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蒙牛集团八赴近博会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式开幕。作为连续八年参加进博的“全勤生”,中国乳业国家队蒙牛集团再次携“宝酪斯”等品牌全面展示乳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成果。

    6小时前
  • 雀巢中国CEO称Labubu给了很多启示

    进博会期间,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凯思(Kais Marzouki)与媒体对话。在被问及如何应对消费理性化趋势时,马凯思特别提到了泡泡玛特旗下IP Labubu。“中国消费者在购买日常用品时会再三考虑,努力管理预算,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想犒劳自己,愿意为情感共鸣买单,这给了食品行业是重要启示。”他认为,食品不仅是营养载体,也可以是情感载体,关键在于提供合适的产品、适配的场景和消费的理由。(新浪科技)

    6小时前
  • 爱婴室10月连开7家新店

    据观察,爱婴室10月份新开7家门店,分别位于:泰州、泉州晋江SM广场(泉州首店)、杭州、上海百联南桥、合肥、无锡以及重庆。其中,泉州晋江SM广场店更是爱婴室在当地的首家门店。(新母婴店)


    6小时前
  • 俞敏洪确认孙东旭离职

    11月6日消息,俞敏洪发文确认孙东旭离职:“近期,东旭因为个人原因,提出不再继续工作。我鼓励他坚持下去,相信公司会越来越好,并希望他未来适当的时候回到管理岗位。但他经过了认真思考后,觉得还是想离开。最终,我同意他离开,不再参与公司工作。我们俩之间保持着很好的沟通,没有任何龃龉和隔阂,请朋友们放心。我会继续努力,和全体东方甄选成员保持密切良好的沟通,带领大家奋发前行,为朋友们提供美好安全的产品。”

    6小时前
  • 《婴幼儿冻干辅助食品》团体标准征求意见

    根据《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漳州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了《婴幼儿冻干辅助食品》团体标准,根据工作计划,现面向相关单位公开征求意见,征集截止日期12月3日。

    6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老牌阿胶宏济堂,“卖身兄弟”为哪般?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1366

( 0 )

( 0 )

( 0 )

2025-04-25 23:37

作者/营养品观察


历经半年筹措,科源制药总算正式按下了收购启动键。


宏济堂正式“卖身”兄弟公司


4月21日晚间,科源制药发布重组报告书,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向力诺投资、力诺集团等38名交易方发行股份以收购宏济堂99.42%股权,交易作价约为35.81亿元,同时,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7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科源制药是一家成立于2004年、从事化学原料及其制剂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制药公司,其产品覆盖了降糖类、麻醉类、心血管类及精神类等重点疾病领域,公司于2023年4月正式登陆A股创业板。同年8月,A股减肥药概念股爆火,生产盐酸二甲双胍原料的科源制药股价也曾一路疯涨。


被收购方宏济堂则是源于1907年的老字号阿胶品牌,主要从事麝香酮、中成药、蒙脱石原料药和阿胶等中药、保健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据米内网的数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补气补血类中成药市场中,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位居第三,仅次于东阿阿胶、山东福牌阿胶。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从自身定位、产品受众方面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企业,实则渊源颇深。


「营养品观察」了解到,宏济堂的控股股东为力诺投资与力诺集团,二者合计占有该公司39.68%的股权,而力诺投资也正是科源制药的第一大股东,且两家公司的实控人均为2008年登上胡润百富榜的“济南首富”高元坤。


换句话说,宏济堂相当于是要卖身兄弟公司。


曲线上市+兄弟输血?


这宗几乎是“左手倒右手”的企业并购,或与宏济堂谋求上市接连遇阻有关。


资料显示,宏济堂早已是资本市场的常客。早在2016年10月,宏济堂就曾在新三板挂牌,但不到一年后2017年7月便宣布终止挂牌。在摘牌申请提交前3个月,宏济堂完成了一轮2.6亿元融资,市值飙升至40亿,一度位列新三板业内估值前三。


2020年,宏济堂曾与科源制药一同计划注资A股上市企业亚星化学,由此完成借壳上市,但这笔前后耗时半年的重组最终未能成形,亚星化学就此给出的解释为“交易各方对本次重组的交易价格、业绩承诺及补偿等核心事项未能达成一致”。


“打包上市”未果后,宏济堂与科源制药便分头冲刺上市。其中科源制药于2021年6月递交IPO申请文件,最终历时近两年,于2023年4月正式登陆A股。相比之下,宏济堂的IPO之路却颇为坎坷,资料显示该企业曾先后于2021年9月、2024年1月两次接受IPO辅导,但均未有下文。


除完成宏济堂上市的“夙愿”外,双方并购或也能为科源制药走出营收困境提供机会。


就在今日(4月24日),科源制药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司营业收入1.11亿元,同比下降23.98%,为三年来首次出现营收降幅;扣非净利润0.19亿元,同比下降4.90%。


再翻看科源制药最近三年的年报可知,企业营收长期增长缓慢,且利润持续下滑。2022-2024年,科源制药营收分别为4.43亿元、4.48亿元、4.6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91亿元、0.77亿元、0.60亿元。据了解,科源制药的业绩颓势主要与药品集采政策、市场供求变动、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相关。


而反观宏济堂,其营收规模不仅远超科源制药,且近三年来业绩飞涨。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宏济堂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17亿元、13.75亿元、9.3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09亿元、1.51亿元、1.33亿元。


宏济堂稳步扩张的营收规模,与近年来消费者对传统滋补品的青睐密不可分。据DSA平台的数据显示,2024年6月我国电商传统滋补市场大盘同比增速高达49.7%,阿胶滋补品市场表现不俗,在滋补市场中占据重要一席。同时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崛起,他们对产品便捷性、即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宏济堂等一众老牌阿胶企业带来了新的品类红利。


一边是营收利润增长乏力的上市企业,一边是多次谋求IPO未果的阿胶巨头,同属“力诺系”的科源制药与宏济堂,走到一起也算是顺理成章且双方喜闻乐见的事。


重组报告书显示,不考虑募集配套资金,公司交易完成后,2024年备考营业收入为17.45亿元,较交易前增加276.34%;归属净利润1.68亿元,较交易前增加177.86%。


除了业绩成绩的焕新,双方的结合将有望帮助科源制药拓展中成药及健康产品、麝香酮、阿胶等大健康领域,并实现部分生产和销售资源的协同,有助于公司优化产品布局、加强渠道整合、降低经营成本,打造具备规模优势、行业知名度高的医药大健康平台,从而提升公司整体实力和整体价值。


实际上,当前市场上制药企业涉足营养保健业务的典型案例众多,比如云南白药、华润三九、江中药业、达因药业、新华制药、华北制药等。制药领域竞争日趋激烈而营养健康市场扩张迅速的背景下,药食同源原料、膳食补充剂等成为传统药企寻求业务增量、谋求多元转型的普遍选择。


而“两兄弟”的联合最终能否“结出硕果”,将有待市场进一步考察。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