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澳优2023年营收73.82亿元

    3月27日晚间发布的财报显示,澳优2023年实现收入73.82亿元,同比2022年减少5.3%;毛利28.53亿元,同比下降15.9%;归属净利润1.74亿元,下降19.4%。对于业绩变动,澳优解释称,主要由于国内出生率下跌的外在因素导致业内竞争加剧。但佳贝艾特海外表现提升和营养品分部增长,补偿了部分业绩减幅。(公司公告)

    7小时前
  • 飞鹤取得加拿大地区第一张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执照

    近日,中国飞鹤旗下加拿大皇家妙克公司已取得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批准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决定。该公司已启动生产第一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下一步行动,预计相关产品将于今年夏天进入当地零售分销渠道。值得注意的是,飞鹤在加拿大投资的奶粉生产工厂是加拿大第一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且在投产后也是加拿大当地生产、销售的第一个奶粉品牌。2016年年底,飞鹤与加拿大金斯顿市签约,拟在该市投资建厂。该厂于2017年6月份开建,2019年调试完成。此次获得加拿大食品检疫局批准生产婴幼儿奶粉,意味着飞鹤旗下皇家妙克公司经受住了加拿大当地最高安全、质量和标准的检阅。(光明网)

    7小时前
  • 夏洛克鳕鱼奶酪片上新

    近日,夏洛克奶酪零食官宣推出新品:鳕鱼奶酪片。据悉,新品选用≥19%的新西兰干酪搭配≥16%的鳕鱼糜,外皮有嚼劲却内里柔滑,目前共有帕玛森风味及柠檬风味两种口味。

    7小时前
  • 国家信息中心报告:预计2024年GDP将增长5%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于3月28日在北京召开2024年国家信息中心学术年会。会上发布了《前稳后高 持续向好—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等9项成果。据分析,总体来看,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将呈现“前稳后高、持续向好”走势,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更加巩固,各季度间增速波动更趋平缓,供给需求结构更趋均衡,就业物价水平更趋稳定,预计2024年GDP将增长5%左右。(上证报)

    7小时前
  • 青岛:幼儿园将探索实施多孩家庭“长幼随学”

    青岛市政府新闻办3月28日举行发布会,发布了2024年青岛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招生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幼儿园入园方面,青岛市将探索实施多孩家庭“长幼随学”。据介绍,2024年,全市幼儿园普惠性学位供给充足,能够较好地满足幼儿的入园需求。(观海新闻)

    7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后疫情时代母婴消费趋势新变化,母婴品牌如何抓住行业增长红利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3995

( 0 )

( 0 )

( 0 )

2020-06-15 10:28

在比较难以预测的风险前,可能很多人看到的是危机,但危和机永远是相对的,我们应该去寻找新的机会,事实上黑天鹅事件中也往往会产生很多新机会。疫情下各行业都受到了极大冲击,那么企业如何才能活下来,甚至活得更好?近期在樱桃学院实战大课上,斯利安品牌负责人侯琳就后疫情时代母婴消费新趋势,分析了母婴品牌未来的发展出路,以下为其演讲内容: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认为本质上是对每一个产业、每一个企业长期竞争力的考验。去年频繁提到的一个词就是基本盘,国家、行业、企业、甚至家庭、个人都有基本盘,那么我们所在的消费市场基本盘是什么样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消费市场?


其实在过去三年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消费在不断升级。但我们要正确理解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其实不代表消费者都去买了最贵的东西,而不代表着产品价格要一定要提到更高,更重要的一点是品牌升级、结构升级、品质升级就是消费者希望自己能够活得更好,活得更精致。


2017年所有的消费者都在进行升级、焕新;2018年消费者就出现了新的精致主义,掌握了新的消费智慧;到2019年,可能更多消费者已经进行了结构化调整,消费思考更理性了,更想要拥有性价比更高、更好品质的产品,从过去追求某些品牌符号到现在追求真正适合自己的属于自己的必要产品。过去可能很多品牌是高于自己的,或很多消费者觉得拥有某一品牌是显示自己的地位或品位。但现在的85后、95后消费者其实是在探索自己,希望品牌和自己是平等的,“这是我的品牌”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他们不希望和别人的品牌雷同,要有自己的个性。


日本著名消费研究专家的《第四消费时代》中指出,第一个消费时代叫西洋画与大城市的一个倾向明显;第二消费时代叫家庭消费的兴起;第三消费时代叫个性化消费来袭;第四消费时代叫消费回归理性,就是更简约化,更追求这种精神的一个时代。 对于中国来讲,中国的市场非常庞大,但发展不均衡,即从五环内到五环外,从一线城市到二线、三线、四线,甚至到农村市场,同时第一时代,第二时代、第三时代和第四时代都是并存的。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回溯与归真”理念在消费升级中逐渐渗透,尤其是以高线城市为代表的消费者在削减不必要的浮华,更多的是回归本真的消费体验。


