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母婴行业观察
 热文
忽然一周 | 5个系列婴配粉批件信息公布;政协委员:建议将法定婚龄调至18岁;达能最新财报发布,爱他美表现亮眼
2025-03-03 17:06
AI技术赋能母婴育儿迈入深水区,哪些品类有望最先爆发?
2025-02-26 10:59
2025母婴行业新风口!五大消费趋势驱动行业增长
2025-02-24 10:44
澳洲奶粉红星贝拉米厄运不断:业绩今年被A2超越 股票大跌3家律所发起集体诉讼索要天价赔偿 中国库存太多低价促销被代购们所抛弃
导读:澳洲当红名明星奶粉贝拉米厄运还在继续,停牌要延长到12月21日,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已经引发澳洲投资者一浪高过一浪的声讨,三家律师事务A2所已经准备发起集体诉讼真毒贝拉米的“隐瞒”进行天价索赔。
贝拉米2016/2017财年的收入可能仅为2.4亿澳元左右,不远低于市场预期的3.68亿澳元,也低于上财年该公司2.446亿澳元的收入。贝拉米还表示,其息税前利润率将“适度低于20%”,而上财年该数据为22.2%。本应该很牛的业绩,一下子跌穿预期,引来的是愤怒。
12月12日公司公告停牌,称将于两天后就运营形势做出更新,然而周三发出的是另一纸停牌公告,申请将复盘时间延长到12月21日,为的是做出充分准备以更好“管理信息披露义务”,向股东和市场投资者说明营业形势变化对业绩预期的影响。
但是,贝拉米遭遇当头一棒:3家律师事务所发起集体诉讼为股东索赔,这让贝拉米难以躲过即将到来的天价索赔。
3家律所发起集体诉讼进行天价索赔
12月16日,澳洲广播公司(ABC)旗下的澳华财经在线报道,澳洲3家律所已经公开发生要求针对贝拉米发起集体诉讼,三家律所争着为股东打官司。Maurice Blackburn率先发难,称正在寻求支持并搜集诉讼材料,“研究就贝拉米违反持续信批义务,及对华奶粉贸易呈现的误导或欺骗性行为发起指控的可能性”,邀请4月14到12月1日期间买入股票的投资者参与集体诉讼。
律所集体诉讼业务主管斯本·雷德说,贝拉米应当提前向市场告知中国监管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我们有理由质疑贝拉米在做出披露之前,应当早就知道监管变化带来的影响了”
12月2日,贝拉米向市场公告运营进展称,由于中国市场销售额疲软,全年业绩将远逊预期,消息引发公司股价下跌超四成,市值挥发超过5亿澳元。上周,澳交所曾就股价异动相关的信披疑问向贝拉米发起质询,公司当时回复是在12月2日当天9点董事会结束后,才得知销售额不佳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并没有瞒而不报的情况。
显然,市场对此并不信服。企业治理专家史蒂芬·泰勒教授说这不太可能,此次披露的结果如此重大,而并没有任何“地震式”的事件可引发销售模式突然断裂,问题的形成应该有一段时日了。
到周四,另外两家律所也加入进来,都准备争取贝拉米股东支持。Slater & Gordon高级集体诉讼律师马修·舒克认为,贝拉米以出售高质量产品而著称,“我们目前的调查表明,公司将维护品牌信誉放在首位,却没有向投资者适当披露在本土与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其律所正在调查2016年四月以来公司关于中国市场表现的公告是否起到误导股东的效果。
ACA Lawyers高级主管布鲁斯·克拉克说,其律所正接洽中国食品监管政策顾问及多家澳洲和国际诉讼基金,围绕贝拉米的行为展开商谈。
贝拉米沦落太快被A2今年赶超
A2和贝拉米作为澳洲证券交易所唯一的两家以婴儿奶粉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其产品分别占据着澳新奶粉市场以及整个华人代购市场销量的第二位和第三位。两家公司既是澳新婴儿奶粉市场的领跑者也是行业之间的竞争者。
贝拉米迅速崛起的时候,A2只是一个小跟班,但是当贝拉米还在为澳洲第一奶粉品牌傲娇的时候,A2在今年实现逆转一举超越贝拉米,成为澳洲第一奶粉品牌。
