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税务总局:营养保健食品制造收入同增6.9%

    7月16日,税收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银发经济发展呈现三大亮点。从生产制造看,营养保健食品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9%,较全国制造业平均增速分别高出1.7个百分点。健康消费增速亮眼,上半年,助行助听产品、老年营养和保健品、健康监测设备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2%、30.1%、7.5%。健康消费预防性支出显著增长,反映出健康意识从被动医疗向主动管理转变。(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20小时前
  • 奶酪消费迎来复苏迹象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六届奶业大会“中国奶酪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凯度消费者指数业务总监廖为新在此次研讨会上分享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奶酪品类市场销售呈现复苏迹象,渗透率有所上升,但与其他乳制品相比,仍有较多增长空间。截至2025年6月13日,奶酪销售额同比下降幅度已缩小到0.1%,市场渗透率也从2025年3月的28.8%提升至2025年6月的29.2%。(新京报)

    20小时前
  • 天猫健康官宣青少年营养品新商策

    日前,天猫健康保健行业资深专家昭觉透露,母婴、药企、营养品品牌正在加速上天猫健康,布局儿童及青少年营养品赛道。对此,天猫健康加码推出专享新商政策,母婴品牌跨界营养品赛道,将可享受一对一,一日开店等新商专属服务。天猫健康还针对新手、进阶、高阶品牌推出三档新商成长政策,包括50%淘客佣金,20%流量加码等,单店最高可享受150万元经营激励金。

    20小时前
  • 伊利三赴链博会发布品质公约

    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交流平台,本届链博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50余家企业与机构参展。伊利集团作为中国奶业“链主”企业,已连续三届应邀亮相,并在本届盛会上重磅推出全产业链供应链成果展。开幕当天,伊利携手中国国际商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国研网、搜狐网等,共同发布了以伊利为样本的《中国奶业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系统梳理中国奶业的实践成果与发展路径。同时,伊利首创奶业AI互动演讲,以前沿科技手段沉浸式讲述中国牛奶的品质跃迁与产业变革,并联合全球合作伙伴缔结《中国奶业供应链品质公约》。

    20小时前
  • 贝因美:控股股东申请预重整

    贝因美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浙江小贝大美控股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16日向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预重整申请。截至公告披露日,小贝大美控股共持有公司股份132,629,47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28%。其中,被质押或冻结的股份数量为131,105,171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98.85%。小贝大美控股的预重整申请尚未被正式受理,小贝大美控股后续实施重整程序,可能导致其在公司的股东权益发生调整。

    20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如果可以重来,你会不会在疫情开始的那一刻就关店?

产业

小小刀

阅读数: 3415

( 0 )

( 0 )

( 0 )

2022-05-12 11:07

导读:有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11月,我国共吊销注销个体户、个转企等主体301万家,即便排除流动摊贩、网店,其中小店、店铺倒闭数量仍然有上百万。时至今日,这个数据更是在无限增长,太多人或是被迫逃离战场,或是主动关店止损。


对于静待2022好开局希望大干一场的从业者来说,以为是黎明前的黑夜,哪想到天没亮过,黑夜一个接一个。疫情第三年,对于苦撑的母婴从业者而言,不确定或许才是最大的恐惧。


在之前走访渠道以及日常和渠道交流的过程中,有多位从业者表示,“现在母婴行业正在经历痛苦的时期,很多连锁都在面临营收和利润上的双重难题,未来大环境并不乐观,是否能活下去就看企业生存欲望有多高。”


确实,漫长的寒潮下,太多的从业者已经开始疲惫、无奈、丧失斗志,于是就有了这次的发问,“如果能重新来一次,在疫情一开始的时候,你会不会主动选择关店?

因为听了太多的“难”,以为多数人都会选择通过关店来及时止损,但事实上在新母婴店的采访中,还有一众从业者在母婴零售赛道上仍干劲满满。


在我们年初走访贵州市场时,贵州当地一头部母婴连锁老板向我们表示,“下滑这个概念在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2022年一月份保持了110%的增长,接下来我们每个月也必须增长。”


江苏泰州一母婴店老板表示,“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市场洗洗牌挺好的,不过我看好多店都开得好好的,有的比疫情前的生意还好一些。”


中山的一位精品母婴店老板也向我们分享道,“疫情第三年,我们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接下来只是说如何调整经营策略的问题,但我们干劲还是挺足的,疫情只是一个借口,让没有实力的人带着借口离场而已。”


还有一位来自苏州的母婴店老板也坦言,“我们这开启静默模式的前三天,有些门店说三天做了一个月的营业额。”


而对于一开始的发问,诸多母婴店主更是直言,“为什么要关,凭什么是我先关,即便是回到疫情最开始的时候,也绝对不会还没开战就先缴了械。”其实不难看出,相较于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母婴店的处境似乎还算好一些,而这更多的来自于母婴零售生意带来的“安全感”。


首先第一点,母婴消费的刚需特性在任何时候都是最大的保障。以此次上海疫情为例,物资短缺,在食物之外,母婴用品成为大家都比较关注且亟需的物资,而在这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吃饭是刚需,但下馆子不是刚需,成人的吃喝可以稍稍凑合,但是宝宝的吃穿用必须谨慎对待。这也应了采访中一位母婴店主的话,“我们门店开不了门,但是宝妈们都在向我们要货,宝宝不能没有奶粉吃,也不能没有纸尿裤用,这些钱即便大经济再差,消费再降级,该花还是得花。”


其次是,前两年的疫情或多或少都培养了大家线上消费的习惯,对于线下门店来说确实是一大冲击,但是自今年3月反扑的疫情,快递停摆、配送延误,使得消费者也不能在希冀于通过线上电商平台解决全部的育儿消费,于是更加依赖于线下门店,特别是疫情反复,更是刺激了母婴用户囤货性消费,有一位年轻的母婴店主表示,“店里备货不足,快递停发后我们通过空运、水路等高运费的手段算是搞来了一批货,给到了一些要得比较急的妈妈们,她们还是挺感激我们的。”


不可否认,三年疫情来,线下母婴店饱受反复的折磨,但大环境难的情况下,没有哪个行业能独善其身,做好现在的生意,或许永远比进入未知赛道要好得多。7月3日-5日,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出路·2022第八届母婴生态大会”(戳⬅️报名)将在上海举行,来现场,聚焦新出路与新机,逆势增长。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疫情

关店

分享至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