将自身的产能利用效率最大化。


成立于1998年的艾兰得就是其中之一。最初以艾兰得维生素C含片进入营养品市场,随后不断拓展覆盖的营养品品类。2010年艾兰得开始布局海外市场,通过10余起营养品相关的海外并购收购,成为手握数个营养品品牌、3个国际研发中心和10个生产基地的大型营养品兼OTC企业。在持续壮大品牌矩阵的过程中,艾兰得的代工业务也在不断发展,能提供的代工模式也相对齐全,包括定制化服务、贴牌服务、快速上市服务和进口备案/注册服务等。截至2022年9月,在全球,艾兰得已经拥有产品配方超1万个。


康比特是运动营养这一细分领域的头部玩家,目前其两款蛋白质粉单品分别稳居天猫蛋白质粉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仅次于汤臣倍健。代工方面,在运动营养、关节肌肉健康、体重控制等多个领域拥有全产业链的ODM/OEM工厂。其实从2001年康比特公司成立时,就开始同步进行品牌建设和自建工厂,建设运动营养研究所和运动营养食品厂,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运动营养产业化方面实践。2006年时康比特建成了国内首家运动营养食品产业基地,2020年其筹建的更大规模的运动营养食品供应链基地——康比特固安基地正式投产,产能在千吨级。


自建工厂只是起步


其实代工生产并不是只有刚起步的新锐营养品玩家才会进行的选择,一些品类繁多或者有跨国业务的品牌也会选择其他企业来代工生产其产品,比如Swisse国产版本的一些产品会由仙乐健康来代工,而澳洲版本则是由Swisse当地的工厂所生产。


自建工厂和供应链确实存在不少挑战,其一,资金压力“首当其冲”,能否承担起自建工厂和购买生产线的巨额资金,尤其是需要生产剂型、产品种类差别较大时,像汤臣倍健这种营养品头部玩家也有过与代工企业合作的经历;其二,技术制约,自建工厂能否达到品牌所需要的品质以及需要耗费多少隐形成本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控性;其三,从上述头部代工企业的一些保健食品注册证书或其他证书数量来看,想要非常快速的自建工厂投产也是不太可能的,除非有前期的准备。


一些依赖代工的品牌也可以做的不错,比如诺德特兰、五个女博士、万益蓝,营收都已经破亿。


但代工模式也存在一定风险,比如容易出现产品同质化、产业链把控度低、品控不严等问题。所以随着业务的发展,一些品牌会慢慢尝试自建工厂,以提高对产品、供应链的把控能力。


综合来看,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来说,选择代工还是自建工厂,还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取舍。营养品这片“蓝海”,水很深。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