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母婴行业观察
 热文
忽然一周 | 5个系列婴配粉批件信息公布;政协委员:建议将法定婚龄调至18岁;达能最新财报发布,爱他美表现亮眼
2025-03-03 17:06
AI技术赋能母婴育儿迈入深水区,哪些品类有望最先爆发?
2025-02-26 10:59
2025母婴行业新风口!五大消费趋势驱动行业增长
2025-02-24 10:44
盲盒火爆,我却要退坑!
导读:“我要退坑了!”
当盲盒突破圈层,从小众消费走向大众之后,却有越来越多的玩家发出这样的声音。
在网上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言论:“家里摆不下了!”、“最近没有出想要的设计,很多设计理念都重合。”、“商家捞钱,盲盒的味道变了。”
2019年盲盒市场增速超600%,相关品牌数增速达300%,在爆发增长下,为何越来越多的玩家退坑,表现出疲软态势?
盲盒是什么?
“盲盒”就是在盒子里装上动漫玩具,或者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玩偶,价格49到69元不等,成系列销售。每个系列有几个到十几个,且同系列盒子外观一致,只能随机抽取。此外,每个系列还有出现概率极低的“隐藏款”、“特别款”。
盲盒由日本扭蛋衍生而来,起源于香港,随着盲盒品牌泡泡玛特的壮大,盲盒被大众所了解。2016年,泡泡玛特上线了首款潮流玩具产品Molly星座系列,但那时还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但随着2017年和2018年在潮玩圈的人气积累,在2019年终于突破圈层,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盲盒品牌。
盲盒的本质
盲盒已经成为当代最烧钱的爱好之一。据报道,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在盲盒潮玩上4个月花了20万;另一位60岁的玩家,一年花了70多万购买盲盒。
“买一个,你就想成套;成套之后,你又想集齐所有你没有的系列;集齐之后,你又想抽隐藏款。”以此循环往复,调动着每一个玩家的胃口。
究其根本,盲盒满足了玩家一下几个需求:
1.收藏癖:生活中的收藏爱好者随处可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收藏过一些喜欢的、或者有重要意义的物件。而盲盒里装的大多是艺术家设计的潮流玩具,这类玩具本身具有收藏价值,加上它是成系列的,所以促使消费者成套购买,“集不齐一个系列就有缺失感。”玩家毛毛说道。
2.新鲜刺激:盲盒的玩法具有不确定性,玩家在抽盲盒时有一种赌徒心理,是否抽到喜欢的娃娃全靠运气,心理学家也表示,盲盒等游戏的“上瘾点”在于“不确定的收益反馈机制”,让玩家反复地沉迷于其中。
3.陪伴需求:盲盒的主要消费者是90后年轻一代,他们有一定消费能力,独立、自信,大多为独生子女,在成长路上的孤独感,让他们对陪伴的需求更强烈,如泡泡玛特的盲盒形象molly,嘟着嘴看不出是什么表情,当你生气时,看到molly是生气的;当你开心时,molly就是微笑的。
为何盲盒火爆之后,一些玩家却选择退坑?
盲盒从小众走向大众,更多的人接触到了盲盒,有的人是欣赏盲盒中玩偶的设计而购买盲盒;有的人是觉得盲盒新鲜刺激;还有一些人希望通过炒盲盒赚到钱,再有一些是新入坑的玩家,只是想体验一番......
当出现有人退坑,决定放弃购买盲盒,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1.新鲜感褪去。盲盒玩家小丽,在刚入坑时,每一次拆盲盒,都会变得格外兴奋、紧张,她说:“你会对手里的东西充满未知感,但你又特别想知道的那种感觉,我玩盲盒就有点像59元我买一次快乐。”
一个月之后,小丽决定退坑。谈到原因她表示:“就是突然感觉没兴趣了,越到后面越发现,抽盲盒的快乐不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而且还不能排除抽到很丑的,自己不喜欢的,那就不快乐了。前几次买是因为我对盲盒的新鲜感,到了后来,这种新鲜感没了,反而越来越上瘾。有一天不买了,忽然想,你说之前买那么多,为的是什么呢?”
2.盲盒设计不再新颖。据了解,盲盒火爆之后,很多原始设计师不再参与设计,不懂设计理念的跟风者越来越多。一位玩家表示:“原本圈内一年只出两三套系列,现在频繁推出新品, 很多设计理念都重合。而且我已经疲了,追不动了。”
3.盲盒贬值。盲盒玩家小云告诉记者,她为了抽中隐藏款会整箱端,“这样几率会更大一些。”当她把一箱没有隐藏款的玩具放到二手平台拍卖时,发现他们已经贬值了,虽然这些盲盒是限量发售的,于是她不得不把这些盲盒尘封在仓库里。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盲盒玩家退坑的背后,是消费的疲软,新鲜感的消失,当稀有的盲盒不再稀缺,当艺术家的设计批量复制,盲盒便不再是年轻人追逐的对象,虽然每个系列盲盒都是限量发售。
文章来源:玩具前沿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