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爹地宝贝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8亿元

    爹地宝贝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1.08亿元,同比增长9.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227万元,同比增长17.63 %。

    18小时前
  • Lazada印尼上线母婴专区

    9月2日消息,Lazada印尼正式上线母婴专区LazMom,旨在为母婴群体提供更加便捷、实惠且正品有保障的购物体验。该专区已在Lazada应用中同步推出,消费者可直接进入平台获取涵盖婴儿与母亲需求的全品类产品。

    18小时前
  • 雀巢再换新帅

    9月2日消息,雀巢发布公告,宣布傅乐宏(Laurent Freixe)被解职,菲利普·纳夫拉蒂尔(Philipp Navratil)将接任CEO。新帅菲利普·纳夫拉蒂尔是一名雀巢“老将”,2001年就加入雀巢担任内部审计员,后陆续担任过雀巢洪都拉斯国家经理、墨西哥咖啡和饮料业务领导、雀巢咖啡公司首席执行官等职务。针对此次换帅,雀巢也指出,不会改变战略方向,也不会放慢业绩推进的步伐。

    18小时前
  • 蒙牛集团自主研发益生菌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Cell》

    近日,在被誉为国际营养界“奥斯卡”的国际营养学大会上,蒙牛集团展示了自主研发的益生菌菌株Lc19这一重大成果,首次揭示微生物色氨酸-胆酸(TRP-CA)调控血糖的新机制,为全球血糖健康管理提供全新的“中国方案”,该项研究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Cell》,成为全球食品科学领域首篇获该刊收录的应用型成果。

    18小时前
  • 豪悦护理公告两起对外投资

    8月30日,豪悦护理发布最新公告,涉及两起对外投资。其一,公司联合杭州伊蓓佳护理用品有限公司(伊蓓佳)拟在坦桑尼亚设立全资子公司佰俪安(坦桑尼亚)有限公司,由公司与伊蓓佳分别出资 99%和 1%在坦桑尼亚设立佰俪安(坦桑尼亚)并建设生产基地,预计本次投资款总额不超过2500 万美元;其二,拟通过子公司南通佰俪安护理用品有限公司(简称南通佰俪安)联合江苏豪悦实业有限公司(简称江苏豪悦)分别出资99%和1%在秘鲁设立佰俪安(秘鲁)并建设生产基地,预计本次投资款总额不超过3500 万美元。

    18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拆解营养品头部玩家百合股份:营收80%靠代工,未来要卷向自有大单品?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1895

( 0 )

( 0 )

( 0 )

2024-04-07 10:59

导读:随着国家稳步推进全民健康覆盖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大众对自身健康关注的程度明显上升,营养保健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罗兰贝格预测,2020年-2025年,中国营养健康消费品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9%,到2025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增至3188亿元。


图片


与此同时,营养品“代工经济”也在蓬勃发展,百合股份便是其中颇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在保健食品备案方面优势明显,目前已累计获得批文超1000个,名列行业第一;剂型覆盖、技术创新、日均产能等方面的表现也较为突出。


产品储备超5000个

全方位布局细分营养赛道


百合股份(原名荣成百合)成立于2005年,由鸿洋神海洋生物与中国台湾居民梁永文分别出资75%和25%组建,后几经注资和股改,到2013年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追溯来看,其前身鸿洋神海洋生物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布局营养品赛道,并于1996年生产出了国内第一瓶多烯鱼油软胶囊。2002年,鸿洋神海洋生物通过保健食品GMP认证,成为了中国第一批保健食品认证企业。


虽然始于鱼油软胶囊,但百合股份不甘于只做单一品类、单一剂型,多年来一直在引入或开发更多剂型、扩充品类布局。


剂型扩充方面,百合股份最开始是通过引进先进生产线来进行布局的,2004年引进了韩国软胶囊生产线,2009年引进了全自动片剂及硬胶囊生产线。随着规模的扩大,百合股份开始建设智能化工厂,加大在剂型上的创新力度,比如2013年投资4亿元建设二期营养保健食品加工厂,朝多剂型方向发展。最近几年百合股份的剂型创新主要集中在软糖、滴剂、植物软胶囊、条包等热门方向。


