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孩子王发布2024年年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

    4月2日,孩子王(301078)发布2024年年报。财务数据显示,孩子王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显示出坚定的业务布局能力和强劲的增长动力。全年,孩子王营业收入达93.4亿元,同比增长6.7%;归母净利润达1.8亿元,同比增长72.4%;扣非净利润达1.2亿元,同比增长90.8%。亮眼的还有现金流和全年分红与回购数据,前者达到11.8亿元,同比增长46.5%,展现了孩子王良好的财务状况;后者占比归母净利润达60%,传递出孩子王对回报股东和企业长远发展的责任与信心。

    11小时前
  •  森马服饰发布2024财报,儿童服饰营收103亿

    森马服饰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146.26亿元,同比增长7.06%。其中,儿童服饰业务实现收入102.68亿元,同比增长9.55%;休闲服饰收入为41.90亿元,同比增长0.44%。休闲服饰占总营收比重为 28.65%,儿童服饰占总营收比重为70.21%。(童装观察)

    11小时前
  • 江西明确:向0-3岁婴幼儿家庭发放托育服务消费券

    近日,2025年江西省十件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今年,“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被纳入了省政府民生实事。针对这项工作,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将推动城市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并实施政府购买托育服务消费券项目。


    具体来看:2025年,江西拟在全省支持新建、改扩建不少于100个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设施。江西将实施政府购买托育服务消费券项目,鼓励各地采取政府购买托育服务方式,面向辖区有意愿入托的0-3岁婴幼儿家庭发放托育服务消费券。托育服务消费券采取线上申领的形式,拟于6月份由省卫生健康委统一组织并分批次向婴幼儿家庭发放。婴幼儿家庭可通过省卫生健康委公布的平台领取,领取后限期内(6一10月)在定点托育机构核销使用。托育消费券设定面值为200元/张,每个0-3岁婴幼儿每月限使用1张,2025年累计使用托育消费券金额不超过1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消费券面值。

    11小时前
  • 8批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不合格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3月29日发布2024年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质量省级专项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滨州市滨城区朴与素品牌童装店、东营市东营区厚里童装店、郓城县卜吉熊童装店、寒亭区梦想妈咪孕婴生活馆、潍坊宝多宝母婴用品有限公司创业街分公司、郓城丘豆豆童装店、浙江幼米服饰有限公司、浙江厚里服饰有限公司、卜吉熊(福建)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杭州未喔服饰有限公司、杭州幼米服饰有限公司、北京酷羽宝宝服饰有限公司、东莞市童谣服饰有限公司等生产或销售的8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pH值、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纤维含量、绳带要求、羽绒含绒量、绒子含量。不合格产品主要有卫衣、动感字母印花连帽卫衣、拼色星星字母连帽卫衣、休闲长裤、羽绒服等。

    11小时前
  • 妙可蓝多:将加速与蒙牛奶酪战略协同

    3月31日,妙可蓝多披露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会议纪要。针对“公司毛利率波动的原因及后续有哪些应对措施”,妙可蓝多表示,公司2024年的产品毛利率较2023年有提升,主要因为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下降以及使用国产原辅料替代进口原料等积极措施导致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公司2024年的产品毛利率较2022年和2021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为产品结构变化导致。妙可蓝多与蒙牛奶酪进行业务整合,毛利率相对较低的餐饮奶酪占比提升。展望未来,随着蒙牛奶酪收购完成,后续将加速战略协同以提升毛利率水平。(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11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李宁“鞋价”暴涨30倍,新疆棉花事件加速国产消费新高潮?

产业

察察

阅读数: 5710

( 0 )

( 0 )

( 0 )

2021-04-07 10:51

导读:新疆棉花事件持续发酵,本土运动品牌们的股价除了向上增长外,国产球鞋价格也在水涨船高,火爆程度远超想象,比如一双李宁球鞋原价1499元,转手价高达48889元,暴涨31倍!一双安踏哆啦A梦联名鞋原价499元,经炒后价格变为4599元,涨了8倍之多。对于李宁、安踏等国货品牌来说,这波“炒鞋经济”能否持久?

来源:童装观察


李宁“鞋价”暴涨30倍


在清明小长假期间,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李宁、安踏等国货品牌线下店人流量暴涨,顾客攒动,甚至需要排队进。在得物APP上,以李宁韦德之道4全明星银白款为例,页面显示仅有42码,付款后6天内到货,售价竟高达48889元。而该鞋参考发售价仅1499元,涨幅达31倍!但页面上却并无最近购买记录,似乎是“有价无市”。

1_20210407105237.jpg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一位球鞋行业从业多年的人表示,这段时间的行情非常“神奇”。在他的朋友圈里,做国货的同行不断刷屏“求货源,加价拿”,但这一波价格上涨明显超出溢价范畴,远离价格规律。


谁在搅动这个市场?


