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2024年中国连锁Top100发布:沃尔玛中国位居榜首

    6月18日,根据2024年行业基本情况调查结果,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2024年中国连锁Top100”。2024年,连锁Top100企业销售规模为2.13万亿元,门店总数25.72万个,分别比上年的连锁Top100增长4.9%和13.5%。连锁Top100企业中,综合零售46家,超市23家,便利店13家,专业店18家。其中,综合零售类企业增长压力最大,19家企业销售同比增长,9家企业销售额、门店数同比实现双增长。从排名来看,沃尔玛(中国)2024年实现销售额1588.45亿元,继续占据中国连锁Top100首位。居然智家以亮眼的市场表现位居第二,苏宁易购紧随其后位列第三。排名第四、第五的企业分别是永辉超市和高鑫零售。(CCFA)

    9小时前
  • “618”综合电商销售总额增长15%

    据星图数据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618”购物节(数据监测周期:2025年5月13日-6月18日)综合电商销售总额为8556亿元,同比增长15.2%。即时零售表现方面,占296亿元,同比增长18.7%。报告认为,国补+平台补贴双轮驱动,会员体系加码,共同激发消费活力。分品类看,其中粮油调味品类销售额最高,为192亿元,金龙鱼销售额占天猫,抖音和京东3个平台第一。营养保健品销售额为143亿元,Swisse销售额占天猫和京东2个平台第一。休闲零食销售总额为97亿元,其中三只松鼠于天猫、抖音和京东3个平台销售额第一。宠物食品销售额75亿元,鲜朗和麦富迪分别占领天猫和抖音排名第一。(星图数据)

    9小时前
  • 圣贝拉香港IPO发行价定为每股6.58港元

    6月18日早间,产后护理品牌圣贝拉在港交所公告,拟全球发售9542万股(视乎发售量调整权及超额配股权行使与否而定),其中香港公开发售954.2万股,国际发售8587.8万股;发售价为每股6.58港元。预计股份将于6月26日开始在港交所买卖。(搜狐)

    9小时前
  • Arla Foods和DMK合并获双方董事会批准

    日前,丹麦乳企Arla Foods和德国乳业集团DMK集团的董事会均对两者的合并意向表示了强烈支持。此次合并将Arla Foods的国际影响力和创新专长与DMK集团强大而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和专业技术完美结合,互补优势。在获得董事会批准后,合并将进入监管审查阶段,预计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合并后的公司将以Arla Foods名称命名,总部位于丹麦维比郡。Jan Toft Nørgaard将担任董事长,Peder Tuborgh将担任首席执行官,Ingo Müller将加入高管团队,担任合并后整合执行副总裁。(公司发布)

    9小时前
  • 伊利集团发“618”战报

    据伊利集团官微发布,随着“618”的到来,伊利旗下品牌全面领跑乳制品赛道,液态奶品类稳居行业Top1,婴幼儿营养品、成人营养品、酸奶、奶酪等品类实现业绩与用户规模的倍增跃迁,多款产品登顶电商平台乳制品类目多项榜单。其中,“618”期间三大核心电商平台购买用户同比增长12.3%,会员规模达近亿;京东、抖音用户规模行业第一。(公司发布)

    9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回顾特配粉四十年发展史!如今飞鹤、伊利、宜品、澳优、和氏都瞄准了这片新蓝海

产业

小五

阅读数: 2851

( 0 )

( 0 )

( 0 )

2024-06-20 10:21

作者:奶粉关注


导读:近年来,在人口红利式微、奶粉市场大盘缩减的情况下,特配粉热度逆势增长,保持着高增长态势。根据魔镜洞察数据显示,2023年特殊配方奶粉在天猫+淘宝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19.1%,增速在整个婴童食品大盘中位列前茅。


特配粉四十年发展史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起步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研发和生产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以满足早产儿、低体重儿等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人们对婴幼儿营养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21世纪初:监管趋严

21世纪初,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对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规范和管理。2010年卫生部发布第一条特医食品相关政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对特配粉的定义、技术、原料、成分等做了明确要求。截至2013年,我国特医食品形成了“1个规范标准+2个产品标准”的标准体系。


2016年至今:配方注册与加速布局

2016年7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布实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使得特医食品合规化,这一年被认为是“中国特医食品元年”;2017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成立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2019年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最新修订版《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和5月修订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完善了我国特医食品的顶层制度设计。


特配粉何以成为刚需新蓝海?