作为一家综合乳品公司,A2旗下不只有婴儿奶粉,还有其他牛奶制品。A2的财报显示,2016财年,A2总销售额是3.5亿新币(约3.35亿澳币),其中婴儿奶粉销售2.14亿新币(约2亿澳币),婴儿奶粉销售占整个营业额的60%。
我们将A2乳业分成A2婴儿奶粉公司与A2牛奶公司。我们先通过A2的婴儿奶粉业务与贝拉米做一个简单的估值对比。
2015财年的上半年,A2婴儿奶粉销售额只相当于贝拉米总销售额的28%。2015财年的下半年,A2婴儿奶粉销售额就相当于贝拉米总销售额的40%。而进入2016财年,A2的婴儿奶粉销售更是快速增长。2016财年上半年,A2的婴儿奶粉销售额就相当于贝拉米的总销售额的70%。而2016财年的下半年,A2的婴儿奶粉就已经完全与贝拉米旗鼓相当,两个品牌的销售比就已经达到接近1:1的水平。
虽然A2与贝拉米这两个品牌的婴儿奶粉都获得了快速增长,但A2婴儿奶粉的增速远远高于贝拉米。考虑到贝拉米的销售额有大约10%来自于婴儿辅食,以及在2015年11月之后,贝拉米大幅度上调了其婴儿奶粉的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大约30%)。所以按实际的销售量(奶粉罐数)来看,A2的销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贝拉米。 来自淘宝的大数据也显示,A2的婴儿奶粉销量在2016年已经反超贝拉米,并且两者差距也越来越大。
2016年8月,贝拉米给出了令人惊讶的让中国企业羡慕的要死的年度财报。2016财年贝拉米销售额2.446亿澳元,同比增长95%;净利润3830万澳元,较上一年同期上涨322%;股息增长316%。
但是包装出来的红星红得快,跌落的也快。
双十一奶粉大战,贝拉米业绩也不错,但是实际上远没达到预期。据悉,贝拉米的三段婴幼儿配方奶粉当天在天猫国际上为销量排名第9的热销产品。澳洲媒体称,该公司产品在“双十一”购物节的销售额低于预期,同时中国的监管变化影响了公司的市场份额。
最近购物节期间的销售下降后,贝拉米正在中国大量抛售库存,将其婴儿配方奶粉的在线销售价格下调了50%,降至与澳洲零售价持平。
贝拉米之所以降价,原因是贝拉米向中国出口的奶粉太多了,为了备战双十一,贝拉米准备的货源太多,即使双十一已经过去,现在库存的奶粉还很多,现在价格也上不去。由于价格上不去,曾经的代购庞大团体也都抛弃了贝拉米,找能赚钱的产品代购去了。
贝拉米将销售大幅下滑归因于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奶粉配方注册新政影响,但是同样面临新政A2业绩还是很好。外界分析,是贝拉米严重误判中国市场,导致大量奶粉积压,低价也卖不出去。
澳洲过分热炒贝拉米中国概念,贝拉米误判中国市场导致奶粉大量积压低价也难以清库存
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报道,2015年,中国市场对澳洲“清洁绿色”产品,如有机婴儿配方奶粉、维他命、护肤品看似无尽的需求将相关股票的估值推耸到无以复加的高度。上财年,贝拉米是澳交所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股价涨超130%,盈利增长320%。
这家塔州奶粉公司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对更广泛消费品类股的“命运”转折有何指示意义?到目前为止就已公布信息,贝拉米盈利不及预期的关键原因有四点:
公司对华出口向直销渠道的过渡带来影响;
中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产品注册制度将于2018年1月落实执行,在此前难以通过注册的公司纷纷折价清空库存,对公司的销售形成冲击;
营销成本费用增加;
双11“光棍节”销售额比去年高,但是低于预期
品牌公司利润暴涨的背后是业绩,而股价暴涨的背后却是市场预期。一项涉及双方的重大投资灾难突然出现时,往往不是一方单独造成的。
独立股票分析师西蒙·杜马瑞斯克认为,市场投资者对贝拉米等中国消费概念股的过分推崇,对企业增长前景的不实际预期,是这场投资“事故”的助推因素。