洞察后疫情时代母婴消费趋势,行业新红利凸显


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消费趋势大变革,在消费升级遇到全民抗疫的情况下,消费者的理念又会发生什么样的这应急变化?尤其是对于母婴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一个影响?在疫情期间,斯利安整理了一份针对于母婴人群的消费洞察报告,集合了3000多名受访用户的真实的感受,在这儿分享给各位。


首先从育龄人群的孕育心态来看,数据显示,在备孕妈妈中,有1/3是认可二胎的;已经有一个宝宝的妈妈,近半数是有要二胎的打算;已经有二胎的妈妈中,有70%以上非常满意二胎的状态,可以说,二胎家庭结构正在逐渐被社会接受。


微信图片_20200615103036.png


从疫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对孕妈表现出最大的影响其实就是缺钙和肠胃问题等“并发症”,因为宅在家,缺少运动,还有冬天晒太阳机会较少,所以导致了缺钙和肠胃问题都会比较明显,这是我们需要关注到的对母婴人群的影响。接下来新冠病毒影响最大的就是老年人,这也了引发家庭中坚力量、妈妈等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关注,以及营养产品需求的上升,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相对明显,快速地去释放了这种需求。


微信图片_20200615103040.png


在产品的购买结构上,外在防护的抑菌型产品和内在的增强抵抗力、免疫力的保健品,这些产品的关注度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无论是备孕、怀孕还是宝妈人群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对营养品的需求都达到了6成以上。购买方式上,我们可以看到,高线城市线上购买的占比更大,低线城市的线上购买占比也有所提升,现在已经将近4成了,同时母婴店和药店目前仍然是低线市场的主要购买渠道


微信图片_20200615103043.png


另外海外品牌在疫情过程中受冲击的影响应该是非常大的,而无论是一二线还是低线城市,对于国产品牌的信心都是大增,数据显示, 6成以上用户表示非常愿意去考虑国产品牌。消费意识的转变对国产品牌来说,其实是非常好的机会,因为疫情的影响让囤货再次成为了大家接受的避险方式。而在囤货产品的选择中,除了类似于奶粉、纸尿裤等刚需产品,营养品和一些日用品进到了用户的考虑范围之内。


微信图片_20200615103046.png


经历疫情后,提高免疫力成为了显性需求,调研报告显示,在营养品当中,70%以上的用户会选择增强免疫力的产品。同样保健品也得到了普及,70%以上的用户表示会通过补充保健品来调理身体,其中维生素、益生菌和钙排在前三位,尤其是维生素需求占比超过了5成,而益生菌在各类人群中的需求量普遍比较大的。


按照人群细分,除了益生菌和维生素外,备孕人群会更关注叶酸,孕期妈妈和宝妈更关注钙。


微信图片_20200615103050.png


总的来说整体消费趋势也是做母婴行业最希望看到的结果,1、二胎成为妈妈普遍认知,但是否能催生新一轮人口红利,还未知;2、国货或国潮品牌的崛起时机可能会加速到来。另外疫情影响下,消费新需求爆发:1、抑菌产品将成为生活日常需求;2、免疫力提升的营养保健品市场需求更旺盛;3、益生菌、钙产品将迎来新增长点。


疫情加速消费理念不断进化,无论是渠道方还是品牌方,我们都应该对消费者变化保持高度敏感,及时开发新产品、布局新品类,才能赶上相对的增长红利。


全力打造品牌力,品牌力才是企业免疫力


我之前了解到在Q1阶段,很多公司的营销工作基本是停滞的,但疫情总会过去,所以我们要思考疫情过后,消费行为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很多人说补偿性和报复性消费马上就要来了,但可能只会在不同的这种消费群体或者不同的品类当中存在,不能一概而论。甚至可能会导致消费更谨慎,最为直观的一个表现是,很多人可能会延缓部分非必要开支,而在必须开支上,会把钱花在更稳妥、确定性更强、信赖感更强的产品上,即品牌更好的产品。疫情后,我们可能真正会迎来好公司的大时代。什么叫好公司?公司拥有丰富的品牌价值,拥有适合消费者追求美好生活的创造力,这也是品牌力的一部分。


所以说品牌力足够强,才是企业拥有真正的演绎力,简单来说,品牌力就是品牌以定位、价值输出或者传播手段对消费者产生的一种结果,即在消费者心目当中所形成的品牌意识,如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联想,以及品牌态度,这些构成了品牌资产的强弱,也就决定了品牌力的强弱。


微信图片_20200615103053.png


在品牌资产建立初始要完成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精准定位,就是告诉消费者,你是谁,为什么是你,寻找定位并不要求我们去创造新事物,而是要去操控消费者心目中已经有的认知,然后就是怎么把已有的认知和品牌、产品关联起来。


