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孩子王发布2024年年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

    4月2日,孩子王(301078)发布2024年年报。财务数据显示,孩子王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显示出坚定的业务布局能力和强劲的增长动力。全年,孩子王营业收入达93.4亿元,同比增长6.7%;归母净利润达1.8亿元,同比增长72.4%;扣非净利润达1.2亿元,同比增长90.8%。亮眼的还有现金流和全年分红与回购数据,前者达到11.8亿元,同比增长46.5%,展现了孩子王良好的财务状况;后者占比归母净利润达60%,传递出孩子王对回报股东和企业长远发展的责任与信心。

    1天前
  •  森马服饰发布2024财报,儿童服饰营收103亿

    森马服饰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146.26亿元,同比增长7.06%。其中,儿童服饰业务实现收入102.68亿元,同比增长9.55%;休闲服饰收入为41.90亿元,同比增长0.44%。休闲服饰占总营收比重为 28.65%,儿童服饰占总营收比重为70.21%。(童装观察)

    1天前
  • 江西明确:向0-3岁婴幼儿家庭发放托育服务消费券

    近日,2025年江西省十件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今年,“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被纳入了省政府民生实事。针对这项工作,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将推动城市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并实施政府购买托育服务消费券项目。


    具体来看:2025年,江西拟在全省支持新建、改扩建不少于100个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设施。江西将实施政府购买托育服务消费券项目,鼓励各地采取政府购买托育服务方式,面向辖区有意愿入托的0-3岁婴幼儿家庭发放托育服务消费券。托育服务消费券采取线上申领的形式,拟于6月份由省卫生健康委统一组织并分批次向婴幼儿家庭发放。婴幼儿家庭可通过省卫生健康委公布的平台领取,领取后限期内(6一10月)在定点托育机构核销使用。托育消费券设定面值为200元/张,每个0-3岁婴幼儿每月限使用1张,2025年累计使用托育消费券金额不超过1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消费券面值。

    1天前
  • 8批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不合格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3月29日发布2024年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质量省级专项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滨州市滨城区朴与素品牌童装店、东营市东营区厚里童装店、郓城县卜吉熊童装店、寒亭区梦想妈咪孕婴生活馆、潍坊宝多宝母婴用品有限公司创业街分公司、郓城丘豆豆童装店、浙江幼米服饰有限公司、浙江厚里服饰有限公司、卜吉熊(福建)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杭州未喔服饰有限公司、杭州幼米服饰有限公司、北京酷羽宝宝服饰有限公司、东莞市童谣服饰有限公司等生产或销售的8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pH值、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纤维含量、绳带要求、羽绒含绒量、绒子含量。不合格产品主要有卫衣、动感字母印花连帽卫衣、拼色星星字母连帽卫衣、休闲长裤、羽绒服等。

    1天前
  • 妙可蓝多:将加速与蒙牛奶酪战略协同

    3月31日,妙可蓝多披露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会议纪要。针对“公司毛利率波动的原因及后续有哪些应对措施”,妙可蓝多表示,公司2024年的产品毛利率较2023年有提升,主要因为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下降以及使用国产原辅料替代进口原料等积极措施导致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公司2024年的产品毛利率较2022年和2021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为产品结构变化导致。妙可蓝多与蒙牛奶酪进行业务整合,毛利率相对较低的餐饮奶酪占比提升。展望未来,随着蒙牛奶酪收购完成,后续将加速战略协同以提升毛利率水平。(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1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母婴出口电商PatPat被资本热捧背后,中国童装出海生意可观吗?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4771

( 0 )

( 0 )

( 0 )

2021-08-19 19:30

导读:近一两年来母婴行业投融资热度持续降低,母婴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1-6月,获得融资的母婴相关项目为56起,融资金额为72.4亿,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融资数量有所减少,但融资金额大幅上升,各细分头部企业被争抢,母婴新消费火热。近期,接连获得两轮融资的PatPat引起了童装观察的好奇。


作者:童装观察


此前,PatPat定位为母婴出口电商平台,童装观察注意到,如今它已改为童装DTC品牌,的确,如今DTC概念及模式热度在持续上升,这或许也是资本看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8月17日,PatPat宣布完成软银愿景基金二期独家投资的1.6亿美元D2轮融资。而在一个月前,PatPat刚宣布完成5.1亿美元的C轮、D轮系列融资,C轮系列融资由今日资本、泛大西洋资本、鼎晖百孚联合领投,SIG海纳亚洲、Ocean Link、渶策资本等跟投。D轮系列融资由DST Global领投,泛大西洋资本、Ocean Link、GGV纪源资本等跟投。


