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健合发表研究:探索婴配粉成分2'-FL助力子代神经发育

    6月20日,健合集团联合高校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发布研究,探索婴配粉关键成分2'-岩藻糖基乳糖(2'-FL)对神经发育的潜在益处。研究表明,在母体免疫激活(模拟孕期风险)的小鼠模型中,子代早期补充2'-FL可显著改善类似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行为缺陷(如社交障碍、重复行为)。机制上,2'-FL促进了有益肠道菌群生长,修复肠道屏障,并通过“脑肠轴”减轻大脑神经炎症和突触损伤。该发现为2'-FL在婴配粉中应用以支持婴幼儿神经发育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12小时前
  • 跨国奶粉巨头非常看好东南亚奶粉市场

    尽管欧美出生率下降,但亚太、非洲和中东(AMEA)地区的出生率仍在持续上升,这引起了婴儿营养公司的关注,尤其是亚洲市场。在达能AMEA大区,专业特殊营养占该市场一半收入。“在东南亚,父母变得更挑剔。随着每个家庭的孩子数量减少,他们寻求基于科学的营养,而这就是我们的高端产品能大显身手的地方。”雀巢婴儿营养全球总监Laurent Alsteens说。达能亚太地区研发负责人Laurent Clément则表示,业务成功取决于能否让尽量多的消费者可负担,该公司战略重点是扩大销量,同时适应分销渠道的变化,例如TikTok电商。(回声报)

    12小时前
  • 孕婴世界北交所IPO获受理

    6月25日,北交所官网披露了成都孕婴世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孕婴世界”或公司)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公司上市申报材料被正式受理。据悉,孕婴世界本次拟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4,001万股(未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的情况下),或不超过4,601.15万股(全额行使本次股票发行的超额配售选择权的情况下)。拟于北交所上市,保荐机构为国信证券。

    12小时前
  • 圣贝拉正式登陆港股

    6月26日,圣贝拉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全球家庭品质护理第一股”。公告显示,圣贝拉此次公开招股获得超193倍认购,国际发售获得约15.59倍认购,最终以6.58港元/股的招股价上限定价。公司发行股份总数1.097亿股,募资总额约6.3亿港元。上市首日,圣贝拉表现强劲,高开超40%,股价最高达9.8港元/股,总市值超50亿港元。

    12小时前
  • 爱婴室于南京、常州两地开设新门店

    6月26日,爱婴室宣布,将于本月28日在江苏省新增两家门店,分别位于南京市和常州市溧阳市。两家新店开业期间(6月28日至30日)均将推出系列促销活动,包括消费满额赠礼(如露营车、儿童推车)以及面向社交媒体用户的到店打卡赠礼活动。

    12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从1亿到80亿,舍弃自有品牌的「大江生医」,如何在代工领域闯出一片天?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5107

( 0 )

( 0 )

( 0 )

2024-05-11 10:27

导读:本期将拆解全球营养品代工龙头大江生医(中国台湾),解析从贸易商转型ODM再转型到CDMO的大江生医怎样摸索出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在营养品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图片


代工之路 一波三折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看到国际贸易行业发展机遇的杨武男成立了大江兴业即大江生医的前身,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1999年,大江兴业成立了生医事业部,开始布局潜力凸显的营养健康食品赛道。


大江兴业先是尝试自创品牌,不过销量不佳,也是在这一阶段时间,大江生医发展过程中另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来到这家公司,他便是大江生医的现任董事长林咏翔(2002年加入)。


当时作为业务员的林咏翔建议公司应该转型ODM而不是做品牌,因为大江兴业在贸易方面积累深厚、更为擅长,对原料和B端客户的了解也比较深入。创始人杨武男力排众议,决定让林咏翔先尝试一番。


很快,2003年,大江兴业生医事业部就实现了营收破亿(1亿新台币折合当年汇率约人民币2478千万元)。根据林咏翔之前在媒体采访时透露的数据,大江生医在2002年到2009年间,营收同比几乎每年都能达到100%~200%的增长。转型营养保健品ODM代工成功后,公司在2005年正式更名为大江生医;同年,大江生医还在中国上海成立了分公司——上海百岳特。


