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母婴行业观察
 热文
定义“母婴智能服务”新范式 宝宝树破局发布AI Agent
2025-05-07 10:16
玩具业务下滑12%,奥飞娱乐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2025-05-08 10:18
THE MONSTERS去年狂揽30.4亿!超越MOLLY成泡泡玛特最赚钱IP
2025-04-09 15:12
108万LABUBU与39元“随心配”共存,泡泡玛特究竟在下一盘什么棋?
导读:上海国际潮玩展上,一只初代LABUBU搪胶公仔以108万元成交,刷新行业拍卖纪录;同一时间,泡泡玛特线下门店内,39元星星人“随心配”的盲盒套餐,引发排队狂潮。这场看似割裂的消费奇观,实则暗藏潮玩产业最精密的利润算法,当高端产品成为资本社交符号,大众盲盒化作情绪治愈载体,泡泡玛特也正在重新定义玩具。
在潮玩展拍卖槌落下的瞬间,LABUBU的价值就已超越玩具属性。这款被誉为潮玩界的“爱马仕”,其不仅承载着收藏家的资本博弈,更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传播。而让小镇青年拥有“开箱快乐”的39元随心配的星星人盲盒,也凭借“治愈系”设计引发10W+话题浏览量。
细究之下,不难发现泡泡玛特的分层运营本质是一场对年轻人消费心理的精准狙击。高端藏品满足“稀缺性崇拜”与“社交资本积累”需求,大众盲盒则契合“低价尝鲜”与“情绪治愈”心理,正如泡泡玛特CEO王宁所言:“我们卖的不是玩具,而是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财报数据往往能揭示更深刻的商业运营逻辑,从泡泡玛特最新财报来看,高端款以35%的收入贡献60%的利润,大众款则以65%的收入贡献40%的利润。数据呈现背后,是泡泡玛特精心构建的IP金字塔两端,即顶端以LABUBU、SKULLPANDA等限量款树立品牌高度,基座则通过“星星人”“小野”等成长型IP持续造血,覆盖大众市场。
这种生态的可持续性,源于对“稀缺性”的极致把控。比如在2025年二季度,因LABUBU限量款的热销导致标准款销量下滑15%时,泡泡特玛随即调整销售策略,即将高端IP发布频率减半,引入会员预售制限制购买资格。对比Medicom Toy旗下因过度发行导致价格崩盘的前车之鉴,泡泡玛特通过动态调控,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港元。
从108万的拍卖纪录到39元的盲盒套餐,泡泡玛特的成功源于其在高端树品牌、大众做流量的多维精进,而更深层次的动力则藏在其对“新世代消费哲学”的持续探索中。站在现在看未来,泡泡玛特的故事远未结束。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