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光明乳业子公司出售新西兰北岛资产

    光明乳业9月28日公告,旗下新西兰新莱特乳业将以1.7亿美元(约12.1亿元人民币)价格向雅培子公司新西兰雅培出售北岛资产,交割日预计为2026年4月1日。出售资产包括年产能4万吨的Pokeno工厂、RPD场地及JerryGreen仓库等。

    2025-09-30 19:07
  •  TOP TOY冲刺港股

    9月26日晚,名创优品旗下的潮玩品牌TOP TOY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根据招股书,TOP TOY自研产品收入占比在2024年达到了49.6%,远高于单纯的渠道零售商,显示出深厚的产品设计与研发能力。财务表现上,TOP TOY实现了惊人的逆转,从2022年亏损3830万元,转为2023年盈利2.12亿元,2024年净利润进一步提升至2.94亿元。同时,毛利率从2022年的19.9%显著提升至2024年的32.7%,清晰地勾勒出一个高增长、强盈利能力的业务轮廓。(玩具前沿)


    2025-09-30 19:07
  • 伊利集团张轶鹏:与产业链所有合作伙伴共建食安体系

    9月26日,在2025新京报“品质与责任”食品安全研讨会上,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表示,对于食品安全,企业只做围墙内的工作并不够,还需要产业链上所有合作伙伴一起提升。目前伊利集团合作的39个国家2000多家企业都是行业头部企业,伊利也与合作伙伴共建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新京报)

    2025-09-30 19:07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发布

    国家卫健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25)。新标准将特医食品明确分为三类: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标准强调特医食品属于特殊膳食用食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作用,不得声称预防或治疗功能。新标准新增1-10岁人群部分营养调整型全营养配方食品附录,细化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分类。

    2025-09-30 19:07
  • 天猫超市启动双11

    9月29日消息,天猫超市在杭州召开双11商家大会,明确了今年双11的目标,天猫超市走向近场闪购,开启品牌商家的第二增长曲线。天猫超市运营中心总经理循进明确表示:“这是一次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双11,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天猫超市和品牌一起打开了近场闪购的大门,今年双11,我们将通过天猫超市主站店和淘宝闪购店的双店运营,重新定义近场和远场生意,为品牌带来新的增长。”


    2025-09-30 19:07

 母婴行业观察

比奶粉、纸尿裤更引流!营养品实际上也是“引流大单品”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3167

( 0 )

( 0 )

( 0 )

2022-10-25 09:52

导读:一般来说,奶粉、纸尿裤是“相对刚需”的产品,很多妈妈进到母婴店大多也是来找奶粉、纸尿裤的。但今年行业内有一种声音认为“营养品更能引流”。


注意,这里说的营养品引流,并非仅仅是靠专业度赢取用户信任后,带动其他品类的销售。而是切切实实由用户需求带来的关联产品销售。由营养品引流而来的,也并非只是一些小众人群,他们对产品的需求远远没有被满足。


消费者:带着问题来选购


前段时间,在母婴行业观察举办的2022第八届母婴生态大会上,童年故事董事长王红志表示:“原来我们都知道奶粉能引流、纸尿裤能引流,实际上营养品更能引流,更能增加客户的粘性,但前提是产品的定位要准确、理念要准确、专业要到位。


从品牌视角看到的是当下消费者在营养品消费理念上的巨大转变,即产品必须是一种解决方案,针对备孕、孕期、产后、婴儿、幼儿等不同阶段,针对肠道健康、助力免疫力、抗过敏、促发育等细分需求,要有对应的解决方案,让消费者看到“真材实料”。


当妈妈们讨论营养品时,在讨论什么?大量调研显示:有用吗?安全吗?好喂吗?这是用户问的最多的,其中对于产品能发挥多大价值,这是用户最关心的。


同样的,这样的理念转变,门店感受更深刻。妈妈到门店来买营养品,一定是带着问题来的,比如宝宝过敏、湿疹、挑食、哭闹、多汗……这些基础的刚需产品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需要针对性的进阶产品来解决。


所以,门店做营养品只靠活动没有前途,比拼价格没有优势,用户只尝鲜、不复购,不会带动其他品类动销。真正能引流的营养品,一定是能解决用户问题的。


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系列问题


如果说营养品目前还不是“刚需品类”,但宝宝日常出现的过敏、湿疹、挑食、哭闹等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却具有普遍性。


以过敏现象为例,一项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40.9%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曾发生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疾病。近几年剖宫产、早产、孕期护理不当等引发的宝宝过敏高风险正在增加,当父母有一方为过敏体质时,宝宝也更容易过敏。许多渠道亦反馈,现在有过敏现象的宝宝越来越多。


当一个问题产品产生时,将延伸出一系列需求。例如针对宝宝过敏,在喂养上除了尽可能母乳喂养外,可以选择更适合敏宝喂养的羊奶粉、更专业的特殊婴幼儿配方奶粉、更具针对性的营养品等;同时,皮肤敏感了,是不是要买对宝宝臀部刺激性更小的纸尿裤,敏感肌专用的洗护产品是不是要安排上,婴幼儿专用的抗菌湿巾、抗菌衣物也纳入考虑范围内……


因此,有从业者表示:“如果把营养品卖好,一系列相关产品就好卖了。”


近几年我们看到很多门店在加大营养品的投入占比,一些门店甚至营养品的销售占比已经超过20%、40%。但在这其中,有多少门店仅仅是把营养品当成一个单一的品类,有多少是因为营养品高毛利、能赚钱入局。


真正懂得营养品运营逻辑的门店,不但通过营养品积累了一大批忠诚用户,还能把营养品打造成引流大单品,以用户需求带动更多关联品类销售。


在这个过程中,不止营养品,包括奶粉、纸尿裤、洗护、棉品等各个品类的品牌商也应该思考,如何与门店联动起来,一起把生意做大。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