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可靠股份拟收购汉合纸业不低于60%的股权

    近日,可靠股份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上海汉合纸业有限公司不低于60%的股权,并实现对汉合纸业的控股。目标公司100%股权的整体估值暂定为不高于人民币6.5亿元。目标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生活用纸ODM/OEM业务,拥有较为成熟的生产工艺及设备,主要产品包括面巾纸、擦手纸、厨房用纸等,以出口为导向,大部分出口至日本、南美、欧洲等地。

    1天前
  • 伊利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81%

    据财报数据,伊利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03.4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净利润104.26亿元。其中,第三季度伊利实现营收285.64亿元,实现净利润32.26亿元。分业务板块来看,前三季度内伊利奶粉及奶制品实现营收242.61亿元,同比增长13.74%。

    1天前
  •  汤臣倍健董事长:将用三年时间创出收入新高

    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为汤臣倍健30周年庆典致辞。他说,30周年的汤臣倍健正直面成长历史上内外双击下的重大挑战;过去两年在百亿收入这道关卡前急刹车和大回撤,有医保政策、购买力下降带来药线VDS整个品类持续大幅下挫等外部因素,更有跨境x抖音新周期主要增量和势能渠道缺失等内部因素。他指出,在2026-2028年,公司将用三年时间创出收入新高,预计中国VDS在未来五年仍将保持高个位数的年增长。(公司发布)

    1天前
  •  妙可蓝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09%

    妙可蓝多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9.57亿元,同比增长10.09%;实现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106.88%。其中,第三季度妙可蓝多实现营收13.9亿元,同比增长14.22%;实现净利润0.43亿元,同比增长214.67%。分业务板块来看,前三季度内妙可蓝多奶酪业务实现营收33.02亿元,同比增长17.43%。

    1天前
  • 卡夫亨氏公布第三季度销售额

    卡夫亨氏公布第三季度销售额。期内,公司销售额为62.4亿美元。首席执行官Carlos Abrams-Rivera表示,尽管经营环境仍然充满挑战,但其看到的情况正在好转,部分原因是公司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投资,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且价格合理的产品。今年早些时候,卡夫亨氏宣布将拆分为两家公司。今天,公司表示分拆仍按计划进行,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完成。(华尔街日报、彭博)

    1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一线实战派⑩|摒弃“虚假繁荣”,营养品品牌理性成长的15条建议

产业

察察

阅读数: 1647

( 0 )

( 0 )

( 0 )

2024-06-28 10:02

作者:营养品情报


摄图网_600782980_山林中迷蒙的雾(企业商用).jpg


1、这几年,营养品行业内无论是门店、代理商还是品牌商,我个人感觉是已经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状态。以门店为例,行业里有一部分母婴店生意做不下去关门了,但也有一部分专业性强的门店日子过得很滋润。


2、在我看来,营养品行业发展至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疫情前和疫情后,两者区别其实非常大。


在2015年前后(疫情前),动销老师售卖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门店活动的成功与否,那时候更多依赖于简单粗暴的爆破活动,后续消费者体验复购很少有人关心。


在2020年后(疫情后)如果再这么做,很多时候是行不通的,主要受三大变化影响:一是市场环境变了,邀约客户到现场很难;二是用户变了,这一代宝妈了解专业信息渠道广,自己会提前做功课研究;三是宝宝痛点发生变化,不同于过往的基础营养概念,如今到店消费者出现了很多新的痛点,比如过敏。因此,门店如果沿用过去的品类经营思路,就会陷入“不促不销,一促就死”的怪圈之中,没有任何价值感可言。


3、当前营养品赛道火热的本质原因,一是因为消费者的痛点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解决,比如宝宝过敏;二是渠道原本赖以生存的奶粉、尿裤等品类生意做不下去了,倒逼他们去营养品行业挤。


4、做营养品品牌最重要的还是持续性,做好渠道价盘管控、利益分配,保证彼此共同的长期良性增长。总的来说,生意节奏很重要,最高的效率是不返工,能做一家活一家,而不是火得快,消失得也快。


5、我们做的一件很厉害的事——“全国活动一盘棋”,就是每个区域都没有大促和爆破活动,重点是门店把时间精力放在学习和服务客户上,销售这一单卖得再多,没有复购和转销售都是虚假繁荣。


6、我们在精选门店时,主要看重三点:一是老板的认知思路;二是适合的门店资源;三是理解接触入门的门槛;四是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理念。


7、营养品行业两极分化之下,过得比较滋润的这一端大多是走专业路线,因为产品价值凸显出来,用户对价格自然就不敏感了,这也正是健康调理、全家营养管理型的门店比较火的原因。


8、关于如何转型全家营养、调理型门店,我认为有三点:一是及时转变理念和认知;二是进行足够长时间的学习;三是改变过往与客户链接、售卖方式。


9、营养品行业最后的终局一定是品牌化,细分品类赛道其实已经有先例了,比如合生元。如果你跳出母婴行业去看其他行业,也一样能看到品牌化的走向,而所有的品类品牌化,到最后一定会形成集中化。


10、就用户的市场教育而言,比如广西、黑龙江市场当地营养品氛围非常好,这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谁来做,合作伙伴的专业管理能力强不强。


11、门店一单开1万多营养品不一定是过度销售,如果是为了拿下客户而刻意夸大产品效果拉高了他的预期,这算是过度销售。然而,有些门店的客单价高,并不是偶尔一次的高价交易导致的,而是消费者在充分验证过后对商家形成了信任与复购。 


12、想要复制调理型门店有两个方向,一是专业,但专业度的培养需要时间,也是对手难以赶超的壁垒所在;二是借力,找对好的品牌商、服务商来服务你的客户。


13、在2015、2016年,很多终端就已经围绕渠道定制奶粉产品展开竞争,不过营养品走自有品牌路线还是比较难的,毕竟营养品更多是三分靠产品,七分靠服务,背后的专业性还是很重要的。


14、未来全家营养、大健康的确是个方向,不过我觉得真正的竞争并不在母婴渠道,而是OTC渠道,因为药店也在积极转型而且先天优势很强,你必须有差异化的东西。


15、在中国想要做好营养品主要有三点,一是产品有效;二是消费者可感知、可验证、可判断;三是安全性。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