在“炒鞋圈”,据说实现月入万元早已不是梦了,买到限量款的鞋子,转手卖就可以获得几千、几万的收入,可见,炒鞋一点儿也不亚于炒房、炒股。


据艾媒数据《2019全球及中国球鞋二级市场现状剖析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二手球鞋市场规模已达60亿美元,其中中国二手球鞋转售市场规模已超10亿美元。


据CBNData《2019中国潮流消费发展白皮书》 显示,相比整体的潮流市场,球鞋市场中的Z世代更多,95后与00后人数占比超6成。其中,00后的“进圈”速度远超整体,其人数增速是整体人群的近4倍。


2_20210407105248.png


甚至据流量公园了解到,目前炒鞋大军中还充斥了不少05后们的身影,提早将实现财富自由变为了现实。面对炒鞋圈逐渐低龄化,以至于不少人吐槽,曾经毁掉年轻人的可能是网贷,而现在不少人觉得毁掉年轻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炒鞋。那炒鞋的这条产业链是如何形成的?最大的获益者又是谁?


在这场炒鞋浪潮中,最大的获益者无疑为鞋贩子,也就是黄牛,他们通过洞察到球鞋期货制的订货方式的漏洞,也就是现在卖的鞋子都是货量固定好的,尤其是品牌方出售的“限量版”“明星联名版”,在销售的后半场中,鞋贩子开始大量囤积剩下的库存。对于品牌方而言,即使发现自己某款产品被炒成了爆款,进行加单生产,一来一回时间也来不及。因为在这个时间差中,新款中的某款出来会继续被鞋贩子们炒作,而上次加班加点赶出来的已经成了旧货。通过这个时间差,鞋贩子们找到自己的致富渠道,当然也会有一些品牌方为了拼业绩,店铺会把发售款搭着赔钱的款一起打包给鞋贩子。


在物以稀为贵的前提下,不少从业人士认为,品牌方也有责任,正是因为品牌方有意制造了限量款、饥饿营销才使得背后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从而助长了炒鞋市场的疯狂。


本土品牌被炒的热度能持续多久?


受新疆棉等爱国事件之后,鞋贩子开始奔向国产品牌,人们不禁想知道,安踏、李宁这些品牌被炒的热度能持续多久?在炒鞋、支持国货的热潮下,是否意味着国产品牌的春天来了?


但是伴随炒鞋之火越烧越旺,担忧也出现。一方面受爱国情怀、消费升级的影响,人们逐渐认可国产品牌,这是可喜的事情,但是国货的发展不能仅仅靠消费者的情怀买单,背后还需要品质的不断提高,才能赢得国民喜爱。


担忧是在打乱价格体系。“最终受伤害的是企业和消费者。”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认为,炒鞋带来的离谱的价格,不利于品牌方维持一个比较良性的经销商价格体系,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从长远来看,这对国产品牌的形象建构是有害的。


以安踏为例,在国潮之路上,安踏也在频频跨界与漫威、可口可乐、龙珠等国际知名IP合作,尤其是篮球明星克莱·汤普森良心代言的KT家族产品,不断尝试推出更多存在被炒作可能的“爆款”,但2020年安踏体育财报显示,安踏鞋类营收贡献127亿元,同比增长11.3%;服装品类营收贡献216.71亿元,同比增长1.3%。从营收贡献来看,安踏服装贡献突出,占总营收61% , 鞋类只占35.8%。可以看到,在安踏内部产品矩阵中,球鞋还处在弱势中,从目前来看,安踏品牌力尚不足以支撑如此高的产品价格。


再看一下李宁,2018年,李宁在纽约时装周上大放异彩,其以中国风“悟道”为主题,搭配红黄色复古风潮,“中国李宁”四个汉字被印在卫衣、外套上。当天,“李宁”的微信指数暴涨700%,但是近两年不少品牌都打着“国潮”的旗帜切入年轻消费者市场,这个赛道越来越拥挤。财报显示,2020年李宁营收为144.57亿元,同比增长近4.2%。按品类划分,李宁鞋类营收63.38亿元,占总收入43.8%;服装营收73.65亿元,占总收入51%。从其业务结构占比情况来看,李宁鞋类业务发展相对平稳一些,但得物APP发布的《2020年球鞋热销榜单》中,李宁只有“驭帅”1对球鞋入选,43码平均溢价率为-44.35%。


所以,想要长久发展,安踏、李宁等国货需要遏制“炒鞋”风潮,明确价格规范,就像对于此次炒鞋事件,新华社评:“借机哄抬“国货”价格是自断门路,如果因为“炒鞋”导致球鞋爱好者买不到想要的球鞋,进而让国产品牌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无异于竭泽而渔,自断国产品牌升级之路”。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李宁

分享至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