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光明乳业子公司出售新西兰北岛资产

    光明乳业9月28日公告,旗下新西兰新莱特乳业将以1.7亿美元(约12.1亿元人民币)价格向雅培子公司新西兰雅培出售北岛资产,交割日预计为2026年4月1日。出售资产包括年产能4万吨的Pokeno工厂、RPD场地及JerryGreen仓库等。

    2025-09-30 19:07
  •  TOP TOY冲刺港股

    9月26日晚,名创优品旗下的潮玩品牌TOP TOY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根据招股书,TOP TOY自研产品收入占比在2024年达到了49.6%,远高于单纯的渠道零售商,显示出深厚的产品设计与研发能力。财务表现上,TOP TOY实现了惊人的逆转,从2022年亏损3830万元,转为2023年盈利2.12亿元,2024年净利润进一步提升至2.94亿元。同时,毛利率从2022年的19.9%显著提升至2024年的32.7%,清晰地勾勒出一个高增长、强盈利能力的业务轮廓。(玩具前沿)


    2025-09-30 19:07
  • 伊利集团张轶鹏:与产业链所有合作伙伴共建食安体系

    9月26日,在2025新京报“品质与责任”食品安全研讨会上,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表示,对于食品安全,企业只做围墙内的工作并不够,还需要产业链上所有合作伙伴一起提升。目前伊利集团合作的39个国家2000多家企业都是行业头部企业,伊利也与合作伙伴共建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新京报)

    2025-09-30 19:07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发布

    国家卫健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25)。新标准将特医食品明确分为三类: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标准强调特医食品属于特殊膳食用食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作用,不得声称预防或治疗功能。新标准新增1-10岁人群部分营养调整型全营养配方食品附录,细化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分类。

    2025-09-30 19:07
  • 天猫超市启动双11

    9月29日消息,天猫超市在杭州召开双11商家大会,明确了今年双11的目标,天猫超市走向近场闪购,开启品牌商家的第二增长曲线。天猫超市运营中心总经理循进明确表示:“这是一次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双11,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天猫超市和品牌一起打开了近场闪购的大门,今年双11,我们将通过天猫超市主站店和淘宝闪购店的双店运营,重新定义近场和远场生意,为品牌带来新的增长。”


    2025-09-30 19:07

 母婴行业观察

零辅食不“营养品化”不行了?

产业

小小刀

阅读数: 1957

( 0 )

( 0 )

( 0 )

2023-11-20 11:05

导读:一直以来,零辅食都面临着同质化困境,消费者的眼光越来越挑剔,普通的零辅食产品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拓展新品类、找出差异化卖点成了零辅食玩家们的必修课。在这之中,零辅食“营养品化”被提及最多,俨然成为品类革新的风口。不少品牌争相推出具有功能性卖点的产品,一时间零辅食加速“营养品化”。


1700449293922.jpg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健康时代下的营养补充需求,另一方面是零辅食破除品类内卷的自我革新。


 向外:健康理念兴起,营养补充需求充分外显


据《2023京东婴童零辅食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婴童零辅食的用户主要有简单便利型、营养健康型、奖励分享型三类。其中,高度关注健康和安全,要求营养全面、天然有机的营养健康型家长占绝对主力,占比达到69.4%。


随着持有精细化育儿、科学化养娃观念的年轻家长对于健康消费、营养补充需求的不断提升,零辅食作为正餐的膳食补充,功能性、营养性成为消费者选购必备要素。而营养品化的零辅食,又能精准满足单纯营养品和普通零辅食之外的需求。


一部分,是健康产品的忠实消费者,他们积极响应健康中国理念的号召,善于从各种渠道学习健康知识,不仅对于个人营养十分重视,更致力于满足整个家庭健康消费需求。这部分人通常为80、90后宝妈,会科学管理上至父母老人,中至丈夫、兄弟姐妹,下至宝宝等全家庭。因此,除了常规剂型营养品的购买外,她们还会关注带有营养元素的零辅食产品,如维生素软糖、溶豆等。


另一部分,是营养品的潜在消费者,他们对于营养补充的认知还停留在初级水平,认为日常食品就可以带来足够的营养,无需额外补充。尽管不会购买剂型营养品,但他们同样注重营养健康,对于与日常食品相近的,带有功能性质的食品并不排斥。因此,在一些零辅食的选择上,他们也会留意成分、营养元素,拒绝购买“垃圾食品”。


基于以上两种情况,零辅食开始逐渐肩负起部分营养元素补充的功能,这也是零辅食趋于“营养品化”的核心驱动力。


 向内:品类增长持续放缓,从“营养品化”找增量


零辅食赛道潜力显现,吸引了众多入局者,竞争也逐渐白热化。越来越卷的现状下,零辅食玩家不得不主动寻求出路,提升产品质量,寻求差异化卖点。而走“营养品化”这条路,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首先,婴童零辅食本身就是为了完善宝宝营养结构而存在的。随着婴儿的成长,只摄入母乳或婴配粉已经无法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这时候零辅食实际发挥了一定的营养补充作用。


其次,零辅食中原本就具有一般的基础营养元素,经过配方优化与额外添加营养元素即可达到一定的功能性,与营养品额外补充的营养元素以达到调理的目的并不冲突。例如,米粉产品中添加钙铁锌、益生菌等营养物质,可以助力骨骼发育,促进肠道的蠕动。一些果泥产品原本就具有新鲜果蔬的营养精华,通过优化配方添加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后,同样也具有了一定的功能性。


1700449398022.jpg


“沾营养品的光”还需谨慎?


婴幼儿零食、辅食作为母乳或婴配粉以外的“口粮”,对婴幼儿的成长健康至关重要。目前,婴幼儿辅食、零食分别遵循《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但市面上尚存在较多的以婴幼儿为消费群体,但尚未被纳入以上标准强制执行的食品,这些普通食品仍会以婴幼儿零辅食的口径进行宣传和推广。


除了声称普通食品为婴幼儿食品外,零辅食“营养品化”过程中,还存在产品营养成分含量不合格、虚假夸大零辅食具有保健或医疗功效等乱象。如包装未明确标明适用群体、询问客服/导购模糊不清、宣传页面虚假夸大,导致产品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大程度上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进而透支消费者信任。


说到底,“零辅食营养化”并不是单一路径,在零辅食追求营养添加的同时,营养品也在追逐更好的口感与便捷的补充场景,提出了“营养零食化”的概念。由此看来,无论是哪个赛道,精准定位功能型产品,解决消费者的需求,兼具“好吃”与“营养”的食品与营养品企业才能制胜行业新赛段。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