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湖南一地生育三孩购房单套最高补贴20万元

    9月1日,湖南省岳阳市住建局启动“宜居岳阳·畅购好房”金九银十惠民置业活动,生育三孩及以上家庭,购新房签订买卖合同,并在7个工作日内缴清契税的,按商品住房买卖合同每平方米成交单价乘以20平方米给予购房奖励(奖励金额为10万—20万元不等)。

    14小时前
  • 李佳琦直播间线下新尝试,开启母婴选品会

    近日,美腕(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开展线下母婴选品会,名为“所有小朋友的聚会”。此次活动聚焦3-6岁儿童家庭,邀请了45组来自李佳琦直播间的亲子家庭共同参与,旨在通过场景化互动体验和现场投票的方式,推动母婴消费从传统的“线上种草”向更加直观、真实的“线下体验”延伸。

    14小时前
  • 阿里巴巴国际站新增《禁止销售带帽兜等设计的婴儿睡袋规则》

    9月3日消息,阿里巴巴国际站公告,根据英国产品安全与标准监管机构(OPSS)发布的召回公告,带兜帽婴儿睡袋存在严重窒息风险。阿里巴巴国际站新增《禁止销售带帽兜等设计的婴儿睡袋规则》。该规则于2025年9月3日生效。

    14小时前
  • 卡夫亨氏宣布拆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

    日前,美国食品巨头卡夫亨氏宣布,将通过免税拆分形式将公司拆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这次分拆旨在充分发挥卡夫亨氏的能力和品牌优势,同时简化运营结构,使两家新公司能够更有效地将资源配置到它们各自独特的战略重点上。根据分拆方案,公司将分拆为“Global Taste Elevation Co.”(暂定名,“全球风味提升公司”),以及“North American Grocery Co.”(“北美杂货公司”)。涉及中国业务的品牌“亨氏”和“味事达”,归为“全球风味提升公司”中。(公司发布)

    14小时前
  • 金佰利任命新的全球人力资源总监

    近日,全球知名消费品公司金佰利(Kimberly-Clark)宣布,任命Stacey Valy Panayiotou为公司首席人力资源官(CHRO),任命将于9月10日正式生效。她将接替临时首席人力资源官Viviane Cury,后者将回归担任金佰利北美区人才业务副总裁一职。作为首席人力资源官,Panayiotou将全面负责金佰利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才招聘、培养与绩效管理、劳资关系、薪酬体系以及员工福利等工作。她将直接向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Mike Hsu汇报,并成为金佰利全球执行领导团队的一员。

    14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8年融资6次、亚洲最大研发基地投产,益生菌产业“国货力量”正在崛起

产业

察察

阅读数: 2685

( 0 )

( 0 )

( 0 )

2024-07-15 10:26

作者:营养品情报


导读:近日,国内益生菌行业又迎喜讯,上游原料供应商「微康益生菌」宣布其已完成D轮融资,投资方为苏州国发创投、招商资本以及国投创合。几乎就在同时,其建立的亚洲最大益生菌菌种研发智能制造基地「微康益生菌三期菌种工厂」宣布投产,报道称该菌种工厂共计投资15亿元,年产能高达600吨。


投产过后,微康益生菌在国内益生菌行业的产能占比将会超过90%,国产玩家的蓄力进发无疑加快了本土益生菌企业争夺市场主导权的步伐。本篇内容,小编将以微康益生菌起笔,为大家解析国内益生菌产业的现状与可能。


图源:网络


8年融资六次

渐成国内益生菌产业代表


微康益生菌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益生菌菌种及衍生物研发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高活性益生菌菌粉、发酵食品菌种以及微生物产品等,其公司创始人方曙光为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理学硕士和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工学博士。


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具备专业背景的创始人带领下,公司用十年时间就成长为了全球范围内拥有益生菌生产认证资质最全的企业之一,企业下辖益生菌研究院设有院士工作站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职研发团队规模超过150人。目前申报发明的300项专利中,已有160项获批。


目前,微康益生菌共规划筹建5个国际一流的益生菌菌种智能制造基地,其中有3个已如期完成,此次三期项目投产后,部分菌粉的生产成本有望下降超50%。而四期1200吨益生菌原菌粉工厂、五期1000吨凝结芽孢杆菌工厂正在建设中,预计全部完工后,公司的年总产能可达益生菌原菌粉2000吨、凝结芽孢杆菌原菌粉1000吨的规模。


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上升,微康益生菌很快成为了一级创投市场的“香饽饽”。自2016年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以来,此后几年间微康益生菌又频频收到资方投来的橄榄枝,截至目前已完成6轮融资。广受资本青睐的情况下,这家国内益生菌行业的龙头企业又于2021年邀请证券公司为其进行上市辅导,早已做好了冲刺IPO的准备。


伊利、蒙牛加速布局

菌种研发是重头戏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预估,2025年全球益生菌产业产值将超过77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占比将超过25%。欧睿国际数据表明,中国益生菌消费市场规模以每年11-12%的速度增长,有望在2026年达到1377亿元。


虽然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千亿级别,但从华安证券研报中的数据来看,2019年全球益生菌原料市场规模仅能占到终端市场规模的6%,可见益生菌上游原料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商业潜能亟待发掘。


目前,全球益生菌的代表性厂商根据产能差异可分为三个梯队:国际厂商科汉森和杜邦是唯二年产值在1000吨以上的行业巨头;第二梯队产能在100吨-1000吨之间的,主要有微康益生菌、蔚蓝生物、科拓生物、一然生物以及润盈生物等,其中只有微康益生菌的年产值能达到500吨以上;剩余的就是一些产值在100吨以下的厂商,归为第三梯队,如瑞普生物、交大昂立。


从国内益生菌行业的现状来看,一方面相关企业的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即便是其中的上市企业产能也普遍不高,企业市值同样维持在较低水平。如科拓生物作为“中国益生菌第一股”,其市值目前也仅50亿元左右,而其他代表性企业如交大昂立、蔚蓝生物的市值则维持在30亿元上下。


受国内益生菌行业玩家数量少、原料产能低等影响,目前我国益生菌原料主要还是依赖于进口,根据阿里健康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益生菌行业市场中,杜邦和科汉森合计占比高达85%,占据了市场高地,而本土公司合计市场份额仅15%。


造成这种窘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内的益生菌产业化研究起步较晚。至20世纪90年代,以大连医科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内蒙古轻工业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机构才开发出一系列的微生态制剂。目前国内的益生菌原料供应商大都是近10年成立的中小型企业, 研发积淀稍显薄弱。


但国内企业也从未停止追赶的脚步,如「蒙牛」早在2005年便与全球最大的菌种研究供应商丹麦科汉森集团展开合作,建设“蒙牛—科汉森益生菌合作实验室”,并实现了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LC-37和乳双歧杆菌MN-Gup等国产自主益生菌的开发;「伊利」也于2022年成功自主研发了一款益生菌菌种 BL-99;此外,「江中药业」自研的乳酸菌素片也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


总体来看,一方面,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不断推进下,政策红利的加持无疑助力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与之相关的益生菌行业也由此迎来新的增长机遇;另一方面,国内益生菌企业近年来在研发和创新上也在不断加码。长远来看,国产益生菌厂商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份额必然会进一步扩大,获得更多的商业可能。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