当下疫情形势尚在,全球生意未完全复苏,国外包括孟加拉国、柬埔寨、缅甸等国的供应链都受到影响。PatPat作为做出口童装生意的一个缩影和代表,在此刻被顶上热浪风口,其中实际蕴含了许多国内童装人包括投资人对于做童装出口局势的探索。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上半年1月至5月,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达566.12亿美元,同比增长48.3%,两年平均增长7.0%。而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统计,2017年全球童装市场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600亿美元,同比增长6.2%,Market Prospects预测,全球婴儿用品市场在未来五年将以每年5.2%的复合增长率增长。现阶段我国国内童装规模超3000亿,即使是与17年的全球童装销售额相比,国外也是很可观的市场。


从投资人角度出发,据2021上半年融资数量的统计,母婴、服饰相关融资数量紧随主流食品、饮料、美妆主流融资之后。而跨境电商前景依旧被看好,虽然亚马逊四月底的“封号潮”延续至今,但8月5日深圳市商务局发布了《深圳市商务局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度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对跨境电商提出支持,广州、浙江等更多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为当地跨境电商发展按下快进键。不止一位消费投资人曾向投资界直言:出海和跨境电商是接下来不可错过的投资机遇之一。


结合跨境电商前景向好和全球童装的热度,眼下做童装出口生意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其中品牌也需要跨越很多障碍。


我们分析PatPat的电商模式,主要是数智化和DTC。


虽然PatPat成立之初不具备童装行业知识,但依托于创始人对计算机算法的经验,PatPat在利用数智化体系洞察消费者需求、采集物流数据等方面是具备先天优势的。C轮融资出手押注PatPat的今日资本掌舵人徐新就表示:" 颠覆行业的人通常都是外行,PatPat 的三位创始人是卡内基梅隆学计算机的理工男,完全没有做服装的经验,但是他们通过算法,解决了服装行业最大的痛点——那就是老板辛辛苦苦干了一年,赚的钱都变成了存货,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样精准预测用户需求,而 PatPat 通过算法和数字化运营解决了这个问题。"


现在国内很多品牌都布局DTC(direct to customer),PatPat从最开始就看到了出口童装“中间商可替代不可替换”的痛点,利用“妈妈团”、社群、选品团等方式进行自上而下的B2C布局,通过DTC模式直面消费者不仅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喜好,更加强了上游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品牌翻新就快。据了解,18年的PatPat就实现了平均每天上新200-800个SKU,同时保持在线的SKU能达到2万个。


当然,做童装出口生意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2000年时,中国的童装外贸企业就基本上形成了以佛山、湖州、石狮和武汉为主的四个生产基地。当时的童装在海外市场道路上缺乏核心竞争力,杂牌、贴牌为主,国产童装品牌也尚未崛起,乃至到14年,PatPat在选择供应商时也还是面临难题,王灿曾坦言:" 开始创业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很多血泪史,很多问题出在我们的中国供应链上,从 2015 年开始被无数的供应商和仓库坑过",因为专业不在服装的生产制作与供应,对于做出口电商来说,产品质量、周期、成本等都会对品牌经营造成很大影响,这是做出口童装没有办法避免的事。


电商之所以被追捧,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物流的便利,国外的消费者对电商没有太高的物流要求,像美国一般快件的标准是两周。PatPat在物流方面采用一些跨境供应高效的管理方法,把送到欧美的货控制在7天以内,但如果不加控制的话可能要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时间。最开始时,物流对PatPat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觑,成本、周期都是做出口很关键要点,而要找到优质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往往不容易,据此情况,像PatPat这样的品牌也只能说先把量做起来,有了量建立规范的物流体系才相对更容易。


除此之外,文化融入对于品牌塑造必不可少。除产品本身质量是否符合当地标准之外,还要一些外部支持比如商标、产品介绍、符合海外消费者审美的包装等等。处理童装标识的问题,PatPat首先是将中文翻译成英文,然后再请专业的外国专家将标识进行本土化的润色,针对不同地方文化碰撞的地方,PatPat也有意识减少类似的内容冲突,避免因为文化不同造成的品牌印象折损。由此,参考这位童装“独角兽”的做法,提升品牌本土化是进占国外市场的关键。


“质量、物流、客服、性价比、产品设计、产品展示”,联合创始人高灿曾以六个关键词概括PatPat做母婴出口电商的秘诀,这几个关键词概括了PatPat在成为全球最大童装品牌“独角兽”之前踩过的坑和做出的努力,而这些也是做童装出口生意绕不开的挑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生产力很强,“made in China”几乎遍布全球,而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中国童装势必要到更大的舞台竞争,做童装跨境电商不仅仅是产品输出,同时也倒逼着中国产业升级,帮助童装产业制造出更多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PatPat

分享至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