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雀巢2025Q1有机增长2.8%,NAN表现强劲

    雀巢发布其2025年前三个月财报,报告期内实现了2.8%的有机增长率,销售额达到226亿瑞士法郎(约折合人民币约1991.01亿元),其中外汇变动带来了-0.5%的影响,净收购带来了0.1%的影响,实际内部增长率为0.7%,定价贡献率为2.1%。其中,按区域看,在大中华大区,有机增长率为1.7%,实际内部增长率为4.0%,定价贡献率为-2.3%。按品类分,雀巢健康科学业务的有机增长率为4.2%。综合区域与品类来看,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区域的营养健康科学业务板块,第一季度销售额达3657百万瑞士法郎(约合323.13亿元人民币),有机增长率0.4%,实际内部增长0.2%与定价贡献0.2%共同驱动。细分业务中,健康科学类产品如营养补充剂及保健品实现中个位数增长,而婴儿营养业务因Gerber与Nido销售疲软抵消了NAN奶粉的强劲销售表现,导致该品类整体负增长。

    6小时前
  • 润本股份:一季度净利润4419.74万元,同比增长24.6%

    4月24日,润本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润本股份,603193.SH)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2.4亿元,同比增长44.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19.74万元,同比增长24.60%。

    6小时前
  • 仙乐健康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90%

    4月23日,仙乐健康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期内公司营收9.54亿元,同比增长0.28%;净利润6864.07万元,同比增长8.90%。财报中还提到,公司在泰国投资建设生产基地一事正稳步推进中,公司已经完成泰国项目公司的注册手续、汕头市商务局的境外投资备案手续、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境外投资项目备案手续及外汇登记手续。

    6小时前
  • adidas第一季度销售额增长13%

    4月23日,adidas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的初步业绩。据公告,公司第一季度营收增长近7亿欧元,达到61.53亿欧元(2024年:54.58亿欧元)。按汇率中性计算,销售额增长13%。不计去年同期的Yeezy销售额,adidas品牌本季度按汇率中性计算营收增长17%,这得益于所有市场和渠道的两位数增长。(官方网站)

    6小时前
  • 君乐宝10年在牧业方面投入约100亿

    日前,总台主持人走进君乐宝乳业集团,携手君乐宝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进行直播。据介绍,近10年来,君乐宝仅在牧业方面就投入约100亿元,目前,君乐宝自有牧场奶牛存栏近20万头,奶牛年平均单产达到12吨。

    6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保质期只剩两个月的临期奶粉,你敢卖吗?

产业

行行

阅读数: 18593

( 0 )

( 0 )

( 0 )

2016-03-14 18:09

导读:业内人士表示,即使真空保存,一罐近四年保质期的奶粉也没有人敢轻易去吃。

随着“3·15”的临近,奶粉的质量问题又受到了消费者更多的关注。

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奶粉质量的监管力度,类似“三聚氰胺”事件没有发生,但是奶粉过长的保质期是否对营养价值产生影响,仍然是消费者关心的热门话题。

3月9日,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奶粉的生产保质期多标注为两年,甚至有的企业奶粉保质期为三年,但临近保质期的奶粉实际从奶牛产奶到加工成婴幼儿奶粉,可能已经过去四到五年的时间。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这样产品质量会受到影响。

记者调查了解到,由于市场竞争激烈,2015年很多奶粉企业的库存比较大,春节刚过,很多品牌奶粉开始促销降价。一些临近保质期的奶粉降价力度空前,原价300多元一罐的进口奶粉直接降到了50元以内,其中不乏一些国际知名大牌。

临近保质期奶粉打折促销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2015年奶粉的库存量比较大,2016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好转,因此市场促销打折产品比较多,这些促销的产品多是临近保质期的产品。

记者从某大型电商平台上看到,临近保质期促销的奶粉有很多,其中不乏一些大品牌,有的低至几十元一罐,生产日期均为2014年。

其中,德国直邮的爱他美原价237.5元/罐,网售价为190元/罐,而生产日期为2014年11月20日,临近保质期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

而美赞臣安婴儿A+(亲舒)荷兰原装进口1段奶粉单罐原价为379元,限时促销价为260元,生产日期为2014年12月10~15日。

贝因美1段冠军宝贝原价为153元,促销价为89元,生产日期为2014年8月1日,此外贝因美有机绿爱+3段更是低至39元/罐,生产日期为2014年6月1日~9月30日。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奶粉的保质期各不相同,从540天到730天不等,进口奶粉一般为540天,而国产奶粉一般为720天。保质期在三年以上的奶粉只有少数几个品牌。

业内人士认为,只有个别的企业才会把生产日期标三年,其实在国外几乎没有三年保质期的奶粉,一般都是一年半的保质期。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不应该标三年,奶粉的有效期有两个节点,一个是从牛身上挤下来的鲜奶到喷成原料粉;另一个是从原料粉加工成婴幼儿配方奶粉。

宋亮表示,在奶粉有效期的标注上,其实很多企业都是打了一个擦边球。因为婴幼儿奶粉的保质期是从生产时算起,但是用来生产的基粉或大包粉可能已经放置一年,喷成婴幼儿奶粉后,再加上两年或三年的保质期,实际上奶粉从挤奶到保质期已经有三到四年的时间。