1、从消费端看,需求是激发特配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随着新世代父母精细化喂养观念增强,对于婴幼儿乳糖不耐受以及消化吸收障碍等特殊需求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我国有特殊需求的婴幼儿群体日益庞大。据统计,我国早产儿出生率约为10%,乳糖不耐受的婴幼儿发病率可达46.9%-70.0%,每个宝宝平均每年腹泻约2次,进一步激发了防腹泻、抗过敏等细分需求的增长。


2、从品牌端看,婴配粉内卷加剧之下,奶粉品牌纷纷寻求新的发展品类,对特配粉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

雀巢、达能等国际品牌在特配粉赛道深厚的科研沉淀毋庸置疑,圣桐特医、宜品特医、爱优诺等深耕特配粉赛道的品牌不断完善产品矩阵;同时,飞鹤、伊利、澳优、君乐宝、和氏等综合性乳企也在加大科研、供应链投入。据统计,2024年以来,共有28款特医食品通过了注册审批,分别来自20家企业,其中乳企有四家,分别是杜尔伯特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2款)、石家庄君乐宝太行乳业有限公司(2款)和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2款)、纽迪希亚(1款)。


1.png

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中心、新乳业


3、从渠道端看,特配粉刚需性强、复购率高的特殊属性,使其成为渠道引流、获客的重要品类。

自2016年特医奶粉注册制实施,特医食品由药品转向食品以来,特医奶粉的销售渠道不断拓宽。目前特配粉的经营渠道有两类:一类是医务渠道和母婴店等线下平台,一类是线上电商平台。特配粉作为特殊宝宝的刚需口粮,具有功能性强、专业性强、稀缺性强、粘性强等属性,渠道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此前,「奶粉关注」团队走访市场时,广东星玥萌宝母婴店创始人陈颖茵表示:“特配粉这两年越来越猛,科学普及让妈妈们越来越懂产品,外加环境因素、疫情因素、气候问题导致孩子过敏现象越来越高发,这就带动了特配粉的增长。”


4、从政策端看,多项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助推了特配粉行业的加速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规范特配粉市场。例如,2016年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要求所有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企业必须进行产品配方注册,并定期更新;同年发布的《食品安全法》也对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了严格规定。此外,最新修订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提升了特医食品的注册效率,进一步促进特配市场的良性发展。


特配粉赛道难点与突破点


需求高涨、品牌加码、市场扩容的同时,特配粉也面临着众多突破难点。


其一,特配粉的专业门槛更高,高难度的研发壁垒、长时间的注册周期、复杂的审查过程,对企业的研发水平、资金实力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据业内人士透露,“除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专业要求外,生产特医食品还需要与医学科研机构联手研发,具备临床试验等各种条件,研发周期太长,光从立项到取得生产资质就需要3-5年,再投入生产与产品正式上市,需要消耗的时间成本巨大。”


其二,门店专业度不足。由于特配粉和婴配粉的运营逻辑不同,普通导购无法做到精准、专业地指导、满足特殊宝宝家长的问题和需求,渠道和品牌需要加强导购培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其三,消费者认知有限。相较于婴配粉,虽然特配粉市场增速持续走高,但依然属于小众市场,消费者认知度偏低。这就需要品牌和渠道持续进行市场教育,打通消费者认知。


综合而言,作为刚需新蓝海的特配粉赛道正在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7月15-16日,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2024第十届全球母婴大会暨母婴行业观察十周年庆(☚点此报名)将在上海高能来袭,来现场,一起探讨更多增长新机会~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