但随着营养品赛道玩家增多、竞争加剧,2010年左右,大江生医再次遇到挑战——没有构建起竞争壁垒、关键原料依赖进口、可替代性较高的大江生医被竞争对手们低价抢走了不少客户,营收遇到增长瓶颈。


林咏翔再一次提出关键性建议:成立研发部,自研配方和原料,打造竞争力,摆脱同质化和价格战。历经两次组建研发部门失败后,大江生医终于以校企合作模式成功组建起自己的实验室(明日实验室),正式走上营养品原料研发、生物整合设计(IBD)之路。大江生医也逐渐由ODM(委托设计代工)模式转型成CDMO(委托研究开发、生产服务)模式。


从香蕉皮、花生外皮、蛋壳膜到未成熟的青枣、母乳,大江生医开始从不计其数的生物资源中寻找提炼有价值的可制作营养品的原料。2014年,大江生医的原料渗透率达到50%,换句话说大江生医一半的代工产品运用的是其自研开发的原料。2018年,大江生医还发布了原料检测层面的全自动生物挖矿技术(Bio-Resource Data Mining),将原料研发效率提升70倍。截止目前,大江生医已开发有上百种原料,菌株储备近5000种。


图片


另外,在搭建原料研发团队的过程中,大江生医还开启了基因医学业务布局,成立大江基因。其实,不止大江生医,近年来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和营养消费需求的细分化,基因检测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营养品企业利用起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具个性化的营养保健品补充方案。


年开发新品超700种

高效能否兼顾高质?


一款营养品的研发,原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虽然创新原料能发挥新的功效作用、优质原料能提高产品品质,但配方、剂型的作用同样关键,大江生医和其他头部营养品代工厂一样,早已开卷配方、剂型方面的研发和创新。


配方方面,大江生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共设有12家科学实验室,分属于大江生医研究中心和基因医学研究中心两大中心,基于此,2021年-2023年,大江生医实现累计开发超2100款新产品,其中大江生医中国研发团队、北美团队、欧洲团队、东南亚团队、大洋洲团队分别开发有628种、432种、416种、541种、122种产品。


图片


大江生医新品开发速度快,覆盖的品类类型也是多样,既涉及矿物质、维生素、鱼油等基础营养,也涵盖关节养护、护眼、护发、护肝、口腔保健、安神纾压等不同身体部位保健,还包含益生菌、抗过敏、运动营养、排毒瘦身等热门功效。


剂型方面,除了胶囊、片剂、粉剂等传统剂型外,大江生医还布局了口服液、滴剂、液态包、PET包装饮料、利乐包装饮料、果冻、蛋白棒、综合营养包、跳跳糖等新型剂型。2023年底大江生医50ml饮品和750ml饮品月产能分别已至1000万瓶和192万瓶,胶囊、粉剂的产能分别可达180万粒、5860万包(条)。


消费者的需求方向和细节多变,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希望营养保健食品确实能发挥其功效,实现对身体的养护。对生产者来说,如何确保循证有效尤为关键:大江生医选择与医学院校合作,以IRB临床人体实验的方式证明产品的有效性。为了提高用户对有效成分的吸收效率,大江生医还专门开发了“双营”等技术,并不断迭代升级。在技术储备上,大江生医目前已累计了900余项专利。


但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幻莫测,也使得大江生医在近几年遇到了不少挑战。


根据大江生医最新永续报告等数据,2019年-2023年,大江生医的营收分别为95.6亿、82.2亿、85.8亿、74.3亿、80.16亿(单位新台币),主要是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市场客户新品开发延迟,随着加码欧美市场、重新发力中国大陆地区市场的措施落地,其营收表现正在逐渐好转中。


此外,大江生医也面临着更强劲的竞争对手挑战,比如同样上市的营养品代工企业仙乐健康和百合股份在2019年-2023年营收一直稳步增长。


如何更快的适应外部环境和市场变化,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一道必答题。大江生医能否延续昔日的精彩,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