品类布局上,百合股份一方面不断强化在维生素、矿物质、植物性产品等传统产品品类上的优势,另一方面持续开发新型产品,主攻女士口服美容、男士滋补、婴童营养、运动营养等细分品类的热门需求。截至目前,百合股份每年落地的新品已经增至500多种,现已储备产品超5000种。


代工业务占主导

自主品牌暂难“扛大旗”


这些在产品、剂型、技术上的储备也进一步助推了百合股份代工业务的扩大和发展。百合股份合同生产业务(即代工)2018年-2022年营收分别为3.43亿元、3.57亿元、4.36亿元、5.15亿元、5.82亿元。不同剂型产品产能方面,2018年百合股份硬胶囊、软胶囊、片剂、粉剂、功能饮料的产能就已分别达5.4亿粒、28.92亿粒、6.75亿片、405.1吨、193.69千升。随着营养品消费趋势的变化,百合股份胶囊、片剂、粉剂等剂型产品的生产量有所减少,但功能饮品等剂型产品的产量在大幅提高,加上新工厂的投产,2022年百合股份功能饮品的生产量已至4640千升。不过,从营收占比角度来看,软胶囊和片剂类产品还是主力。


值得注意的是百合股份的代工范围非常广泛,除了与一些头部营养品牌如同仁堂、GNC、安琪纽特等有代工合作外,也会服务于线上的新锐品牌、电商平台的自营品牌、线下连锁药店的OEM品牌等的代工需求,比如为“轻姿养”代工生产红参富铁软糖,为京东“京造”品牌生产钙维生素D维生素K软胶囊,以及帮助国药集团旗下国大药房的“国致”品牌打造植物软胶囊维生素E等单品。


除了代工业务,百合股份也一直在大力推进自主品牌业务建设。2011年,百合股份成立品牌团队,开启了品牌发展战略,陆续推出了百合康、福仔、鸿洋神、足力行、盈养元和能倍健等自主品牌,其中,百合康瞄准的是全系列营养素补充,另外5个品牌分别针对婴童、高端人群、中老年人、年轻群体和运动人士的营养补充需求。百合股份的自主品牌以经销商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为主,另外,百合股份还启动有“大单品战略”,与多家线下连锁药店合力集中优势打造爆款。


不难发现百合股份一直想要“两条腿走路”,虽然代工业务是主力,但是品牌业务的毛利率更高,仅以2022年为例,其代工业务的毛利率是34.21%,而自主品牌业务的毛利率却达43.4%。但近4年来,百合股份自营品牌营收一直没有大幅的提升,在1.3~1.4亿元左右,占比也从2018年的31.56%下滑至2022年的19.1%。


其实,百合股份面临的挑战并不仅是代工业务占比增多带来的毛利压力一种。


一是客户结构不稳定,一方面会有一些存在或依赖代工的品牌商渐渐转型为自建工厂,以提高供应链的把控能力、降低产品同质化风险,比如百合股份原有的客户汤臣倍健现在基本上其产品均为自建工厂生产;另一方面,百合股份目前主要服务于中小客户,如果这些客户出现一些如商标侵权、误导宣传等违法违规的行为,生产方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也是贴牌代工最容易出现的风险,百合股份就因为此类原因遭受过处罚。


二是百合股份竞争对手众多且实力强劲的不在少数,比如从规模上百合股份难敌营养品代工一哥“仙乐健康”,从原料维度,锦旗生物、一然生物等能从原料端实现对产品进行更好的把控。


三是国家近年来正在陆续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和修订,消费者的营养健康需求极速变化,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对于企业的及时响应、准确贯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健康时代,营养品市场整体的蛋糕在越做越大,竞争也愈演愈烈,作为头部玩家的百合股份未来会交出什么样的答卷值得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