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正式公布,伊利、蒙牛、飞鹤、君乐宝等上榜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其中,九家乳品企业上榜。被评为“时代优品”的企业包括:伊利、蒙牛、飞鹤、君乐宝、三元、新疆石河子花园乳业有限公司(品牌“花园”)。被评为成长企业的企业为:天津海河乳品有限公司(品牌“海河”)、陕西红星美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美羚”)、新疆凯瑞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品牌“瑞缘”)。

    1天前
  • 贝因美股价连续多个交易日涨停

    4月13日,贝因美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交易价格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经核实,公司未发现前期披露的信息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近期公共传媒未报道可能或已经对本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本公司未公开重大信息。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近期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或预计将要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于本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公司股票异常波动期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未买卖公司股票。公司不存在违反公平信息披露规定的情形。(公司公告)

    1天前
  • 美团“反攻”即时零售,“闪购”将成独立品牌

    4月12日上午,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在社交媒体上透露,美团非餐饮品类订单已突破1800万单,并宣布美团将在下周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标志着美团将进一步发展即时零售业务。据悉,王莆中提到的“美团即时零售品牌”是美团闪购,目前美团正在小范围灰度测试APP首页的“闪购”一级入口。过去“美团闪购”没有APP独立入口,主要依托于美团外卖,区别只是买餐或买非餐食。(亿邦动力)

    1天前
  • 澳门特区婴幼儿每年将获发1.8万澳门元津贴

    4月14日,中国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在立法会发表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2025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题为“革新谋发展,奋进开新局”。岑浩辉宣布,澳门特区政府将推出“育儿津贴”计划,向澳门永久性居民中三岁以下婴幼儿每月发放1500澳门元,每年合共发放1.8万澳门元津贴。此外其他惠民措施也有所调整,出生津贴调升至6500元、结婚津贴调升至2200元。据悉,澳门特区2024年全年新生婴儿为3607名,同比减少105名,出生率下跌0.2个千分点至5.3‰。

    1天前
  • 海南:拟出台育儿补贴办法,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提振和扩大消费三年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加大生育养育保障支持。出台育儿补贴办法。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形成政策合力。开展省级层面消费领域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发挥供销系统、乡村振兴队伍等作用,精准实施消费帮扶。鼓励将工会经费用于职工节日慰问品、健身、文体等消费。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1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消失的五大粉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3673

( 0 )

( 0 )

( 0 )

2020-12-08 10:25

导读:奶粉市场现在还是外资品牌的天下吗?


作者:奶粉关注


◆“什么奶粉卖得好?主卖飞鹤、君乐宝、三元、伊利,外资卖爱达力、康多蜜儿”

◆“外资也在做,卖得一般”

◆“最早是卖进口品牌,现在转向国产了”


今年11月,母婴行业观察线下零售图谱建设之旅以纽曼思为首席同行伙伴,走访山西线下市场。很多经销商、零售商、母婴店老板这样说。


20201208102833.jpg


在太原这样的二线城市,惠氏、达能、美赞臣、美素佳儿、雅培等头部外资品牌在门店的货架上还算常见。


再往下呢?运城、临汾、大同…母婴店的货架上摆的大部分是飞鹤、君乐宝、伊利、三元、合生元、蓝河、圣元、贝因美……


感受明显吗?奶粉越往一线城市走,进口品牌的市场越大,三线以下的下沉市场大部分是国产品牌的天下了。


历经十年高速发展,奶粉行业原有格局渐被打破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奶粉行业的分水岭,国产奶粉品牌遭受重创,外资品牌遇到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是消费者对进口奶粉的信赖,另一方面二胎政策带来一波新生儿红利,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快速成长起来,乘着电商渠道加速崛起的浪潮和强势的品牌认知,主导了中国奶粉市场的发展。此外,跨境电商的发展更是带动了进口奶粉的业绩增长,也带火了很多外资品牌,如a2、贝拉米、爱他美、诺优能、可瑞康等。2008-2017年,可谓是外资奶粉品牌在中国市场发展的“黄金十年”。


然而,从2018年开始,外资企业增长趋于缓慢。对于母婴渠道而言,外资品牌经过高速发展成为通路品牌,难以给到门店足够的利润支持。一位山西的婴儿食品经销商直言:“做大通货太累,压货严重。”


今年疫情对外资品牌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有消费者表示:“疫情的原因,导致国外的东西可能也不是特别安全,而且宝宝的奶粉如果有邮寄或者其他方面的困难,宝宝就会断粮。”澳大利亚的奶粉代购表示,“今年以来,奶粉代购这一块的订单量锐减60%。很多国内的消费者更加倾向于在国内购买国内的奶粉,而不是去找国外的代购,因为时间很长,价格又没有什么优势。”


山西临汾的母婴店主表示:“因为疫情影响,在我们当地,消费者要么不买外资奶粉,要么就只选择生产日期在2019年5月以前的。”


强强PK,战况焦灼


今年11月6日,CCTV2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播出专题节目——《洋奶粉代购受阻背后》,解读后疫情时代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发展变化,报道称,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婴幼儿奶粉占据了67%的市场份额,中国奶粉重新赢得中国妈妈的信任。


同时,美媒关于“外国品牌开始面临中国挑战 ”的声音也多起来。全球多个分析机构近日表示,由于对本地市场理解更深入、对电子商务更熟悉,中国市场本土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开始超过一些全球巨头。美国著名媒体彭博社最近刊登的报道称,在一个又一个“洋品牌”长期主导的领域里,中国国产品牌正奋起直追,让那些依靠中国市场的国外领头羊们感受到了压力。


不可否认的是,国产奶粉正在加速抢占市场。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婴幼儿进口奶粉数量约为41.7万吨,2019年进口数量为34.5万吨,同比下降17%。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的乳品企业563家,实现营收3120.1亿元,同比增长6.82%,经过这几年不断积蓄的力量,我国乳业驶向高质量发展轨道。国产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占有率过半,抽检合格率为99.8%,品质不断提升,越来越得到用户消费者认可。


但在下沉市场的渠道端,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声音:“一些国产品牌事实上已经是通路货了,门店卖这些品牌不为赚钱,只是为引流,而且他们‘绑架’了母婴店,如果你不卖,就让别人卖。”


事实上,多家外资巨头也在加速进行本土化进程,收购本土工厂、扩建中国工厂等,例如今年9月雀巢宣布将进一步投资雀巢哈尔滨双城工厂,总计4亿元,其中2亿将在今年落实实施,拓展雀巢在双城多方面的业务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雀巢在当地工厂的高端化生产。达能也借收购重启奶粉本土化。5月底,达能全资收购了迈高乳业(青岛)有限公司,这是达能在中国市场把多美滋品牌出售给雅士利后,时隔5年再尝拥有本土婴幼儿配方奶粉工厂“滋味”。


针对长期以来被国产奶粉牢牢把控、外资品牌相对薄弱的三四五线及乡镇的下沉市场,外资企业也在积极布局。例如今年5月美赞臣母公司利洁时首席执行官曾表示,未来中国低线市场的潜力被视为推进利洁时婴配奶粉向超高端转型的动力;雀巢营养品战略业务全球主管去年也曾透露,要往中国西部市场和三四线市场下沉,并在接下来的 18 个月里计划进驻1万家母婴店。今年惠氏还全新推出了针对中国本土的超高端品牌臻朗,并且也采取了一套新的市场打法。


的确,在中国奶粉市场,外资品牌和国产品牌的竞争已经到了“既决胜负也决生死”的时刻,外资品牌在中国稳扎稳打、积淀深厚,但变革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