业内人士表示,即使真空保存,一罐近四年保质期的奶粉没有人敢轻易去吃。

目前奶粉生产分两类:一类是一次加工成型的奶粉,把挤下来的鲜牛奶直接加工成婴幼儿奶粉,这样的奶粉标注两年保质期是没问题的。但是,目前市面上80%~90%的奶粉都为二次加工而成,首先做成大包粉或基粉,再加营养素,进行二次生产,尤其是国产奶粉中使用国外原料的这部分产品。

对于80%~90% 奶粉是二次加工而成的原因,知情人士表示,如果要达到一次成型的条件,必须是奶粉的生产车间建在牧场,因为液态奶的运输成本比较高,保存期比较短,并且需要冷链配套。

由于多数奶粉企业的生产车间都是建在城市,因此几乎不具备从牧场到城市加工车间运输的条件,尤其是在欧洲国家,奶牛养殖比较分散。所以绝大部分的奶粉企业都是用基粉或大包粉来生产配方奶粉,其标注的保质期要比一次成形的实际保质期的时间长很多。

专家称奶粉保质期时限存争议

王丁棉表示,目前国内市场上所售奶粉,国产与国外的标注时间基本都是两年了。

而早在几年前,国产的保质期标注是一年,而外资奶粉保质期是两年,后为国产奶粉不断向外资奶粉靠近,也开始标注两年。考虑到奶粉的新鲜度和氧化程度,业界专家认为一年保质期比较科学,奶粉质量也比较好,保质期到底要多长时间一直存有争议。

王丁棉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在市场上购买了九大品牌的27罐奶粉,送到第三方去检测。

除了一个洋品牌的奶粉没有出现漏气和氧化的现象,其他八大品牌均有漏气和氧化的情况,氧化高的指标达到6~7,氧化程度低的也有1~2。

从检测结果来看,不管是进口奶粉还是国产奶粉,相当一大部分的包装是不合格的,其中包括一两个软包装和大部分罐装。虽然一直认为罐装密封效果好,但检测结果令人吃惊。

“氧化以后很容易受潮,氧气和水粉进入之后容易成粉团,这样的奶粉很容易变质,也容易产生黄曲霉菌毒素。这也是很多奶粉接到消费者投诉的原因。氧化指标达到4~6后,四到五个月之后氧化变质就不能吃了。当时检测的所有产品均在保质期内,甚至很多产品保质期在一年内。”王丁棉说。

业内多位专家表示,大包粉生产出来后,一般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来加工成婴儿奶粉。而那些超过1年以上的大包粉加工成婴儿奶粉后,由于储存时间较长,加上后期高温杀菌的影响,很多天然的成分以及生物分子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后来的婴幼儿奶粉的质量。

国际儿童食品法典委员会核心组专家丁宗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奶粉标签上的营养素是按照检测的最低下限值标注的。也就是按照营养素流失的速度,保证在保质期内能够提供营养素的数值。标签上的数值是已经考虑了流失的营养素,标注的数值是流失后剩下的部分。奶粉刚生产出来营养素比较多,慢慢肯定会丢失一部分,但并不会少于标签标注的值。

德国某品牌代理商告诉记者,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这款产品在欧洲的保质期是一年半,但进入中国后,消费者并不认可。

后来修改了好多营养素后,保质期变为两年,但在实际销售中仍然卖到一年半就不销售了。

保质期在12~15个月的产品称为黄灯区,这部分产品常在促销时出现,保质期在16~18个月的为红灯区,无论如何也要卖掉。

超18个月的,虽然还有半年的保质期但也会收回仓库或销毁。一方面防止在抽检时出现变质,影响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是本着对消费者负责。

新政即将出台,行业面临洗牌

虽然奶粉的保质期长短在专业人士看来仍有争议,但是专家提醒消费者,尽量少买临近保质期的产品。

目前受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临近保质期降价促销的产品并不在少数,一些企业的库存压力仍然比较大。随着新政出台的临近,市场销售临近过期产品的现象还会继续上演。

宋亮向记者透露,目前递交给WTO的奶粉配方注册制方案在主要内容和原则上WTO没有提出太多意见,只是在措词和用语方面提了一些小意见,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正在修改。预计三月底或四月初,奶粉新政将出台。

他表示,新政出台后,奶粉行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品牌会大幅减少三分之二,只保留三分之一。企业的话语权和渠道的话语权会发生逆转。会有一大批的经销商和门店退出市场。

此外,奶粉国际化的趋势也会增加,由于在国内生产奶粉的风险越来越大,而国外生产成本比国内低,劳动力成本也有优势,加上关税下降等因素,通过进口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奶粉会迅速增加,包括国产奶粉到国外建厂。而国内奶粉企业则面临着批批检测、月月检测的压力。

“因此新政出台后,本土的婴幼儿奶粉企业会进一步减少,国内一些中小企业,通过批批检测,严格质量管理后,将逐步退出市场。等到2017年重新发放许可证后,陕西和黑龙江的一些小企业都要退出去。”宋亮说。

他表示,2017~2018年,国内奶粉价格与国际接轨,价格也将降到与国际持平,整体价格不会再有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品牌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2017年,几大外资大品牌渠道将会下沉到三四线市场,对国产奶粉渠道造成挤压,贝因美、飞鹤、圣元等国产大品牌,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分享至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