今年2月时澳佳宝股价超过200澳元,当时就有分析师指出,澳佳宝需要以每年25%的速度,连续十年不间断增长,才能配得上这个股价水平。如今,它的股价已回落到110澳元。
很显然市场(包括诸多专业分析师)对中国消费概念股估值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运营风险,比如监管政策不确定性、同业竞争、品牌问题,以及供应链相关挑战。
“可以说,仅当近期接连出现盈利预期下调后,市场才对这类公司进驻中国市场面临的风险有更均衡的认识”,杜马瑞斯克说。
盲目押宝代购捧起来的市场 低价促销让代购无利可图终被抛弃
对华销售渠道的阻断对诸多消费品牌而言都是一场考验。今年中国政府接连调整电商法规,限制入华产品类别的同时,所谓的“灰色市场”或代购渠道也受到打击。作为市场领跑者的澳佳宝与贝拉米都曾提到,为应对监管变化,需要开拓在中国的直销渠道。
杜马瑞斯克评论称,最初他们都采取一种“杯子半满”的模糊状态,提出相关政策变化是积极的,相信只影响到近期盈利,并暗示入市门槛拔高反而有利于自己产品巩固竞争优势,带来长期机遇。两家公司的管理团队没有提到或预估的是“过渡期内盈利压力到底有多大”。
贝拉米近四分之三销售收入来自本土,理论上讲不应受制于中国消费者口味变化或监管政策变化的影响,但是,公司相当大的销售额来自将产品转售海外的代购者,当这个渠道不通畅时,效应很快显现。事实上,贝拉米在增长策略上希望更大程度地渗透到中国与东南亚市场,中国业务年增速目前达24%,而澳洲的增速是个位数。
令投资者担心的是,如果贝拉米中国策略面临风险,整个业务模式可能都会受到考验。对于即将发布的全面运营更新报告,泰勒教授预期,贝拉米会更加仔细的评估自己的弱点。
贝拉米不是唯一一家受考验的公司。功能牛奶公司A2 Milk与之商业模式最为相近。贝拉米的卖点是有机,A2的卖点是牛奶只含A2蛋白,适于肠胃敏感的消费者。对于他们及许多其它知名品牌而言,当前这股寒风之凛冽相信都是始料未及的。
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报道,从更大的视角来看,投资集团Forager基金公司的强森(Steve Johnson)认为,尝试打开中国市场的出口公司可能会面临跌宕起伏,贝拉米是很好的例证。贝拉米本身是个令人惊叹的成功故事,几年前销售额还只是3000万澳元,去年就飙升到了2.5亿。问题在于投资者没有意识到中国市场的特点,用过去的成功来推导未来。
强森说,在中国消费市场某种品牌人气飙升是很常见的现象,但人气迅速下落也很常见。整个的中国经济变化非常快,大量品牌挤入这个市场,希望站稳脚根。“前一天你还很火,但趋势很快变化,最新最潮就不是你了”。
“我并不认为中国市场的机遇会消失,人们也不会完全质疑中国作为出口市场的吸引力,那里仍是澳洲公司的‘蜜罐’,但我想人们在推断未来增长前景时会更具怀疑精神”。
澳官方也向行业公司提醒中国消费市场的复杂形势。澳乳业局表示,“在中国,消费品市场已变得远远更为复杂,比如,连锁超市与便利店销售额增长十分强劲,而它们配备有优越的物流与冷链设施……随着民众收入增加,消费者口味似乎在不断变化……中国乳业正在经历结构重组,与此同时,通过灰色市场与电商渠道进口的婴儿配方奶粉增长强劲。为回应食品安全方面的担忧,中国官方在这些市场的监管与执法也更加严格。”
维州婴儿奶粉制造商VIPLUS (维爱佳乳业)被停在华注册资格四周后获准恢复对华贸易。11月初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局要求澳农业食品部对其进行审核,上周五审计结果获批准。公司总裁卡宁汉姆说,尊重中国官方的要求和决定,主动进行了内部审核。据称暂停注册一个月期间,维爱佳乳业蒙受了不少损失,估计减损数百万澳元。
展望前景,澳乳业局认为增长机遇还将持续涌现。快速消费品在中国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广泛渗透,地方上的二三线城市会给快消品带来更大增长。
考虑到相关法规实施存在的不确定性,澳乳业局建议国内出口商从中国方面有经验的合伙方处寻求合规建议。
文章来源:消费日曝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