定位明确后,紧接着要做的事情就是高效传播了。传播简单一点讲,就是广告语的重要性,广告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对品牌的精准定位,像斯利安设计广告语的时候,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体现品牌的购买理由,一句话告诉消费者为什么要买你;第二、要有指令性,能够说动消费者去产生购买的冲动; 第三、要容易传播,一句比较押韵的俗语套话。所以朗朗上口、简单容易传播的广告语,其实要经过精心的打磨。


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品牌力强的公司是不需要担忧什么的,品牌力其实就是免疫力。所以可以预见,经过这场疫情的考验,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发现只有真正地打造品牌,真正建设好品牌力,才能够拥有企业真正的免疫力。


品牌其实是一个无形的资产,在日常的情况下,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去忽视的。希望有更多的母婴从业者能去重视品牌,去花更大的精力或资源去打造品牌力,关键的时候,它真的可以决定企业的生死。


疫情危机下,企业营销如何突围?


大家都说,2019年太难了。本来寄希望于2020年能过得好一点,但疫情当下,如何活着,而且能够好好活着,成立一个新的课题,不要浪费一场危机。我们一直在讲,危和机是并存共生的,那企业应该如何止损,去如何变革应对?


1、数字化的营销。抗疫大考,企业营销数字化已经喊了很多年了,但是很多人可能还在犹豫,或者是浅尝辄止,这一次的大隔离和线下商业的休克逼迫大家去认真考虑数字营销了。那数字营销应该怎么去做?


疫情下,很多企业去做社群或直播自救,营销在线化和私域流量的运营,成为了很多人的首选项。在这个过程中,也涌现出很多围绕各品类或各渠道互相打通的新思考或实践。如2月份,以线下直营门店为主要销售渠道的美妆品牌林清轩通过线上数字化运营,加上品牌力的影响,实现了品牌自救。他们并没有因为疫情就切断了和目标人群的联系,而是通过数字化营销手段,把用户搬到了线上,持续带来了很多新客户的关注和新生意,反而是实现了突破性的增长,整体的业绩比去年同期还增长了145%,这个案例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对于母婴行业来说也是一样的,我们面对的消费者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面对的其实是同样一群人。在特殊时期,我们怎么去选择正确的一个营销方式?我想去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数字化营销的新思路,这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2、全员营销。稻盛和夫曾说过,萧条时期,全体员工都应该是公司的销售员。我觉得这是非常正确的一个思路,除销售团队外,非销售岗位的员工也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公司做营销推广,公司要开展全员推广也是势在必行,斯利安就是这样做的。


企业员工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业务人员,可能是负责销售、营销、市场、运营、推广等等岗位相关的人员;另一类就是非业务人员,如行政、人力、财务、研发等等职能部门的人员。斯利安将打造全员营销分为两部分:第1个就是提升存量价值,就是把现有销售人员打造成超级销售,如现有商务做营销中心的销售、省区销售,还有市场部推广,品牌运营等,把他们打造为超级销售,这是提升存量的价值;第2个是提供增量价值,就是要努力把其他非销售人员循序渐进地打造成超级销售。


那我们都清楚最难做的就是增量,所以从全员营销的角度来说,由于销售人员具备天然的营销属性,提升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而对于非销售人员来说,要把他们真正的动员起来,往往比较难去落地。 所以斯利安在执行过程中做了两件事:首先是成立10人左右的创业型小团队,这种小团队本身的向心力和组织凝聚力相对是比较强的;其次是做了中心化的任务系统,即由品牌部门来牵头,由人力部门去进行任务量化及考核,进而全公司全员推广,然后迅速落地,由此去弥补了单凭线下营销团队无法开展的业务空白。


3、打造线上线下全渠道的运营能力。疫情迫使我们必须要加速线上线下的融合互动,推动营销模式的转型,其中包括消费者互通、线上线下运营团队的高效协同,及仓储、物流等供应链上一体化等,通过这些动作,我们能全面提升消费者的终端体验。


其次就是借助大数据去挖掘全渠道、全潜能。在数字化时代里,大数据是洞悉用户需求最有效的工具,而只有把消费者大数据掌握的越清晰越全面,我们才能越来越精准,明确了解到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才能去明确消费者画像,进而去制定他想要的产品开发、营销手段或营销策略,最终可以去高效触发购买欲望。


最后总结四点:1、把握行业重构机会,如细分品类、垂直品类、细分场景;2、布局未来去开发新产品和新品类,重新调整对消费结构和消费者的认知;3、坚定不移地去打造品牌,要从过去的流量品牌转变为能占据消费者内心流量的品牌。3、打通线上和线下营销通路,线上线下融合是必然趋势,尽早布局,线上线下双管齐下,这样才能去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